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示現滅度為何對眾生有益

淨界法師  2023/11/01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示現滅度為何對眾生有益

卯一、不滅有損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

那麼佛陀為什麼示現滅度呢?他解釋一個道理說,假設佛陀的應化身久住世間,按照《大毗婆沙論》的說法,今生的釋迦牟尼佛,就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示現的釋迦牟尼佛,他的正常壽命是一百二十歲,按照因緣法是一百二十歲,但是他八十歲入滅,也就是說佛陀提前四十年入滅,沒有在正常的因緣裡面入滅,正常的是一百二十歲,但他提前四十歲。

那麼為什麼佛陀這樣做呢?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因為薄德之人,就是佛陀出現,當然有當機眾,就是當機眾是誰呢?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兩種善根,有皈依的善根,有出世的善根,這是真正招感佛陀出世的當機眾。但是有些隨緣眾,他可能只有具足皈依,但是沒有出世的善根,這隨緣眾,他也有幸生長在佛陀的時代。

這些人,這種善根福德比較淺薄的人,如果看到佛陀長久住世,就產生兩種過失,第一個他就不種善根,貧窮下賤,他一想,佛陀的壽命比我還久,所以我有生之年,我都會看到佛陀,這個時候怎麼樣呢?心生輕慢,他就不能珍惜跟佛陀學佛的因緣了,所以就慢慢慢慢,時間長了以後呢,就鬆散懈怠,就不再栽培善根了。那麼不再栽培善根,也不再修福了,所以來生就招感貧窮下賤的果報,所以佛陀的住世,對他不但沒有好處,反而使令他墮落,這第一個。

第二個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前面講到懈怠,這以下更嚴重,就是有些人呢,他看到佛陀長久住世,他有恃無恐,他心想反正佛陀經常存在嘛,佛陀可以隨時攝受於我,然後呢,然後就放縱自己內心的慾望,就開始落入於自己的我見、常見的妄想當中,他有恃無恐。

所以佛陀看到這種情況,就是說,因此的眾生如果常見到如來常住不滅、長久在世,產生憍,憍就是輕慢,恣就是放逸,而對佛法的修學呢,產生厭倦、懈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那麼佛陀的住世,對他有害無益。所以這個佛陀的出世是這樣,重點不在時間,重點是佛陀他的判斷就是,他度化的因緣是不是已經窮盡了,所以你看,佛陀滅度只有一個理由會滅度,只有一種理由會滅度,就是其可度者,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悉已作得度因緣。

佛陀在觀察眾生因緣當中,他覺得當機眾,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尊者,這就正式招感他出世的這些眾生,都已經度化了,那剩下的人,也成就未來得度的因緣,所以佛陀選擇入滅,因為住世無益。所以佛陀弘法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利生,他發覺他再住世的時候,對眾生有害無益,讓眾生產生輕慢,讓眾生產生了放逸,那麼佛陀選擇入滅,這是這麼一個情況,就是不滅有損。

好,我們看卯二,那不但是有損,那不滅有損,但是佛陀入滅其實是有利益的,不但是減少過失,還有利益的,我們看佛陀入滅,提前入滅有什麼好處。

看經文:

卯二、唱滅有益

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因此,如來以善巧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那麼佛陀以滅度來使令,這個地方指比丘,其實是泛指整個四眾弟子,就是說,佛陀以入滅來昭告四眾弟子,佛陀能夠成就一期的應化身,是希有難得的,因為一般善根福德比較淺薄的人,他即使過了百千萬億劫的時間,有些人可以見佛,有些人還是沒辦法見佛,所以你不要以為佛陀應化,就所有人都可以見到佛陀。

你比方說釋迦牟尼佛那一期應化好了,印度有九億人,三分之一有見佛;三分之一人沒有見到佛陀,只有聽過佛陀的這人名號;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見過佛陀,也沒有聽過佛陀名號,就當沒有這個佛陀出生一樣。

