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事是貴人

2014/11/21  大字體  護眼色

無事是貴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被戲稱為「事兒媽」。望文解意,這「事兒媽」也就是「生事兒」——惹是生非的意思,其意味中多帶有調侃,要麼是批評這人喜歡傳是非,總愛沒事找事,給自己和他人人為地製造麻煩;要麼就是埋怨這人招人煩,到處搞得雞犬不寧。

住在我家右邊的鄰居王阿姨就是這樣的一位「事兒媽」,又叫「包打聽」,誰家出了一點什麼事情,哪裡有了什麼小道消息,她總是能夠第一個知道,並且不遺餘力地到處宣揚,好像唯恐天下不亂似的。為此,大家都不太喜歡她。

最近,由於我的一位定居國外的朋友回國接他的父母到他那裡定居,而他在處理傢俱時,送給我兩把當年他祖父用過的舊式的太師椅。當我和朋友把椅子從電梯裡抬出的時候,被王阿姨看到。她先是很熱心地過來幫忙把椅子抬到我的房間,然後就開始研究這椅子的材質。巧的是我和朋友都是對木材一竅不通的人,因此對她的提問自然是一問三不知。最後,王阿姨經過自己的初步研究,得個結論說這兩把椅子可能是檀香木做的,應該算是古董,而且如果賣的話,要好幾千元。

我和朋友都無所謂地笑笑,沒有接她的話,其實在我們眼裡,這只是兩把椅子而已。

王阿姨見我們如此不識貨,立即又熱心地拿出手機給她的一個做傢俱生意的朋友老丁打了個電話,請他來給這兩把椅子做個鑒定。

見她如此認真,我和朋友也不好意思再敷衍了事,於是一起耐心地等了一會兒。而老丁前來鑒定的結果是這椅子不是檀香木的,不過其質地也不差,是花梨木的,按照其工藝和目前市場的價格走勢,兩把椅子至少也要賣個三千多塊錢。並表示,如果我們願意,可以賣給他。

王阿姨很得意地對我們說:「我就說過,這不是一般的椅子,現在你們相信了吧!」

我和朋友相對看了一眼,彼此都有些尷尬。在我看來,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朋友的贈與就是因為當初認為接受的是一對舊椅子,其用途也就是用來坐坐喝茶,可現在這椅子成了有價之物,我要麼同意朋友把椅子賣給老丁,要麼就自己給朋友一些經濟上的補償,再坦然接受。而朋友既然已經把椅子送給我,當然不好意思拿去賣,但我的補償又該是多少?所以思忖之後就勸朋友把椅子賣給老丁,這樣還能賺個機票錢。不過,朋友是個重情義的人,他灑脫地一擺手,說:「算了,這椅子我已經送給你了,怎麼能再拿去賣呢?你不要多想,不管它值不值錢,我還是只送了兩把椅子給你。」

王阿姨在一邊直咂嘴,誇我朋友是個大方的人。

等到送走朋友和王阿姨,我獨自面對著那兩把價值不菲的梨花木太師椅,心裡早已沒有了原來的接受贈物的興奮勁,反而有些為難起來。接受這樣貴重的贈物我怎麼能再心安理得?坐在這椅子上我還能喝出茶香來嗎?如此,心裡不免又埋怨起那位「事兒媽」王阿姨起來,她若不自作聰明的給這椅子做鑒定,又怎麼會招惹來我的心煩意亂呢?

此後,周圍的鄰居和親戚聽說我得了兩把古董椅子,也都帶著好奇心過來參觀一番,有的說我撿了個大便宜,有的勸我趕快賣掉,有的又說那椅子根本不值那些錢。一連數天,我那裡都門庭若市,極熱鬧。而我則徹底失去了平靜,有事沒事的就盯著那兩把椅子看,心裡總琢磨如何處理它們,甚至晚上睡覺還夢見有人來偷這兩把椅子。為此,我一改往日的閑散,每天都很勤快地給椅子搞衛生,而且不再出遠門,即使去市場買菜,也是快去快回,一旦在外面呆得久了,心裡就開始打小鼓:會不會真有小偷去偷椅子?看書的時候,寫作的時候,我的眼睛總不由自主地去瞄瞄那椅子,而老丁還經常打電話給我慫恿我賣掉那椅子,並且價錢還可以再追加一千元,我為此思想鬥爭得居然無法安睡……不得不承認,這椅子擾亂了我的正常生活。

