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全部文章(第31頁)  【隨機推薦】

隋代高僧智者大師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個宗派天台宗...

令休法師五台山求見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釋令休,隸籍河南,平日裡很樂於四處尋訪勝跡,遍...

越急於求成,越難以成功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比喻,說身心浮動的人好比滾動的石頭,滾...

入一無妄,彼六根一時清淨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

無論打了多少妄想,我們的心都是清淨的

什麼是真如呢?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清淨本然,...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手段...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一份...

攝受二乘人回歸淨土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

狗轉人身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好,各位有緣吉祥。 歡迎大家來到道場白華...

如是持念,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眾生念佛大多以生滅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從阿彌陀佛的清...

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佛進一步開示,地藏菩薩因地久遠劫來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修淨土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問: 修淨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答...

「輾轉施」的功德更大

往往有這樣的弟子、這樣的道友,若他給我一件東西,他的心...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道有...

凡夫眾生都有這五大難處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

禪門裡的「大死大活」與「懸崖撒手,絕後再蘇」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為什麼...

宏海法師:佛法的時間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

臨終時老實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念佛的人真...

一句彌陀就能成佛,為何還要講法四十九年

問: 法師,既然一句阿彌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為何講法四...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

婆羅門向佛索債的因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一日,帶領比丘們進城化緣乞...

【薦】菩提心是一切諸佛成佛之種子

發菩提心是佛教常用術語,全稱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素食的人生體驗與感悟

母親信佛,卻並不徹底,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吃素,以此來表...

婢女皈依三寶而生天的因緣

《雜寶藏經》經文: 爾時。舍衛國須達長者以十萬兩金僱人...

【母愛深似海】一次打獵的經歷

有一位老和尚給我講述了年輕時一次打獵的經歷: 一九七八...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道

佛說:又有一處從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覺而修習定慧的正三昧...

到極樂世界能得壽命無量,修行永不退轉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

「真鐵漢」佛源老和尚的禪門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歲時從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暉...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念...

古大德持誦《阿彌陀經》的感應

天樂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為...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

禪宗的無味之味

參禪這個修行方法我個人認為是佛教諸多法門中最奇特的一種...

愛恨親疏,這樣的愛是一種交易

對親友不能太執著 親朋好友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積聚,在即生...

【薦】五位高僧大德的臨終往生體驗

印光大師: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往生前,預...

念一遍佛,西方極樂就在心上過一遍

念佛就是請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師開示:佛本無生滅,隨眾...

業果和定業能不能轉?

在《地藏經》第一品裡有一個問題,業果能轉不能轉?定業能...

面對生死,捨身就能歡喜解脫嗎

最近,一段關於安樂死的家庭錄像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沒有哀...

念佛機能夠為亡者念佛嗎

問: 師父慈悲!剛剛提到念佛機的問題,就是《地藏經》也...

【薦】淨土宗的思考,永遠要把功德歸於佛陀

什麼叫皈依?就是:必須要空掉自我! 我們能夠往生,是阿...

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六度

第一個,愛重。 這是對六度的功德特別的愛樂珍重。這個是...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

北魏高僧曇鸞大師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號稱菩薩皇帝的這麼一位君主,就是梁武...

【薦】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

不學佛之前,都是散亂、黑暗、狂躁的心,在裡面加入佛號,...

清淨的寺院裡面為什麼會有灰塵呢

趙州禪師八十歲那年,被眾人迎請到趙州的觀音院住持弘化。...

把功德迴向給眾生,我吃虧了嗎

眾生和諸佛,誰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裡要舉行大的法會。...

三種供養佛菩薩的方式

在《地藏十輪經》上,佛說能恭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就能...

【薦】為什麼很多念佛人害怕臨終沒有正念

問: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經的另一個版本)裡講到,...

壽昌無明禪師: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長,人生切莫逞豪強。 為王為宰為民卒,一旦...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 來念佛的人,...

一句彌陀,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一句彌陀,生大信心,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曾經有人問我...

歷代戒殺放生詩

唐 佛印禪師 貪他一臠臠還他,古今留言終不偽。 戒殺念...

地藏菩薩悲願特重,功德不可思議

由於地藏菩薩悲願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議。《十輪經...

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是「借」來的嗎

蕅益大師他在念佛的時候講三資糧信、願、行。 他說我們必...

真正的六度,重點在調整我們的心態

這個六度的功德,它每一個法在心中操作的時候都能夠滅惡生...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計劃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過的呢?有計劃嗎?春秋時,齊國的...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每個眾生都有他不同內涵的恐懼的理解與表達。對於一個乞丐...

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是無常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麼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剛...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揚其...

蓮宗十祖截流大師畫傳

一、父夢憨山,友成兒郎 截流大師(公元16261680...

