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

大安法師  2023/09/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

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

答:此亦非善問。假使讚阿閦佛國,汝又疑偏東方,展轉戲論。

問:何不遍緣法界?

答:有三義:令初機易標心故,阿彌本願勝故,佛與此土眾生偏有緣故。蓋佛度生,生受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於緣。緣之所在,恩德弘深,種種教啟,能令歡喜信入,能令觸動宿種,能令魔障難遮,能令體性開發。諸佛本從法身垂跡,固結緣種,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議。尊隆於教乘,舉揚於海會,沁入於苦海,慈契於寂光,所以萬德欽承,群靈拱極。

這裡他就問:這個十方啊有這麼多恆河沙諸佛嘛,那有這麼多諸佛,肯定有穢土有淨土,那必定有淨土了。那既然有淨土,為什麼在這裡偏偏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呢?唉,你看他問得還也有水平。為什麼偏偏讚歎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讚嘆其他的地方呢?

蕅益大師就直接回答:此非善問。你這個問題不是什麼高明的問題,不是什麼善問,你就是一個開玩笑的問題,沒有水分。如果說我不讚嘆西方,我讚歎東方的阿閦鞞佛,你也會問,你又重新問,你為什麼偏偏讚歎東方的阿閦鞞佛?為什麼不讚嘆南方的什麼佛,上方的梵音佛啊?你又這樣問。等一下隨著你的問,那我就讚歎下方的師子佛,你又問,為你什麼不讚嘆北方的什麼什麼佛?那輾轉地就這麼問,那可不是戲論嘛。

先把這個把它放下。放下他就問,跟這個問相應的,那就十方諸佛很多,為什麼不遍緣十方諸佛剎土?那下面這個回答的三個意思是很有啟發的,而且由這三個意思展開的一些討論,對我們現在的修行都有深刻的啟示作用。就淨土一法來看,為什麼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極樂世界,講求生他方世界,雖然也有,但是只是幾部經典而已,沒有像讚歎指向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多的。所以這裡面,佛度眾生的深意就要在這裡表達出來。

第一個問題,就是佛要度化眾生,尤其是初發心的眾生,初機眾生,他有個特點,心散亂,不僅是初機的眾生,閻浮提的修行人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心性散亂、濁惡。面對這樣的一個根機的眾生,你就讓他指向一個方向,係緣一處,他心才能夠收的攏。如果本身他的心就很散,你所指的境界又很寬。那你想想,他就更沒有辦法。所以就是讓初修行的人容易把心繫住,指向一個地方。這樣就是一向三昧,一行三昧,三昧容易成就。你不能搞成二行三向。所以一定要一行三昧,一向三昧,這是一個用意。

第二個,就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修行,一定要有佛的加持力。佛的加持力,十方諸佛雖然也很慈悲,也會對我們作加持,但是在所有的諸佛裡面,對我們加持力最大的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他是十方諸佛發願當中最殊勝的。所以我們要找最殊勝的,就應該要系緣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由他的願力加持,讓我們穩妥快捷地到達成佛的目標。這就是阿彌本願勝故。

那第三個,就是緣的問題。我們求生哪個地方,念哪尊佛,那個在擇法裡面一定要看有不有緣。包括我們參學到哪個寺院去,到哪個寺院我們要觀察我這個寺院裡有不有緣啊,你的地緣、人緣,、緣都要具足,你才能住得下。甚至原來古代說,如果你在寺院想要住一晚,吃一頓飯,跟這個寺院沒有緣,你一晚都住不了,一頓飯都吃不上。這個緣它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個緣常常我們凡夫眾生不了解。於是釋迦牟尼佛以他的觀察,現量觀察到的告訴我們,是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這個偏有緣,就是跟十方其他剎土的佛相比,阿彌陀佛跟我們最有緣。那為什麼要強調這個緣?他是佛度化眾生能不能成功,眾生接觸這種教化能不能願意,所以這個佛度眾生,眾生受教化,這其間有難有易,有淺有深。那這個難易淺深來自什麼?來自這個緣,有不有緣,這個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們說去講經說法,度化眾生,肯定第一就想到,哎,肯定是要自己水平很高,廣學多聞,天花亂墜,辯才無礙才能去度眾生。但是不是這樣呢?那這個辯才無礙、深通教理也很重要,但是它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跟這一方眾生有不有緣。這個《神僧傳》裡面談那個故事,宋代的志辯法師,那是精通教理,辯才無礙,但是他到哪個地方沒有人請他說法,十多年來晃晃悠悠,非常寂寞。他有度眾生的願,也有這個水平,但是人家就不請他,所以他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學的教理學偏了,沒有正知正見,他懷疑自己這個。