最後,趁朋友尚未遠行,我決定把那兩把椅子還回去。朋友接了我的電話,只說了一句:「不就兩把椅子嗎?多大點兒事啊,犯得著這樣嗎?」我答:「事兒雖不大,可卻讓我心裡不安啊。」朋友沉默了一會兒,對我說:「我送給你一句禪語——無事是貴人,你用它來安心吧。」

掛了電話,我把朋友所說的那句禪語用毛筆寫在紙上,然後貼在牆上。每當為椅子煩心的時候,就去看看那禪語,慢慢地似乎心有所悟: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而我可能就是那庸人吧,因為不能免俗,所以也免不了那患得患失的習氣,為了區區兩把椅子就折騰得自己心緒不寧,寢食不安。我大可以當那椅子還是平常物,坐著看書、喝茶,不去計較它值多少錢。其實那椅子沒變,是我的心裡有了事,起了妄想,所以才會失去了往昔的安靜。

即使後來生活中遇到了其他的「事兒」,我也去看那禪語,直至心中的紛亂和熱惱漸漸地趨於安穩和清涼。

「無事是貴人」這一禪語,來自禪宗大德臨濟義玄禪師那句:「無事是貴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其意是說:只要心中無事就天下太平,就不會有愛恨執著,就不會有放不下的人和事。這個貴人,指的是澹然自在無牽無掛的一種狀態,禪師還認為這個狀態具有這些特性:自性圓滿,與佛無別;不須造作,本來現成;飢餐困眠,日用是道;有求皆苦,歇即無事。

無事是貴人一個人,一旦心中充滿了是非、好壞、善惡等念頭,那就必然會區別對待,於是就會有計較和取舍的思維,合意的高興,不合意的失望,得意時想盡辦法宣揚,覺得不公平就到處給人臉色,這就是心中有事,叫作有事的人。還有的人自怨自艾、自己整自己,明明是火坑,還要往下跳,一邊跳一邊喊救命,還一邊埋怨有火;忙著造業忙著受報,這也是有事的人。所以說有事的人是窮人,因他老是不滿足、老是在思量、老是在追求、老是在貪取。

而沒有事的人心中經常很滿足、很自在;即使有錢也不會吝嗇驕傲,沒錢也不會自卑喪志,就算做了大官也會清廉明正,就算窮困也會如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具有這樣安詳氣質的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總是能夠不慌亂、不受干擾地保持著一種淡然、自由的精神狀態。這樣的人,與人相處或者獨處時,都不會讓他人和自己卷進是非的漩渦之中。如此心地清淨的人,當然就是貴人。

臨濟義玄禪師的「無事是貴人」這一禪髓的主旨在於讓學人息卻馳求之心,但不馳求也並不意味著就此沉溺於一潭死水的斷滅空。無心之境固然好,但如果是一種枯木死水的狀態,就墮入了頑空,而臨濟宗禪人注意對斷滅空的遣除,使大休大歇的無事之人,呈顯出隨處作主、觸事而真的悟者生涯。

在我們內心深處,生來就有和佛別無二樣的佛性,可以成佛的資質即佛性。發現它,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禪的修行,開悟,成佛。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動輒就向外尋求佛性,恍然若失。因此臨濟義玄禪師一語道破:「求心歇處即無事」。只要你的心有所求就不是無事。無所求才能無事,無事就是貴人。

臨濟義玄禪師認為,一切事物和佛法都是隨心而生,隨心而滅,心變即有,不變即無,即本身都是無生、無自性的。也就是說,從本質上看都是空的,都是空相。心如幻如化,心顯現萬物猶如魔術師的化作,所作並非真實的東西,不過是如夢如幻的假相,心本來不存在任何事物,甚至不存一切佛法,是處處清淨的。眾生若能具有這種見解,懂得就萬物和佛法是無生的、空的,「心如幻化」。可見,心清淨就是從主觀上排除執著萬物和佛法為實有的觀念。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心就不清淨,當然也就不能獲得解脫了。

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在六道中輪迴,受種種苦難,就是由於受世俗情智的阻隔而不得解脫。人們如果停止向外追求而轉向內求,迴光返照,當即就與佛、祖沒有區別。這就是「一念心上清淨即是佛」,也就是臨濟宗的基本命題和根本思想。而這種清淨即是要求我們「但莫造作,只是平常」——以平常心,不造作,保持清醒狀態,這就是「無事」。不管置身於何種境地,如實面對所見所聞,這樣的人就是「貴人」。