所以,這個地方是佛陀強調什麼呢?見佛聞法是希有難得的,這是佛陀要入滅,就示現無常的道理,所以佛陀用示現入滅用已身來說法,就是說,佛陀的入滅就是告訴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那麼如此一來,眾生聽到這樣的話,知道佛陀入滅,內心開始對見佛聞法生難遭之想,而對佛陀的功德心懷戀慕,渴仰於佛,還對佛陀開始皈依、恭敬,那麼這種皈依、恭敬的心生起來,好了,這就是佛陀的本意了,便種善根,因為能夠招感佛陀出世,正是這種皈依的善根,而佛陀長久住世,這種善根他生不起來,所以就是因為這種因緣,而使令佛徒的入滅,使令眾生的內心產生心懷戀慕,渴仰於佛。

那麼這樣子就種下一個未來見佛的善根,所以如來雖然法身、報身永遠常在,但是應化身必須要不斷的示現出生,不斷的示現入滅,就這個道理。就是一期應化結束以後,有些人已經度到不能進步了,那麼佛陀再入滅一下,對他產生一定的加持。

這個地方是說一個道理,就是說,佛法修學,你的內心的活動是根本,就心為業主,雖然說,欸,這不對啊,佛陀經常在,就帶弟子們做功課,那麼佛陀的威力,威德力,昭告一聲,大家會跟著佛陀去打坐誦經,這不是挺好嗎?沒有用,心不在這裡了,就是你做功課也好,你打坐也好,你雖然形式上跟佛陀在一起,但是你內心呢?心懷憍恣而生厭倦,凡夫是這樣,凡夫有些人善根強,他可以相續的長時間的修行,所以這種人,他招感的佛陀壽命會特別長。

那麼一般的初心菩薩,初心的凡夫,他修行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懈怠了,尤其是資糧位、外凡位的菩薩更明顯,因為他善根裡面有煩惱,因為凡夫是真妄和合,所以佛陀適當的時間入滅,會激發他們的心懷戀慕,渴仰於佛,雖然今生佛陀滅度了,但是對未來來說,他容易再一次見到佛陀,所以這個佛陀選擇入滅的道理就在這裡。就是便種善根,種下未來得度的善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印光大師言: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

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個人之壽命長短及其價值,並非以活了多少歲月來...

拒絕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大學剛畢業的上海小夥子,經營起...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

觀音聖號能解眾生三毒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生死無常,你在煩惱什麼呢

在羅閱祇城有一個婆羅門,他聽說舍衛國人民孝養父母,...

再恩愛的夫妻對死亡也無能為力

即使有再恩愛的夫妻,再美滿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對...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會漏完的

印光大師曾經開示說: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

宏海法師:安士全書

(第一講) 好,各位同修,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本師...

佛教的社會責任

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

【推薦】全家人往生西方,成為真正的淨土眷屬

陳性良,字錫周,是印光法師的在家弟子,與印光法師因...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

不明經意是否能誦經

問: 請問,我想每天誦念一部經:《普賢行願品》或《...

訥堂道人尺香齋的啟示

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

由感受來牽動,這就是顛倒想

《首楞嚴王三昧》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我們剛剛講過煩...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

別讓難得的人生掉進「空」的陷阱

學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誤解為處於被打擊了、絕望了、避世...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目連尊者度化五百餓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時,...

勿以貧賤而輕視小的施舍

釋迦牟尼在印度北部遊歷傳教,一日於林中樹下靜坐,頭...

為自己想,更要為別人想

佛光禪師為了推動佛教的發展,創辦了許多佛教的事業,...

【佛教詞典】阿羅漢有四勝利

【阿羅漢有四勝利】 p0780   瑜伽八十七卷一頁云:復...

【佛教詞典】正解

(術語)正覺之略名也。正悟解法性也。唯識論一曰:為...

【視頻】《藥師經》蓮歌子演唱

《藥師經》蓮歌子演唱

【視頻】能傑法師《天台宗苦諦思惟觀修法》

能傑法師《天台宗苦諦思惟觀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