100個記住--慧律法師法語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學佛聽聞正法是唯一的一條路。世間再沒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樣達到無生境界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教...

《大悲咒》拔除一切眾生的苦難

和許多人一樣,我每天都要誦《大悲咒》,遇到不順心的事,...

沒有這幾個經歷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與盡心篇》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在家居士定課,單一點為好

問: 《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問...

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聖號

原文: 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

如何處理修行中生起的種種妄想

同參道友們來問話,不要客氣,直道些好。本來諸方叢林問話...

慧遠大師定中三次見佛,歸命安養

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讚頌 以特別法,永為世范。意旨暗...

民國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如果上點歲數,在農村生活過、縣...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名山...

見人有難,難道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什麼是善的難易呢?古代大儒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慾須從難除...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龐蘊。龐蘊有一首...

你跟哪部經有緣,對你機就是好的

我們好多過去的父母等我們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觀,是修大乘摩訶...

往生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一般我們念...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問題...

寺院的晨鐘暮鼓,能起號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緣吉祥。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說法器。 都...

錫杖的表法含義

諸位吉祥。我們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的法器,叫做錫杖...

我所鳥的故事

這個在佛經裡,有一個叫本生經的故事裡面記載。在無量劫前...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則安樂無量,近來兵火...

臥床默念佛號會有罪過嗎

原文: 臥室若不潔,可將佛像供於淨室,日請來熟視一二次...

念地藏菩薩聖號,臨終隨願往生佛國淨土

隨你願生哪個淨佛國土都可以 念我名號(地藏名號)這個人...

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

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達者...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財之道

中國人每逢過年,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一般的商家...

皈依時可以請人代替嗎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

【薦】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和...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要給大家講一下拜佛這個事兒。之所以...

伐樹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伐樹和撅根的佛經故事。就是講到說,在...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開始我們要講一些,既然是道場嘛,就是講一些入道的,...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啟示

從前在寺廟裡看過一尊文殊師利菩薩,白玉雕成,十分晶瑩剔...

正德法師:我是如何下決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後,於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錯亂用心

我們在明白整個生命的道理當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跟涅...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來的

如勞目睛,則有狂華。 講出一個譬喻說,為什麼有些人在眼...

精進有什麼好處呢

癸四、精進 又能遠離所有懈怠、惡不善法,及能出生無量善...

我們該怎樣熄滅貪瞋癡呢

問: 法師,都說習氣如瀑流半點兒不由人,那我們該怎樣熄...

清代高僧徹悟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淨土宗的...

四依法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法四依的最後一依是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說的三藏十二...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識」

現在來看第三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是說我們要依三乘...

四依法之「依義不依語」

前面講過第一依法不依人,現在來看看第二依義不依語。 佛...

【薦】醫院裡的「生死輪迴站」

世人總認為生死離自己很遠,若是有人與其談論生死,他可能...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布朗...

袈裟的由來與殊勝之處

袈裟,梵語音譯為迦沙曳,義譯為不正、壞、濁、染等。因為...

以虛空做佛事的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又譯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菩薩,密號庫藏金剛...

行善的回報實在是太豐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歡行善,常...

這五種習氣,你是不是樣樣都有?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就這樣也要、那樣也要,貪不到就發...

地藏菩薩能滿眾生一切所求,還能滅一切重罪

【 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

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

佛告阿難。汝當深心清淨。受持此陀羅尼。廣宣流布於閻浮提...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就是...

善導大師:臨終往生正念文

知歸子問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一...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以悲心現九法界身

原文: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現九法界身,...

風水師的話可作為依循的準則嗎

原文: 堪輿家言,何可為準。若如所說,則富貴之人,永遠...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看《...

【薦】人為什麼會發脾氣,原因在哪裡?

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發脾氣,但是我們還是發脾氣,控制不了...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來東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

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土。對這個淨土的類別的這種判別呀,也...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我們...

精進的魚王

佛過去在因地修菩薩行,其中一世為魚王,不但身旁有左右大...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的執...

世間有許多苦惱,佛菩薩為何不蒙垂救

問:大士尋聲救苦,是救於果者也,何以世間仍有許多苦惱,...

寺院屋簷下為什麼要掛鈴鐺

在我國一些寺廟等傳統古建築的屋簷下,總能看到這繫掛著的...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如...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修行...

【薦】外道相善,亂菩薩法

我們這一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要出離...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

參禪前要注意的三個先決條件

參禪要有絕對、不動搖的信心,這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也...

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

問: 師父,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念什麼經,或者有什...

大小便時應觀想身體毫無可戀

廁室銘:大小便時,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厭。何當棄...