無事是貴人禪師在這裡所講的「無事」,當然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做,而是說不要有人為造作的事,即不向外追求。這種沒有外在的造作,也包括不特意向內用功,不求佛,不求法。換句話說,「無事」就是在日常行為中體悟平常無事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平常心」,順隨日常生活,饑來食,困來睡,無住無念,無思無慮,任運自在。因為在禪師看來,「無事」正是人的真正本質——本來面目。而「無事是貴人」的命題也是對「平常心是道」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人之所以會有煩惱,是因為在無事上生事,且又不知審視自己。就像有的人,總喜歡把自己周圍的社會想得異常複雜,把人心想像得十分險惡,把朋友想成是受利益驅使而來……結果就導致人際關係會非常糟糕,與他人的交往也就變得很困難,最後會連一個可以說話的朋友都沒有。其實,這個社會固然有許多缺陷,但也遠非他所想的那麼陰暗,只要本份做人,不貪、不嗔、不癡,就會發現生活的許多可愛、可貴之處。

「無事」,也並不是沒有事情,而是一種境界,跟老子的無為是一樣的。無為是無所不為,無事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沒事一樣,雖然人在其中,但心並不為其所累。試想人生其實也就不過是生老病死這四個字,就這麼簡單,無論你是千般的計較,萬般的算計,到頭來,還不是和草木逢秋一樣逃脫不了死亡的,所以說人要生活在一種很現實的狀態,不管怎樣忙、累,但心都一定要把這些都看作是身外事,得失觀念要淡一些,不要鬱鬱寡歡。我們的生命太短了,所以要善待生命,刪繁就簡。

看看自己,有眼可看物,有耳可聽聲,有鼻可聞香,有口可說話,有手可執物,有腿可奔跑……其實自身已經具足所有,卻不知足,總想向外去追尋,隨順自己的紛飛妄念,沒有個停歇處。

俗話說「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人不能總為煩惱擾心,不能老讓瑣事纏身,當人間萬象紛至沓來時,一個有修養的人是善於調節內心平衡的。佛語有云:「相由心生,相隨心滅」。人生應當抱定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用心去迎接、去承當,事情過去之後就一切皆了,心也要立刻恢復寂靜,而不要事事勞心掛念,整天在瑣碎的事務中忙忙碌碌,分不清大小主次,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用這種心態來處世,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正如黃檗希運禪師所云:「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即便我們從早忙到晚,毫無閑暇,但只要能讓心靈自由自在,就不會被煩惱無明侵擾,如此才得自在,生活就會輕安,而你就是那個無事的貴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珍惜把握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在《百喻經》中,有一篇《獼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說的...

一個惡念使親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問∶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師答∶ 看破,...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

一個中年人,年輕時追求的家庭事業都有了基礎,但是卻...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

「家」也是旅店

有緊張大師之稱的名導演希區柯克,有次在蘇格蘭山區迷...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的故事

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經常遊戲於亭台樓閣中,享受天上...

貧嫗施豆

佛陀啊,這是我僅有的食物,請您接受我的供養!一位貧...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

有兩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

露宿街頭的富翁

古時有一個富翁,廣廈千間,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推薦】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

如何合理分配來之不易的財富

香港華懋集團原主席龔如心於2007年4月3日突然辭世,留...

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佛對待我們一切眾生,就像對待子女一樣,用他的法乳,...

學佛最重要是親近善知識

佛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就是針對八萬四千類眾生,對治...

【推薦】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

不學佛之前,都是散亂、黑暗、狂躁的心,在裡面加入佛...

隨緣度日和事業追求是不是矛盾

問: 有一事疑惑,請求法師開示。之前聽您說過隨緣度日...

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二者必須兼顧...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們在家居士為了生活,還得有個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

大安法師:如何恆順眾生

我們為什麼要恆順眾生?是由於眾生跟我們同體,我們要...

一飲一啄來之不易,從點滴處節儉惜福

我們一定要愛惜五穀糧食,不能浪費,浪費糧食就是暴殄...

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號...

【佛教詞典】生尊貴家願

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四十三願。即聞彌陀名號之行...

【佛教詞典】一乘顯性教

為華嚴宗圭峰宗密所立五教中之最上教。宗密以華嚴經為...

【視頻】慧律法師《想陰十境》節錄自楞嚴經第十六套

慧律法師《想陰十境》節錄自楞嚴經第十六套

【視頻】大安法師《感應之道》

大安法師《感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