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淨界法師  2023/08/21  大字體  護眼色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觀性元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我們要知道,今生所出現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過去有關的,知道就好,把它要放下。那在這個假相當中,我們怎麼去安住呢?殊不能知,佛陀說,很多的生死凡夫,之所以一代一代的輪迴,是因為他不知道在這個生滅去來的身心假相當中,它的背後的本質是如來藏性的——真如本性的,它是常住的、妙明的,是不動的、周圓的,具足四種功德: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它是微妙不可思議的真如佛性。那麼在真如佛性當中,去看生命的去來、迷悟、生死,都了無所得。這個地方非常重要!

佛陀在《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部分:一個叫因緣假相,一個叫真如佛性。因緣假相是變化的,真如佛性是不動的,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的。那我們一般人是活在假相中,就活在過去的因緣,所以把我們牽著走,造成一種生死輪迴的惡性循環。過去造了一個業力,業力變成假相,又活在假相當中,又產生另外一個煩惱……所以《楞嚴經》的觀念,是告訴我們什麼呢?把心帶回家——從因緣的假相的安住,回到真如本性的安住。

這句話很重要,再把它念一遍:【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我們《楞嚴經》的人生觀,就是正念真如,就是說:你要站在一個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的假相。說:誒,我臨終的時候,我憑什麼能不隨妄轉?跟你心中安住的點有關係,你是不是安住了。再說一次,站在一個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你本來沒有這些東西的,是後來才有的。新加坡有一個人,他特別喜歡他的小兒子,他肯定過去生結善緣嘛,他對這個小兒子的假相,就是永遠也放不下,後來遇到淨界法師,法師告訴他說:其實你本來沒有這個小兒子,你本來沒有的。你本來有嗎?你本來沒有。

我們本來都沒有這些東西的,我們要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楞嚴經》講到一個觀念,我們怎麼看人生呢,才能夠不會被它所轉呢?就是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了。《楞嚴經》在看今生,是認為今生的生命,是沒頭沒尾,你本來沒有,後來也沒有,就現在有而已了,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嘛。你今生生命,本來就有的嗎?不可能,那就自然外道才自然有。因緣有嘛,那麼因緣有它是有時間性的,我們要知道,你今生所有的東西,你本來是沒有,你本來是清淨本然,那是因為你造了很多業,業力去熏習真如,它虛妄顯現嘛。

所以我們今生的生命是怎麼樣?本來沒有,死亡以後也沒有,後來也沒有,所以生命是什麼?沒頭沒尾。那這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生命不是讓你來受用的,生命是讓你來歷練的。如果你把今生的生命當真,那你臨命終要往生就很難了,因為你跟今生的因緣,咬的死死的,你臨終要把它拔開來,談何容易呢?如果你對今生的因緣假相還是咬的很緊,還是堅固的住在那個今生的假相,那告訴你:臨命終你要拔開它,你拔不開的。你說:誒,我平常咬的很緊,臨終自然會鬆開,沒有那回事情呢!你平常時就要慢慢鬆開對今生的執取。

所以在《楞嚴經》當中,它的人生觀是認為:你本來就沒有煩惱,從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當中對治煩惱;從本來就沒有罪業的角度來懺悔業障;從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這叫稱性起修。這句話聽得懂嗎?如果你認為本來有煩惱,再對治煩惱,那你會很辛苦了,那這個是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它的對手。你不能站在煩惱是真實的、你本來就有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那你糟了,它是無始劫熏習所成,你今生修行的那些功夫,你根本是小孩子跟大人打架,你根本不是它的對手,所以智慧的觀照很重要,這叫善巧,般若波羅蜜,就是善巧力啊。

你要告訴你自己:你本來就沒有這個妄想,這就安住真如。你要站在真如的角度來看妄想,它是緣生緣滅的,你理它幹什麼呢?你今生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你本來有的,都是因緣的假相,你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未來總有一天也會變成沒有。

所以生命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讓你從過程當中積功累德,去創造美好的未來,如此而已了。所以你不斷地這樣正念真如,經常把心帶回家,對今生的身心世界,慢慢的鬆脫,慢慢的鬆脫,你臨命終才可能正念分明。放下你心中的執著是慢慢來的,理可頓悟,事要漸修。所以你要不斷的迴光返照,你本來無一物,從本來無一物當中建立你的生命觀,這就是所謂的憶念真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凡事太期待,結局必傷心

我有兩個親戚,她們的媳婦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惡勞...

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

【推薦】願生極樂的人,不會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氣地去向老和尚告狀,說自己的媳...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

【推薦】擁有自己,才能擁有全世界

唐朝是中華文化最為鼎盛的時期,然而生於大唐盛世的六...

心中留一個信念,並為之去追求

從前,一個老盲人帶著一個同樣雙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古人有云: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就是說祭祀無論多麼...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外境是從哪裡來的?世間...

改變風水其實就是要改變心

很多人都感覺風水神秘莫測,但是我所理解的風水其實很...

佛法的57條正見

1.正見寶鏡照妖邪,魔鬼不敢現影蹤,狂慧雖有強詞辯,...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

佛說五「不」連貫起來的修行路

大乘經論中,記載了佛陀金口親宣的五個不字! 不忘念是...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

問: 請師父開示,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

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

問: 菩薩為何有無明?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

造河船以濟人渡

造河船以濟人渡,就是建造船來渡人。我們面臨著江河湖...

兒女「五不怨」與父母「七不責」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請您試...

信心就像如意寶稀有難得

談這個信心的功能作用,我們也常常會引用《華嚴經?賢...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

十種懺法能將罪業懺除清淨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若想真正將罪業懺悔清淨,可以採用...

小老虎修成阿羅漢

優波笈多修得阿羅漢果後,仍然繼續在摩陀羅國的那哆婆...

五逆謗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問: 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

【佛教詞典】孫陀罹難陀詩

梵名 Saundarananda-kāvya。印度佛教詩人馬鳴(梵 A?...

【佛教詞典】不得

【不得】 p0316 此八世法之一。集異門論十八卷八頁云:...

【視頻】吃素的好處你知多少

吃素的好處你知多少

【視頻】淨界法師《拜八十八佛的意義》MP3

淨界法師《拜八十八佛的意義》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