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分享

淨界法師  2023/09/22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分享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看彌陀是怎麼發的願。設我得佛,就是假設我得佛以後。當然阿彌陀佛發願那個當下,這以下的願,只是一種虛願,但是這個願,因為彌陀成佛了,所以這以下已經變成一個實願,一種真實的願力,那可不是一句話而已,那是一種真實的功德。他說在他方國土,就是極樂世界以外的國土。他的根機是誰呢?是諸菩薩眾,就是發菩提心的菩薩,包括了凡夫菩薩,也包括了聖位菩薩,但是從經文來看,是偏重、加持凡位的菩薩。

這些菩薩做什麼事呢?聞我名字。這個聞,古人解釋叫聞持,就是說你聽聞以後,你是有一點信心,而且是受持不失。不是說你聽完,你平常心中佛號根本留不住的,你每一天有一定的佛號,肯定有一定的專注力、相續力。也就是說這個佛號在你的內心世界,有某種程度的相續,叫做聞持。一個你對它有信心;第二個,你對它有一種憶持力,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你經常在共修當中,或者定課當中,能夠把佛號受持而不失。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以下講它的功德,在一期生命結束以後,生尊貴家。所謂尊貴家,在古人的解釋包括三種:第一個有權勢;第二個有學問;第三個有財富,三種具足。那麼你因為有權勢、有財富、有學問,受到世人的恭敬、讚歎,就是生長在那種大富長者的家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古人解釋說為什麼阿彌陀佛要發這個願呢?為什麼需要福報大呢?因為在菩薩道當中,你福報大能夠受人尊敬,有利於度化眾生。如果我們修聲聞法,你看聲聞人阿羅漢,他穿得都很簡單,但是我們所有的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肯定身上是掛瓔珞的。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上也講到一個觀念說:菩薩你不能讓自己太貧窮。因為貧苦多怨,橫結惡緣,你太貧窮人家看不起你,你很難弘揚佛法了,所以菩薩要福慧二足,因為你福報大,你講話有攝受力了。那麼你這種福報的力量,再加上你正法的智慧,這個法能夠弘傳出去了。當然你福報要用對地方了,你用於放逸那就不對了,是用福報來弘護正法。因為你福報大,你就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你宣揚佛法的時候,人家會容易聽得進去,是這個意思。

在龍樹菩薩說佛陀有二種功德:一者善根,二者福報。佛陀的善根是不能跟你分享的,你說你念佛以後,突然間阿彌陀佛把智慧送給你,不可能!智慧是不能輸送的,比方說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比方說你對阿彌陀佛的願力,這個善根這一部分,只要跟佛法聞思有關係的東西,佛陀不能輸送給你。但是佛陀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分享,佛陀在因地,所修的波羅蜜善業力,他的福報可以跟大家分享的。那麼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等於是分享彌陀的福報。你平常也沒有做什麼佈施、持戒……但是你每天念佛,即便你沒有求生淨土,但是你信心具足,而且有一定的定課,來生生尊貴家。

這個地方的福報要簡別一下,它跟世間的福報還是有所不同。在《楞嚴經》上說,我們一個人沒有發菩提心,沒有成就空正見的菩薩,修習善業力,由善業力所成就的福報,是一種輪迴性的。什麼叫輪迴性呢?因為我們在修福報善業的時候,在佈施、持戒的過程當中,我們心中是夾雜愛取煩惱。我們多少期望因為這樣的善業,而去招感來世的安樂,對來世的安樂有所期待。這樣子就構成印光大師說的善中有惡,因為愛取煩惱就是一種惡法。

那這有什麼問題呢?就是說我用有所求的心、有所得的心,來修善業,來生變成一個大富長者,但是你因地當中,因為善中夾雜惡念,你肯定會放逸,因為你前生就把因種下去了。你一放逸,善根就退轉,就造業了,到第三世就墮落到三惡道去,這是印光大師說的三世怨。就是說第一生造善,第二世的時候享受福報,但是放逸,第三生的時候墮落三惡道。印光大師說第三世的三惡道,其實是跟你第一世是有間接關係的,因為你修善的時候,夾雜著愛取。雖然說你第三世的墮落,是因為第二世的放逸引起的,但是你在因地的時候,第一世就種下去了。

所以在《楞嚴經》上說,我們凡夫修善叫輪迴性的,善中有惡,惡中有善。你剛開始造善的時候,夾雜惡念,你也沒發覺;那第二世的時候,肯定會放逸;放逸的時候第三生,就墮落到三惡道;在三惡道的時候,你起慚愧心——惡中有善,因為你多少有善根,就起慚愧心,起慚愧心開始又修善,又從三惡道出來;三惡道出來以後,又開始修善,修善的時候又夾雜愛取,又開始放逸,又開始墮落,墮落以後起慚愧心……變成一種循環,人天三惡道的循環。我們以有所得心來修學,就是在人天三惡道裡面,不斷的輪迴,叫輪迴性的善業。我們沒辦法做出一個完全百分之百清淨的善業,不可能!因為我們的菩提心跟空正見不具足。所以凡夫所修的善業,叫輪迴性的善業,有三世怨的這個危機。

這個是約著我們業力成就的,那念佛成就的就不同了,當你是憶佛念佛所成就的福報,這個就不是輪迴性,叫做菩提性,因為那是彌陀本願攝受的,那這個福報是完全清淨的,你得果報的時候不會放逸。《楞嚴經》很重視因地的發心,你用什麼心態來做事,你的結果是肯定不同的。《楞嚴經》說:你用沙去煮,煮得很久,叫熱沙;你用米去煮,變成飯。

所以在佛教當中,修善業是一回事,你的心態是很重要了,你心態的準備。這個地方的福德,它的意思並不是我們善業所成就的那種福德,而是因為聞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所成就的,所以這個福報是清淨的,是隨順於菩提的。也就是說你在福報現前的時候,你會用福報繼續去積功累德,去增上的,這個叫做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這個福報是彌陀本願攝受的福報,不是我們一般所修的善業那種輪迴性的福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象護比丘以何因緣感得金象相隨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摩竭國中,有...

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

施多福大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迦蘭陀竹園弘化,每天早晨依慣例...

不要折損孩子的福

今人多無知,不孝父母,不敬長輩,唯獨溺愛子孫。從小...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

佛教的生死輪迴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輪迴現像在到處詮釋。例如風起雲...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

心靈的四個品級

人們通常會用官銜和才能來衡量男人的品級,用相貌和氣...

悲智等運 嚴土利生——惟賢法師談「人間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會長擴大會...

虛雲老和尚除夕普茶開示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

【推薦】夢參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禮拜時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

眼明心卻盲

數年前,我在為佛學班上課時,學生中有一位弱視青年。...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

金明法師《用佛法來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學: 今天承貴大學佛學會之約,來此演講...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觀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執著而起的妄心;認...

多次拒絕皇帝封賞而被流放的禪師

芙蓉道楷禪師是山東沂水人,參投子義青禪師得悟心法後...

人生短暫,行善不能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在平日的生活中盡己所能地多做善事,...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

問: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如何行善? 慧律法...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

【佛教詞典】來迎印

為表示阿彌陀佛前來迎接念佛行者之印相。據觀無量壽經...

【佛教詞典】中峰和尚廣錄

凡三十卷。元代慈寂編。全名為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乃元...

【視頻】本性法師《在家佛教徒五戒的現代意義》

本性法師《在家佛教徒五戒的現代意義》

【視頻】大安法師《欲生彼國者當修淨業三福》

大安法師《欲生彼國者當修淨業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