結果在一個掛單的時候碰到一個老和尚,他把他的苦惱跟老和尚說了。老和尚告訴他,你學的教理沒有錯誤,都是正確的,為什麼不請你?沒有緣。沒有緣怎麼辦?他說:那怎麼辦?那我今生就這麼寂寞一輩子,就講不了法?哎,這個老和尚:不是這樣,你身上還有什麼東西?他說:我沒有什麼東西,我只有一塊布。一塊布也好,你把它變賣的錢去買些小米、糧食。這個老和尚就帶他到森林深處,很多灌木叢中有很多昆蟲啊什麼什麼,就把那些食物一撒,撒了之後還給他作願,發願:願吃到這個食物的人都跟志辯法師作弟子。撒完了之後,他告訴他「好」,說你回去,這二十年你不要打妄想,好好地研究教理,二十年以後再開法宴。

哎,這位志辯法師也很聽話,他就不打妄想,就老老實實自己潛心修行。二十年之後果然緣分來了,再一開啟法宴,來了幾百人幾千人,都是二十歲上下的人。他結上了緣了。所以我們結緣是很重要的。有緣分你就是講得一般,他:哎呀,不得了啊,講得很好啊。如果沒有緣你再講得好,「哎呀,不行哪,瞎扯啊」。他都沒有辦法。這個緣是很重要的。所以那就我們為什麼常常說未成佛前,先結人緣,結人緣是很重要的。這個不僅是自己度化眾生,就是個人的這種快速成佛,也看跟眾生的緣怎麼樣啊。

《大智度論》裡面講的那個公案,真是給我們啟發很大。原來一般出家人都,我也不願意出事什麼,有時候看看那個公案想想還是出來幹點事吧,為什麼?結緣重要。他講一個什麼公案:弗沙佛的時候,他有兩個弟子,都是很優秀的,一個弟子就是釋迦牟尼佛;一個弟子就是彌勒佛。這兩個弟子啊,從他的那個修行,自己修行的功夫來看,彌勒佛更好,更清淨。但是,弗沙佛觀察,這個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呢,他是心不是太清淨,但是他悲心很重,跟眾生結的緣很廣,所以,在這兩者當中弗沙佛最後選擇了對釋迦牟尼佛進行加持,讓他快速成佛。所以就在山洞裡面(那一世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正是一個仙人的這樣一個身份),就在山洞示現相好光明,相好光明這個仙人看到這個光明一看是佛像,就踮著一隻腳,一隻腳啊就觀察這個佛像,觀察了七天。我們打普佛時講的「天上天下無如佛」那個偈子,就是這位仙人看了七天之後講的偈子。一切無有如佛者。

由於這個七天的加持,就令這個仙人比彌勒菩薩提前九小劫成佛。大家可以看《大智度論》。所以,看來跟眾生結緣,雖然自己不清淨,但是佛一加持,可以快速成佛,於是結緣就很重要。所以我們四眾弟子,尤其我們的比丘眾,他常常覺得:哎呀,我不願意出來做事,出來做事耽誤我修行。但是你出來做事是在跟眾生結緣哪,結緣當然是比較繁雜一點嘍。你到客堂當個知客師,一天到晚這個人多得不得了,當個典座師,到處都要吃飯,他當然是比自己呆在寮房裡面要麻煩一點。但是你結上了緣分哪,這些由於你在這裡做執事,他在這裡念上了佛,閉上了關,他就結上緣分。你看現在東林寺我們關房不夠用啊,知客師也說,都有跟他想開後門天天有人。這說明什麼?說明大家渴望修行的心很切,那作為東林寺怎麼辦?如果我們心量大點,我們廣結法緣,我就盡量去滿足。

最近我們開會也表示:既然這麼多人,我們只有四十八個房間,報名都是一百多個,怎麼辦?為了緩解這個,我們準備再在前面蓋一棟樓,增加三十個房間,這個也是給眾生結上法緣。那個無論,這個所以,這個總在於緣真是太重要了。我們看到有些這些出家眾啊,老和尚們,他們真是慈悲心很切。原來我在北京的時候,那個法源寺就有一個老和尚,他真的是一天到晚接引眾生哪,他的房間裡面是堆滿了人,他就有那麼好的耐心,不急不躁。那個一般的居士在那講的都是,我剛學佛的時候都也要到他房間坐過幾次,做聽眾看看他,哎,他就是,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都跟他講啊,家裡的恩恩怨怨都跟他講,他就是像一個垃圾桶似的:你就裝吧。裝裝裝,裝到最後他有時候也很疲勞,就是打瞌睡,實際上他都不在聽,他打瞌睡。他打瞌睡,對方在講,他也有效果呀,講完了他心裡很平衡哪。

然後他走到哪裡,一大批居士就跟到哪裡,上廁所都有居士跟著,在門口等。我看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就是這麼過來。那是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都這樣子,這位老和尚還真了不起。我們有時候在下面談論,這個不是一般人做的到。所以,他跟北京的居士緣分非常廣,接引了很多人來學佛。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他談那個,他有一次跟我們談,他說有很多二三十歲的人見了他就掉眼淚,也不道為什麼,他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實際上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放蒙山放了幾十年,說不準這些一見他就掉眼淚的就是他放過蒙山接引的。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

