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全部文章(第8頁)  【隨機推薦】

外道典籍多的不得了

有個人他是地區氣功協會書記,大學生,到藏地學過密宗,親...

【佛學漫畫】妄念如灰塵

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佛學漫畫】萬病總治的阿伽陀藥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名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下手易而成...

【佛學漫畫】阿彌陀佛為何一直站著

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系之牢何由得免?為斯義故,立撮即行,...

淨土法門能得到利益與否,在於有沒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據這個又提問了。這問題是:只要聞信阿彌陀佛的...

念佛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

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哪。我們每個人修...

老鼠入牛角,當必有倒斷處

【原文】 圓覺謂輪迴以愛慾為根本。而此愛慾,百計制之,...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

受了菩薩戒,造罪時罪加一等嗎

有人說,受了菩薩戒,造罪時罪加一等。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決定一個法門盡未來際行去

得有個信心,有個長遠心,有個堅固心,自己選擇一個法門,...

念佛時有佛的形象出現,你先不要太高興

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用不...

先把自性功德力現出來,再來處理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的空觀跟假觀,都是培養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

世間還有什麼事放不下想不開的

我們自己莊嚴無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課誦本中有一句指得...

菩薩戒的根本精神

我要告訴諸位,蕅益大師在講菩薩戒時,他講一句很重要的話...

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的法界

第十五是大義門功德,大義門就是大乘門。極樂世界是大乘菩...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夠有悲心去度眾生

佛陀建立僧團的目的,也就是續佛慧命,領眾修行,傳承佛法...

不要去觀察師長這五個過失

我們對於這個法師啊,盡量能夠避免啊去觀察這五個處所: ...

為什麼佛菩薩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沒有生滅變化,那是恆常存在,...

一切法本來就是無分別

無分別智的意境是甚深的,這個「甚深」有二個:第一個【境...

持戒念佛,本是一門,淨戒為因,淨土為果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

念佛決定往生的依據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間家業兒女,決定可以蒙佛...

現在很多人為什麼不肯聽經

那麼當我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最好的心態就是把自己當病人...

慧靜老和尚晝夜如一的參禪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別特別重要,一定要把住話頭...

感應上了就很容易,感應不上就很難

這就不是世間人的經驗常識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經有速...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在廣...

捨掉現在才能得到未來

一個菩薩的轉變,他的轉變是全面性的轉變,色受想行識五蘊...

念頭方向的不同就會影響到未來的命運

【復有多頌,成立如是無分別智: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

持誦《華嚴經》的感應,到底有多麼不可思議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菩提樹下為文...

淺談戒除邪淫的意義與方法

邪淫乃萬惡之首,古往今來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順,家庭不...

道業未成,白白吃了常住這麼多東西

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的因果,大乘經講的都是因果。作為...

只要遇到了淨土法門,就沒有空過的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曇鸞大...

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在一...

臨終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

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佛本...

念佛時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與徐...

文殊普賢,指歸念佛

【原文】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雲。大師於大歷二年,...

讓心保持在沒有名言的境界

古時有一禪師修行有了心得,因為禪宗修學佛法是不立文字,...

修無常觀能使自己精進修學

警世非常,覺諸幻化。 這是透過無常觀,策發我們的出離心...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懺...

大乘思想為什麼要強調福慧雙修

我們前面講到,當時窮子遇到父親的心態叫做心懷恐怖,疾走...

當死亡到來時,除了佛法的功德,其餘的都帶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餘的都帶不走,...

印光大師:臨終舟楫(白話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為了令其離開分段生死的虛假形體,從...

你只能求盡心盡力,不能求它的結果

菩薩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謂的菩薩戒體,總而言之有八個...

蓮宗與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種特質

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由悲智心隨宜開演的無量法門中,...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憂未...

除念此六字外,了無一念當情

【原文】 倘肯至誠念佛,決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受...

汝若死得下癡心妄想,決定會現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說之淨土三經,信願念佛,...

嚴以律己不諉過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參與,你就要把你份內的事情...

菩提心跟空正見是菩薩的根本

菩薩道在心中要產生三種力量──誓願力、觀照力跟行動力,...

把不妄語作為口業的最高準繩

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該吃...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場專心辦道

問: 末學感覺在家人有負累,不能專心辦道,希望等孩子長...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

坦誠地面對一切人,才不會心有罣礙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於對解脫的信念不夠強固,...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甚至...

既然諸法都空,為什麼還要去度眾生

有人問:既然般若系經典講諸法的空性,畢竟空、無所有,十...

對道心的改變要有警覺力

要蓋成一棟房子不容易;要摧毀則很簡單!修行也一樣,要往...

不受後有,它的下手處有兩個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之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則...

妄想跟你過去的生命有關係

妄想的本質是什麼呢?【觀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

把你未來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

你必須把你淨土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諸位知道這是什麼...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觀性元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已當濁世,正入斗諍,後之又後

已當濁世者,人壽二萬歲時,即入劫濁。釋迦出時,人壽百歲...

