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淨界法師  2023/09/30  大字體  護眼色

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在大乘佛法當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偏重心力的修學。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念佛的,他完全依靠自己的戒定慧來修學,這種情況——入道多辛苦,因為你要用你短暫的一生的修學來抗拒你多生多劫所留下的煩惱障和業障,你是很辛苦的。

第二個、偏重佛力的修學。淨土宗很多人是完全仰仗他力,自己的妄想完全不加以調伏——修道多障礙。我們要很誠實地面對自己,這是很重要的。比方說,我們這個房間有一堆垃圾,如果我們不去掃它,這個垃圾是永遠存在的,即便我們不想去看它,它還是存在,它不會自動消失掉。我們的顛倒妄想亦復如是。我們從無始劫打妄想打到現在,我們都不加以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掉。

它也可能只是一時的緣缺不生,因為沒有因緣的刺激,它暫時在一種種子位,但臨命終的時候就不一定了。所以我們不對治煩惱、不對治我們的妄想,那它肯定是不斷增長。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沒有創造一個讓妄想消失的因緣,它就永遠不會消失掉。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是沒有因緣生起,也不可能有一個東西它自動會消失掉,不可能。生起跟消失都是有因緣的。

所以說我們一個人假設你只是念佛、不對治妄想,那表示你心中有兩種力量:一個是念佛的力量,一個是對娑婆世界顛倒妄想的力量。你的心中一定兩種力量都有,除非你是聖人轉世。只要你是一個凡夫,你兩種力量一定有。臨終的時候真妄交攻,到底是誰出現就不知道了,你的生命充滿了不確定。所以,完全仰仗他力的人你要好好地想一想,什麼叫做「諸法因緣生」,這個你要想一想。我們一定要很務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世界,要很務實地面對。

第三個是心力跟佛力的結合,這是最好的。我們一方面能夠以心中的正念的理性的觀照、空假中三觀來調伏心中的顛倒想,一方面我們生起強烈的皈依的心、憶佛念佛,這樣是事半功倍。末法時代,心力跟佛力的結合是最穩當的方法。提出這個觀念的人包括宋朝永明大師、明朝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都提出這樣的概念:以聖道門做基礎、以淨土門為究竟,持戒為本、淨土為歸。

蕅益大師更提出了正助雙行,以念佛為正行,以波羅蜜、戒定慧為助行,強調心力跟佛力的結合。淨土宗它的作意力就是憶佛、念佛。憶佛,憶佛其實是一種智慧的觀照。要以《楞嚴經》的思想,我們在憶念佛應該是三種憶念:第一個憶念你的真如佛性,「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你必須修空觀,你才能夠跟妄想產生一種脫離的作用,所以憶念真如、破妄;第二個憶念彌陀;第三個憶念淨土。憶念彌陀產生信心,憶念淨土產生願力。

念佛。念佛就是稱念佛名,以音聲為所緣境,一句彌陀念誦聽,這個是偏重在專注力。但是淨土宗的修行是以觀照力引導專注力。沒有一個法門是可以沒有智慧觀照的,沒有一個,只要是大乘佛法。佛法根本思想跟外道差在哪裡?外道也拜佛,也禮拜他們的神明,外道也做慈善事業,那麼為什麼外道的慈善事業不能稱為波羅蜜,只有佛教的善法、我們的佈施持戒才能叫波羅蜜?因為我們在修善法的心態跟他們的心態不一樣。我們在佛堂掃地跟外道在掃地產生的功德是不同的。

在民國初年有一個文學大師叫林語堂,他帶一個大學部的時候,他上英文的第一堂課,他拿了一個很大的手提包進去。大家以為今天上課要發很多資料,結果不是。他拿一大包帶殼的花生。他說我們今天第一堂課不上課,大家吃花生。一個人發十幾顆,大家坐在那兒吃花生。他說,我們很多人都吃過花生,但是我們不一定知道花生真實的味道。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缺乏吃花生的過程。他說你想把這種花生的味道吃出來,你要吃帶殼的,剝的過程是很重要的。所以帶大家慢慢把這個殼剝掉,然後一顆一顆地吃。誒,果然味道不一樣。他講完這個花生的道理以後,他說,學英文亦復如是,過程是很重要,你那一副用心、那一份虔誠的心是很重要。他又說,我不期望你們英文考試有多高,但是我們希望你們盡量能夠來上課,過程是很重要。結果他上課,學生很少缺席,也帶出很多的人才。

其實他這種過程的思想正合乎佛法的概念。佛法也是強調諸法因緣生。你看佛教講因、緣、果、報,因緣是過程,果報是最後的結果。你們知道佛教是重視果報還是重視因緣?因緣,佛教是重視過程。同樣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因緣、用不同的心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樣一句佛號,你用顛倒妄想的心去念,跟你用空假中三觀的智慧的觀照來念,它所產生的加持力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句佛號進入到不同的心中,它產生無量的差別,因為每一個人他心態準備不一樣。所以,我們自己的理觀會決定到底阿彌陀佛給你多少東西。

阿彌陀佛本身是一個平等的法性,他是一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但是他賜給眾生的功德,每一個人是不一樣的,他可能給你一分的功德,他也可以釋放出三分的功德,它也可能給你十分的功德。有些人念佛只有消消業障,有些人念佛除了消業障還增福報,有些人念佛的時候可以往生淨土、成就佛道。這個跟阿彌陀佛沒有關係,阿彌陀佛的心是平等的,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準備不同,我們心中產生的觀照力不同,所以產生的感應的力量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知道,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念佛,這個音聲,其實它是枝末,所以蕅益大師很清楚地講出來: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你念佛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堅定的願力,那個佛號是個空殼子,那只是消你的業障、增長你的福報,如此而已。所以,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淺深。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教什麼是根本法門、什麼是枝末法門。事相的修學,只要是事相的,外在的因緣都是事相的、都是枝末的,你內心的狀態、你的菩提心、你內心的觀照力,這個永遠是根本法門,這個是關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初學佛應怎樣修行

阿彌陀佛!初入佛門者,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能...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的專修

修行淨土法門,宜專精。善導大師提出專修的五種正行:...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星雲大師《做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做人,應該為自己...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很多學生剛入學時,皆抱定一個目標:預備讀好書後,要...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如何對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問題,感到很苦惱。有些...

看到美女後的五種境界

一、隨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看到美女經過...

宏海法師:清明節放生開示

憨山大師-放生功德偈 人既愛其壽 生物愛其命 放生合天...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

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十條人生鐵律

一、務實 對工作及事業不要好高婺遠,眼高手低,大事...

是愛,還是交易?

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

弘揚淨土法門的一個重要原則

淨土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九法界眾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剩菜的故事

剩菜的故事是說:一個小康家庭,父母生了三個兒女,丈...

獼猴與獵人

過去在一座深山裡,住著一隻獼猴,這只獼猴不但有過人...

【推薦】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

釋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與父親淨飯王 《菩薩睒子經》云:人有父母,不...

出家師父到居士家住並化緣是否如法

問: 經常有一些出家師父到居士家裡一住就是幾天,以...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問: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大安法師答:...

【推薦】鯉魚救子的感人故事

在烏江那個地方,有個名叫劉子胥的人。他有一個魚池,...

【佛教詞典】十門敘密咒功德深廣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以十門敘述密咒功德之深廣,十...

【佛教詞典】觀軍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觀軍陣戒四十八。多...

【視頻】大安法師《大行禪師見琉璃地》

大安法師《大行禪師見琉璃地》

【視頻】大悲咒修持儀軌(慧律法師念誦)

大悲咒修持儀軌(慧律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