那麼這裡提出的總在於緣,是特別指出阿彌陀佛跟我們這些眾生非常有緣分。你看阿彌陀佛發了大願之後,發了大願之後他不是畫句號的,他開始就在無量劫來為眾生結法緣。他示現種種身份,或轉輪聖王身份,或忉利天王、或夜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在每一次,這是在天上,在人間,國王、大臣、比丘、比丘尼,種種身份他都示現。他示現了你看,這個我們看《無量壽經》要看看阿彌陀佛怎麼成就的。他真的是在結緣。他結緣是用什麼結緣?佈施。他就為每一次身份,首先佈施是恭敬三寶了,去供養佛,然後對那些貧窮潦倒的人進行佈施。他由於這佈施的福報,能夠從手掌心裡面自然流出種種的供具:醫藥、飲食、衣服、幢幡、寶蓋,都從手掌心裡面出來,那你說他從手掌心裡面就能夠出來這麼多東西,你說他結的緣廣不廣?有多少人吃到了他的東西穿上了他的衣服,對他感恩哪。

所以菩薩的六度為什麼要修佈施?包括四攝法裡面第一是佈施,實際上就是結緣的問題。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這樣去跟眾生結緣,你不要一天到晚非常小氣,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這是我的東西我捨不得,修菩薩道你就要把你的東西全部要佈施出去,佈施出去眾生生歡喜,這時候你就跟他結上了緣分。所以這是一個事相上的緣,然後他又,這是用福報來結緣。再就是還有示現,他示現常常示現國王,示現國王就是他有福報,可以修佈施,修財佈施。我們看阿彌陀佛因地他示現了很多身份,如果他要用智慧來結法緣,他就會示現法師、比丘這樣的身份。

總之,他種種身份都在跟我們結緣。他的悲心的緣,甚至我們到三惡道裡去,他也跟著到三惡道裡面去。所以,在無量劫以來都跟我們結上了緣啊。為什麼我們能夠聽到阿彌陀佛會那麼親切?有時候會掉眼淚?這都是無量劫以來阿彌陀佛跟我們結上緣的因緣。所以這個「緣之所在,恩德弘深」,這個僅僅八個字裡面包含著多少深意呀。阿彌陀佛因地無量劫以來為我們眾生結緣,他獻出了多少生命?骨頭高於須彌山,獻出了多少鮮血?多於四大海。是這樣的跟我們結緣,這裡面的恩德,那是高於虛空,深於大海呀。這個恩德弘深,非常深廣的恩德。所以才使得我們今生能夠對阿彌陀佛有這麼一種感情。於是才能夠聽到淨土法門這種兩土世尊的教法,有一種善根的開顯、啟發,讓我們歡喜,讓我們相信,讓我們進入,這樣就也觸動了我們無量劫以來善的種子,也讓一切內魔外魔不能障礙我們的這個出離的,這種解脫的大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指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具足四悉檀的利益:讓我們聽了歡喜,這就是世界悉檀;讓我們觸動宿世的善種,這就是為人悉檀;讓我們魔障難遮,就是對治悉檀,破惡;讓我們體性開發,就是無量光壽的性德也開發出來,這就是第一義悉檀,入理益。四悉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蕅益大師開示三種念佛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

【推薦】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

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

淨土法門是一條捷徑,所證之果又非常勝妙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由戒生定,由...

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這裡面就有觀

問: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觀想...

四十八大願——(第4願)形色無有好丑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龍施女得佛授記因緣

過去,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及五百位諸大菩...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末法最後住世一百年的佛經

佛教的法運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解決當下的煩惱

問: 請問法師,念佛對解決當下的現實煩惱有什麼作用...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問: 拜佛和念佛的時候思緒很亂,不能集中精神,總是...

十二因緣法

作為修行人應當知道十二因緣法緣起法的真理。我們生命...

世俗女人的九種惡劣表現

《增一阿含經》:夫為女人,有九惡法,云何為九?一者...

這樣的慾望,把我們的身心都繫縛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的念...

謝天不尤人,天助自助者

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醫生搖著頭對孩子的父親說:看樣...

持咒往生需要信願嗎

問: 《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龐蘊。龐蘊有...

【推薦】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第一種,就是不孝父母。 如...

知足

維斯努神對一個信徒無休止的祈求感到厭煩了,有一天便...

艱難的回歸路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日子過得比較艱難,這個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據《中阿含 箭喻經》第十所載: 一時,佛游舍衛國,在...

【佛學漫畫】大悲心陀羅尼

大悲心陀羅尼的故事...

為什麼要讓他控制我的情緒

著名作家歐亨利和一個朋友去超市里買餅乾,歐亨利禮貌...

【佛教詞典】寄褐

(雜語)為護持孩兒被僧衣也。釋氏要覽下曰:今世人,...

【佛教詞典】五事異熟非異熟分別

【五事異熟非異熟分別】 p0287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頁云:...

【視頻】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黃慧音)

南無阿彌陀佛(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