釋尊以三重大悲憫念眾生

略而計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信法...

念佛法門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

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

【薦】本來一切諸法皆空,眾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麼了?哪部經都要了生死、說放下,放下就自在了,...

所有的煩惱都是由這三毒所發出來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切字。《高峰禪要》裡也常強調要生死...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間法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切,...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者他...

有五種心態,決定五種果報

同樣的修行者,有五種的心態,決定你五種的果報: 第一種...

善根增長,煩惱淡薄的兩帖藥

剛開始都是帶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來聽聽課,也來打打...

不理睬妄念,是對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點修行體驗的:妄念來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這個妄念...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凡夫...

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一口氣不來就成了隔世生命

發願之後一定要落實在自己的行為當中。如果放逸懈怠我們也...

賣酒肉的人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書,叫《念佛法要》,近現代的居士編的,他裡面...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

掉舉的三種情況

第四棄掉悔蓋:掉有三種:一者身掉:身好遊走,諸雜戲謔,...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這以下分三段,別釋當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約果報,報障...

昏沉與睡眠的過患

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 我們經常...

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要常...

身上有福慧的香氣,人家自然會靠近你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歡迎、讚歎、恭敬、擁護、護持,但這得要...

出家人還要寫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實在是捨本逐末的事

以前我什麼書都喜歡看,醫學、天文、地理、兵學等等,這些...

口業清淨得大智慧

密跡金剛力士告訴寂意菩薩:過去久遠世時,有位神仙名樓夷...

界詮法師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來是1978年農曆七月初五來到平興寺,準備出家,師...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省吃...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虛老在世的時候,經常講這兩句話: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復憶昔念佛時,遇一禪人教雲,念佛法...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除...

痛苦和壓力是心中那個影像給你的

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心情歡喜吃牛奶,還有所有牛奶的製品...

拜占察懺得清淨,地藏菩薩會特殊護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攝心猛利者。我於爾時隨所應度而為現身...

學了佛之後,煩惱漸漸就輕了

因為信佛,從佛的教化當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處。例...

只要能這樣做,地藏菩薩都度脫你

佛又呼一聲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他沒有自性、不定的,...

念《地藏經》出了障礙怎麼辦

底下就是佛所說的偈子,是前頭長行文的重頌。 吾觀地藏威...

念佛法門一定要調伏現前煩惱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時的缺陷,譬喻我們起心動念中都...

持戒之人,所求如願;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對於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曾講...

心不在內

【原文】 楞嚴征心,謂心不在內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貪淫之人有十種過患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

念佛一法,有事念與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謂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

求觀音菩薩來解決我們的煩惱和疾病

南無觀音菩薩,今天觀音佛七正式起七了。這次觀音七因緣很...

你功夫做沒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做功夫,參念佛是誰,一定要細細地用心,不能粗。我們為什...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

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夫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一者,健鬥,世言竭鬥,俗氣成...

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念...

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問: 請益法師。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生活安逸發不起厭離心,念佛不懇切,該怎麼辦

問: 弟子按照印光大師說的耳聽心念的方法來念佛,但是我...

嗔心的火燒的是自己

佛法是認為生命重在過程,你這個過程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遇到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下該怎麼辦

你在遇到緊急情況,如果是你自己的話,先調整心態,再提起...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有兩個: (一)機緣未至,默然待時:...

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中最為殊妙

念佛一法當中又有多門。這多門就是講有四種念佛,再加上六...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佛...

八字文殊菩薩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薩,其形像系頂有八髻,前五髻,頂上一髻,頂後...

文殊菩薩的身世及其表法之功能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梵文是manjusri,音譯作曼殊尸...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

為什麼這三個動作值得我們注意

後面這幾個動作,我們說明一下,蕅益大師說是表法的。主要...

要改造內心,就要培養這三種力量

應該怎麼改造我們內心世界呢?我們應該要成就三種力量: ...

蠅頭蝸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兩皆虧負

【原文】 餘母舅金赤城守贛州,因入覲歸家,夏感瘧證,隱...

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但卻是聖僧

這古來有很多人吶,看著好像他這什麼也不知道,後來還是弘...

你自己不覺悟,誰拿你都沒有辦法

身為一個法師,我知道諸位不容易,你們在生活當中,你要工...

我執和法執帶來的障礙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無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復次...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講幾...

障礙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堅持

以前我讀佛學院,我們的教務主任在新生訓練時,他在黑板上...

如此誦經,可得大利益

誦經,有三個重點(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第...

阿彌陀佛聖號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更是徑中又徑,不...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

為何要受持「不殺生」戒

說起五戒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根本...

禪宗牧牛圖

禪宗牧牛圖,又名普明禪師牧牛圖、禪宗十牛圖。是祖師大德...

正月初九齋天的意義

一、齋天名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正月初九寺院為眾生祈福...

性然法師:恩師傳印上人晚年潛修淨業及往生側記

編者按:值上傳下印上人示寂百日,傳印長老嗣法門人並侍者...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諸佛,...