別讓這三種煩惱障礙​你

所謂意三者:嫉、恚、癡:十善業中身業我們說是:不殺、不...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之願

原文: 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及...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還是假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拜見中峰禪師 ,提出一個問題說:佛教...

道生大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法師(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高僧。亦...

清代高僧省庵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講淨土宗的祖師,已經講到第...

極樂的五塵境界,都由彌陀願心所現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西...

眾生惡業感召地獄境界

燒炙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何故名為燒炙大地獄,爾...

百煉成鋼我往西方

宋朝時,有一位姓黃的鐵匠,大家都叫他黃打鐵。他通過打鐵...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

「好人」與「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說慈善家,他們也做很...

拜佛時除了念佛外,可以觀想阿彌陀佛光明嗎

問: 拜佛的時候,除了聽自己念佛的的聲音之外,可不可以...

修行要經多長時間才能圓滿

凡位菩薩的觀照,第一個階位是勝解行地。這個勝解行地,包...

婆羅門女栴沙謗佛因緣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羅漢比丘隨行...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的果...

【薦】如何看待夏蓮居的《無量壽經》會集本

問: 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讚...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

【薦】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有什麼淵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在中國民間十分盛行。 在寺院...

隨時觀想地藏菩薩就在你的頂上

不論在大寮做飯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隨便你做哪一種工作...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酷烈

原文: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數...

患難中應持聖號,自然有不思議的轉移

原文: 接手書,不勝傷時之感,十餘年來,天災人禍,相繼...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肅,...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修密...

供天中的二十四諸天

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製定《金光明懺法...

禪堂裡的香板是怎麼來的

香板,指形如寶劍的木板,是禪堂中法力極大的法寶。 香板...

神奇的誦經聲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著一個比丘僧。比丘對佛法真可謂精...

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

一、煞有介事型 張口閉口,便是頂禮某大德;對人言必稱菩...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定...

五台山文殊菩薩發塔的來歷

很多去過五台山的朋友一定去過台懷鎮的塔院寺,那個大白塔...

人身難得,存在著尊貴與痛苦

在我們這個肉體,現在當前的肉體是隨緣的,大家知道它的尊...

【薦】為什麼這個社會這麼不平等

我們有些個道友財富很大,無憂無慮,什麼煩惱看著都沒有。...

念阿彌陀佛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比如橫超三界...

仙嘆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過去世曾是一位大財主,名叫仙嘆,非常富有。因為看...

清初高僧截流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先講一點玄妙的,難以置信的...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一條發家的規律

楊榮,福建建寧人(現在福建建甌),官職為少師。少師在古...

【薦】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兩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後僅相差兩年,...

一位20歲出家僧人的心路歷程

和大部分同齡人比我是幸運的。幸運的是自己在童年聞到佛法...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

心淨則國土淨,為何還要跑到極樂世界

多少人自以為是,說心淨則國土淨,當下就是淨土啊,何必去...

天台宗的判教為何受到歷代修學者的重視

在中國佛教一千五百年曆史當中,影響佛教最深也最受歡迎的...

感應道交的先決條件

在大乘佛法的內涵當中,講到宇宙間有兩種力量是特別的殊勝...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

相由心生,運隨行改的故事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將,他幫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勞很大。 ...

何曾生過,又何曾死過

眾生的心是很複雜的,實際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不管我們來上...

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福建省永春縣,山川秀麗,民風淳樸,自古被稱為世外桃源。...

黃豆替佛珠,念佛供養兩不誤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念佛一聲,過豆一粒,一人...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今天我們簡單地說一說開悟與不開悟的問題。到禪堂裡打坐參...

閑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間輿論

閑居之地, 指視昭然, 吾雖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今聞地獄心驚毛豎,發露懺悔願罪消滅

敬白道場說眾等,今為施主某甲及諸眾生,歸命十方諸佛,龍...

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在講淨土宗的祖師簡介,其實...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仍可悔改

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

在道場裡要懂禮儀守規矩

在道場裡要尊重三寶,要懂禮儀,要守規矩。站有個站的樣子...

你自己不想改變,誰也救不了你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的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

佛陀跟我們的差別

佛陀的生命是萬德莊嚴的,我們的生命是充滿著痛苦。當然這...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自古...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宗通...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生死...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體本...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時候...

倓虛法師開示煩惱的由來

六種根本煩惱 這煩惱有多少種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說...

弘一大師:淨宗問辨

古德撰述,每設問答,遣除惑疑,翼讚淨土,厥功偉矣。宋代...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然出...

寺院敲幽冥鐘的由來

辛棄疾曾經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中寫道:身世酒杯...

西行天竺歷艱辛,譯經傳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陝西省西安市和平門外雁塔...

如實知自心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始頭...

【薦】何為般若智與波羅蜜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唐代的懶瓚禪師,長年居住在山洞裡,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續考...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