佛弟子文庫

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

妙境法師  2025/07/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

「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這兩句話是說到阿彌陀佛國的方法。「無心即是真清泰」,無心是什麼?就是修學佛法的人,你常常靜坐,常常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常常觀諸法實相、修四念處,你修成功了的時候,不管遇見什麼境界心裡都無分別。可愛的境界心裡不愛,可恨的境界心裡也不恨,心裡無分別。

也不是糊塗,他看見什麼都是明明白白的,比我們更明白,但是他也不愛、也不恨,心裡面很清淨的,這叫做「無心即是真清泰」,這就是阿彌陀佛國。我們在這娑婆世界,我們若修學聖道達到這個程度,娑婆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你、指你說,你若到這個程度,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國,也就是極樂世界。但是我們現在在修學聖道的時候,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也要向這個目標去。

雖然是我們念《阿彌陀經》,它也沒告訴你修止觀,《阿彌陀經》沒有說這個話:你要靜坐修止觀,沒有說這個話。沒說這個話,你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念佛,你心裡不要有煩惱,貪心來了趕快要調伏,瞋心來了趕快要調伏,叫心裡面不貪也不瞋,心裡老是明靜地、清淨莊嚴這樣子。你這樣子呢,你就可以往生到阿彌陀佛國去了。

「有染如何望寶蓮」,說我念阿彌陀佛是念,隨時生貪心,隨時生瞋心,老是這樣子貪瞋癡煩惱,你往生阿彌陀佛國還是有問題,不一定,不一定有把握。「有染如何望寶蓮」,你心裡面不能調伏煩惱,你還不一定能往生阿彌陀佛國的。說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你就在平常念佛的時候,你要訓練自己不要糊塗、不要顛倒。誰對不起我,沒有問題,你不要計較這個事情;誰對我特別好呢,愛心也要減輕一點,漸漸地淡下來,漸漸地淡下來。用智慧、慈悲處理一切問題,不要用貪心、瞋心處理問題。

我們佛教/徒要知道這件事,用佛法的智慧,用佛法中的慈悲處理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人與事的問題,用智慧、慈悲處理問題,不要用貪心、用瞋心、用愚癡心、用邪知邪見來處理問題,要這樣做。當然這個事,我們可以說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你真實想要這樣做,那還是要修四念處了,不然的話這個貪心來了怎麼能不貪呢?「這是我的兒,我能不愛嗎?」不可以。「這是我的財富,我怎麼不保護它呢?」不可能的嘛!那麼若想要這樣怎麼辦呢?就是要修四念處,用智慧愛一切人,用慈悲心來愛一切人。這是不一樣的,這個愛是不同的,是不一樣的。

我們平常地愛人,我們佛教/徒學習了佛法,愛人,也是愛,也可以用這個字「愛」,那裡面有智慧。佛教/徒常常地學習佛法,你愛人的時候那個愛裡面有智慧,用智慧來愛人。「君子愛人以德」,就是這個意思。你若不學習佛法,世間上的事情那個愛人,不見得是有智慧,不見得。

大概是春秋的時候,楚國,楚國有一個孫叔敖,是楚王的一個相。他死掉了以後,他給他兒子留下了什麼呢?給他兒子買離這城市遠,很荒僻,不是那個肥沃的土地,就是沙礫之地,也能種田,但是生產量少,買那樣的土地給他兒子。他不買那個好的土地給他兒子,孫叔敖這個人這樣做法。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買好的土地有人爭,所以感覺我的兒子智慧不高,鬥不過人家,不如就是買那個差一點的土地,你努力生產也能維持生活就好了。

給你好的東西危險啊,你雖然是本事不大,貪心還是有,瞋心也是有,你鬥不過人家,生命都是賠上去可能還不夠,不如根本就不要這個,不要那麼多好的東西,就是差一點的東西,沒有人爭,沒有人同你爭,給我兒子這樣子。那麼我兒子也能維持生活,當然不是那麼豐富,也能維持生活,還能生活得安全一點。

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的確有些人有智慧,也是有智慧,但是也還不是佛法的智慧。我們佛教徒的智慧是更高了,不是世間一般人能比的。但是你要去努力地學習佛法,你才有那個智慧,你不學習還不行。

所以是「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這是勸我們要這樣做才能往生阿彌陀佛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參究念佛的利與弊

念佛的方法有多種,比如像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問: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要成就...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證法師最後的遺言: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妳要記...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

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各位,大家吉祥。常說,天下名山僧佔多,但是我其實想...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守三關與破三關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鮮活、更富內涵、...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

肉食百害而無一益

1.動物被宰殺時,極端的恐懼、痛苦、憤恨、掙扎,使其...

如何勸臨終親人發願往生

一、直接問你心裡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問病重的親人你心...

何謂「四重二諦」

第一重:以有為俗諦,以空為真諦。 第二重:說空說有皆...

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

四諦

1、苦諦。 苦是受逼迫苦惱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輪迴的...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這個稱讚如來,所讚之境也是非常廣大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

【推薦】誠信,讓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學的路上,一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少年,騎車不...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

【佛教詞典】妙行

(術語)殊妙之行法也。大方等陀羅尼經四曰:不離善友...

【佛教詞典】界尺

(物名)文房之具。以引罫線兼鎮紙幅者。...

【視頻】大悲咒(七遍快誦)

大悲咒(七遍快誦)

【視頻】大悲咒(心定和尚清唱)

大悲咒(心定和尚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