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到這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

大安法師  2023/09/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菩薩到這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

菩薩在這個時候,由觀照眾生的苦來發菩提心。所以菩薩的四弘誓願,是從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昇華出來的。從苦諦,一切眾生經受八苦的交煎、無量苦的煎熬,所以要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這種菩薩的大願——逼的菩薩要發大乘心,大乘就是大乘菩薩心,要普救一切苦難的眾生。

菩提心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尤其對苦難的眾生他的悲心更切。「願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這句話怎麼理解?在《華嚴經》講,七種法供養也有代眾生受苦供養。一個菩薩觀照這些輪轉的眾生,他的業力就像重擔,他走在輪迴的沼澤地帶,他每一步是那樣沉重,這個重擔要把他壓垮,這時候他(菩薩)會本能地要跟他分擔子,分重擔,把他的重擔挑到自己的身上來。

那麼代眾生受無量苦,實際上不僅要承擔他業力的苦難,而且要讓他徹底從業力的控制當中解脫出來。所以一個菩薩要發願,一定要在輪轉的世界當中去行菩薩道,對三惡道的眾生不能捨棄他。所以菩薩有一種叫「留惑潤生」,就是他雖然可以斷煩惱(「惑」就是煩惱),出離三界,但是為了要救三界的眾生,他還把這個煩惱不最後斷,還留那麼一點點,讓自己還能夠過來,來度化眾生。

這就集中體現在地藏菩薩身上,地藏菩薩就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如果按他現在的水平,他早就可以成佛。曾經有兩個國王,一個發願:我先成佛再來度眾生;一個發願是:眾生度盡我才成佛。那麼前面發願的那位國王已經成佛了,第二個發願的還在地獄裡面度眾生,就是地藏菩薩。這兩個國王同時發願,地藏菩薩也有能力成佛,但是他發的願是眾生度盡了我才成佛,這就是菩薩的境界,最終是要不讓眾生入三惡道。

菩薩代眾生受苦,他要不斷地示現在世間,用種種身份來隨形六道,施設種種的教化。怎麼施設教化?就是要宣說佛法。眾生遭受三惡道的苦難,甚至地獄的劇苦,實際上也是虛幻的,也是夢中之事。但是他夢中沒有醒過來,那個苦對在夢中的自己來說,它也是真實的。

就好像我們昨晚上在做夢,做了個噩夢,挨了別人罵的時候,自己還真的氣得發抖;一隻老虎在追我們,要咬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夢中跑,還真的心跳得非常快,非常恐懼。但是第二天早上夢醒了,你醒了還有一個在夢中罵你的人嗎?還有一隻兇惡的老虎嗎?都沒有了,這時候你知道都是假的。

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都是在做這個噩夢,但是在做噩夢當中,我們把這個夢看得很真實,越看得真實,越從夢裡面醒不來。如果做個稍微甜蜜一點的夢,夢中娶媳婦,那就更滋潤,好夢留人睡啊!菩薩到這世間幹什麼,就是讓我們醒夢:醒過來、醒過來。那我們醒了以後,他度化眾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佛說八大人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是循業發現而已

《楞嚴經》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用做一個說明,如來藏簡...

未證無生法忍,濁世度眾無有是處

證到無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來這個世間就有宏誓的...

佛陀為什麼要施設種種方便法門

佛陀的說法有三個主題:第一個,先說明說法的內容;再...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大家平時都知道如來佛祖這個稱呼,佛祖就是如來。那麼...

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佛雖然出現世間了,佛本身沒有去度化眾生,而是變化一...

培養第二念的覺悟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

只要能這樣做,地藏菩薩都度脫你

佛又呼一聲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他沒有自性、不定...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註

往生論註...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不肯坐下的彌陀慈父

我們看阿彌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著的,為什麼他不坐?眾...

五蘊熾盛苦來得太厲害

五蘊就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五蘊,蘊就是覆蓋的...

四十八大願——(第20願)繫念必得往生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問: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大安法師答: 你這...

羅睺羅的眼淚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

成就三法得道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

念佛法門就是「菩薩之父」

菩薩父者,《華嚴》十一經:威光童子睹如來相,獲十種...

聖嚴法師《腳跟下》

問:禪語中常提到腳跟下或看腳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願老法師在世的時候說,她接觸到的老百姓都會說...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 八識規矩者,...

一個人會著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

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

莫把「小資情調」當佛法

我的一個朋友學佛有一段時間了。她很熱心,到各種公益...

放棄小利來成就大事

意不並銳,事不兩隆,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事情要自己...

簡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參與環保的活動,參加過撿垃圾、...

【佛教詞典】三聚淨戒

(術語)三聚之戒法,無垢清淨,故云淨。同三聚戒項。...

【佛教詞典】教行

教與行之併稱。教,佛之教法;行,眾生依教起修。亦即...

【視頻】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

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

【視頻】廬山東林大佛建設歷程

廬山東林大佛建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