五百羅漢介紹

001、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若,意為了解,或譯初知、已知...

玄奘法師傳

第一卷 玄奘法師,俗姓陳,單名一個褘字,生於隋仁壽二年...

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

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升到...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不深...

破了戒的僧寶你沒有資格去說,除非破見

你知道這個菩薩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錯,就私下去找他,...

為什麼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我做小和尚時,每天給六祖大師的真身磕頭,某天發現:我們...

阿彌陀佛惠以我們真實之利,就是能夠帶業往生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他...

想要長相莊嚴,就要多誦大悲咒

誦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議。那天有人問師父一個問題,說看見...

旋轉六根的功能而歸於六根的根性

云何現業? 什麼是我們生死的業力呢? 癸二、答釋 ◎脫...

臨終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就能永不墮三塗

佛又對觀世音菩薩說: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這世界當中...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宗門...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修...

從隨緣中得到無量法喜

我們在四祖寺舉辦禪七,四祖寺就是四祖開闢的道場,四祖留...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把佛...

作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多歲,夜不倒單已經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

把念的地藏聖號和《地藏經》供養十方諸佛,福德不可思議

在第十二品《見聞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

什麼是真如

那我們談談什麼是真如呢? 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

什麼都修不進去,你就念地藏菩薩聖號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

志公禪師為什麼不禁笑了起來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禪師,住在金陵,有一天他離開寺院...

不要在外在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

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的世...

業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個內心邪見的暴惡眾生,心隨境轉,內心隨著虛妄的情緒,...

有這種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願

【堪能差別者,謂住靜慮樂,隨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們...

善慧菩薩的下生因緣

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時,提播婆底城的燈照王以正法治理國家,...

文殊菩薩善巧度化外道

在說法會上,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向舍利弗說道:我曾經見過文...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日落...

想離苦必須念佛

夫六道眾生,無一不欲離苦得樂。尤以我人道欲求離苦之心更...

你以前見地超卓,為何現在反而變得這麼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時,乍閱宗門語,便以情識模擬,與一座...

逆境才是考驗你的時候

一點事情不如你的意,馬上那個無明就來了,這也是業啊,修...

結夏安居——佛陀給修行人的一個大福報

農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懸掛了結夏牌,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

地藏菩薩轉你的業,那因果還要還嗎

人的壽命是無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

何謂「無生法忍」

這個無生法忍我們也解釋一下。在古德的註解當中也提到,其...

未生惡業令不生,這是最高的標準

唯識學把造業的過程,依據初、中、後來說明業力的輕重: ...

為什麼專誦《法華經》,還能往生極樂呢

如蓮法師,法名澄志(俗名張煥臣),吉林通陽縣人。光緒己...

兩個念頭,酬償兩次生死

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我...

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煩惱上

我們一念心性循業發現。清淨本然,但是受業力的熏習啊,循...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令...

法不對機聽了煩惱,反而生出障礙

佛說的法,就像一個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藥,那這就是緣...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無善人」

常離惡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諸佛菩薩。大家不要認為朝五...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問...

你業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薩聖號了

占察善惡業報,我們每個人心裡頭都有一個小尺子,尺子雖然...

破除大乘無相的邪知見

【原文】 問曰:或有人言,大乘無相,勿念彼此,若願生淨...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負那些窮...

唯識無義,一切法的受用是自變自緣

於定心中,隨所觀見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無別青瘀等事,...

生老病死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

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地方時,有位貧窮的老母親,來問佛...

素食之妙

當今素食話題越來越熱門。或為健康,或為環保,或為保護動...

為什麼佛教常用蓮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圖書館,都是以蓮花為主題裝潢的,對佛教不...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 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真如三昧能遣除煩惱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堅固而不可破壞的意思,就是首楞嚴王...

淨土行人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

印祖舉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驗

張福泉嬸母劉氏,生性淳篤,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淨等...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

綁票倖免,皈依三寶

1928年,那時候戰亂,整個社會非常紊亂,有很多土匪、...

圓霖老和尚: 我親聞的事實,足可證明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一九七八年秋,霖染病,由獅子嶺返老山中學附近茅棚靜養,...

聖安法師口述: 跟隨虛雲老和尚的日子

我俗名李榮,法號聖安,屬牛。十五歲時跟隨虛雲和尚,三步...

蕅益大師:選佛譜—淨土橫超門

按選佛譜分十五門,第十四、淨土橫超門,明四土九品位次,...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序 如來聖教,雖則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

對立心強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變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嚴經的七處破妄,十番顯見,就...

蓮池大師以十重法義別釋淨土教法興起所因

序文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

持戒清淨者能得五種功德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這一切的障礙都不存在了

經典上講: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

【薦】往生不是靠善業力,而是靠臨終正念

什麼是帶業往生呢?從唯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造了業以後...

如果不懺悔,罪業會增長廣大

《龍舒淨土文》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

在任何急難恐懼的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

調適四大,除眾病的方法

有師言: 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