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明海法師  2019/02/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今天我們簡單地說一說開悟與不開悟的問題。到禪堂裡打坐參禪,毫無疑問,都是發了願,要打破生命的疑團、明心見性,這個叫開悟。但是,如果在修行中老是把開悟——「什麼時候能開悟啊」這件事放在心上去嚮往、想像、推度,那永遠開不了悟,因為這種心已經成為我們開悟的障礙。

開悟不是從外面得到什麼,而是認識心性本具的法。這種突破不是看到一種景象、得到一種能力、體驗到一種感受,而是對我們本具的真如佛性的體認。

要體認這個東西,恰恰是要在無心中才可能發生。因此,正像一句俗話所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但參禪的無心,還有它特定的含義。

在那個時候,如果你心裡還有想悟、什麼時候開悟這些事,或者想像開了悟以後,哎喲那多神氣、多好,萬事大吉啊,乃至怕自己開不了悟怎麼辦等雜念妄想,都會障礙開悟,所以我們天天想像、嚮往開悟,一定開不了悟,這是肯定的。

祖師們有這樣的開示。大慧宗杲禪師說,如果你參禪,開頭你就要有個思想準備——今生今世,不管開不開悟,你要準備好了不開悟。這個話的意思實際上是要我們把對開悟這件事的執著死掉。死掉這個執著心,才能夠全副身心真正地用在功夫上,最終才會「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們在禪堂裡坐坐行行、行行坐坐,把心裡的功夫不斷地提起來。這是做什麼?就是在走向開悟啊!已經在這條路上了,你心裡再多一個念頭,不是多餘嗎?頭上安頭啊!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我們修行第一種會有的妄想。

第二種是有些修行人經常拿「開悟或者沒有開悟」去議論、猜測、揣度別人。這不僅是修道的障礙,而且也是我們作為佛教徒持戒的一個忌諱。

經常我們會聽到人議論,「那個師父了不起、已經開悟了」,或者「他還沒開悟」。議論這些的時候,你要反觀自問:你自己開悟了嗎?實際上開不開悟是每個人自己的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悟自肯。

如果別人開悟了,我們說別人等於是幫別人點鈔票,自無半分錢;等於是飢餓的人不吃食物,只在那裡想像,畫餅充飢。

所以這些議論,都是一種是非,而且容易打妄語,比如判斷的人口氣很大,儼然自己是過來人,這是一種變相的妄語。所以在這一點上,不要去對別人分別,不要亂去揣度別人。這也是一個打妄想的事兒。

你揣度別人、看別人,或者羨慕別人,就把自己的功夫丟了,已經離開道了。就像我們在路上開車,你朝一個目的地開,結果路邊有耍把戲的,你停下來看熱鬧,有好多風景你停下來看,那你反把自己的行程耽誤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對開悟還有一些誤解,以為禪宗的開悟就是萬事大吉,開了悟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也不需要再用功修行了。這也是誤區。

根據祖師的開示,有先悟後證,有先證後悟,有悟證同時。所謂的先悟後證,是先親見自己心性的本來面目,親見真如佛性,然後慢慢在生活中磨煉習氣,慢慢地修行、積累。

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煩惱、迷惑,就像一個容器上的塵垢一樣,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剎那之間就能清除的,它需要長時間地刮垢磨光。

打個比方,一個房間裡放著很多東西,亂七八糟的,這個房間的燈是黑的,開悟相當於把燈打開了,看到了房間有多大、裡面有什麼東西,但是那些東西還亂七八糟的,很髒,還要花時間擺正、打掃。這個叫悟後起修。

所以開悟以後正要修行、正好修行,開悟以後才是真修,在開悟以前是積累資糧,在黑暗中摸索。你不要以為:哦,開悟以後就萬事大吉了!

有的人可能會問,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是說見性就成佛了嗎?關於這一點,祖師開示過。

長沙景岑禪師是趙州和尚的師兄弟,他說這個見性成佛還只是因地的佛,佛果位上的功德還不具足,還要通過修行讓它顯現,所以悟後要修。當然也有悟證同時的,一悟即至佛地,因圓果滿,這樣的人一定也是過去累劫積累資糧才可能。

所以古人說,悟了的人,「悟了還同未悟時,不是舊時行履處」。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看開了悟的人跟沒開悟以前是一樣的,但他已經不是過去的行履處。

這裡的行履處就是指心行,他的心路已經變了,起心動念已經跟以前完全不同了。這個起心動念,從外面是看不出來的。從外面看,悟了的人還是個平常,只是一個平常,再不多事了,再不會給別人找麻煩,給自己找麻煩——「更莫造新殃」,悟了的人就是這樣。

古人還有一句話:開悟以前如喪考妣,開悟以後還是如喪考妣。什麼意思呢?考是父親,妣是母親。開悟以前修行非常精進,念茲在茲,不敢懈怠,就像父母死了那樣地沉痛,就是人生的無明沒有突破,沒有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人生的大事沒有了畢,那種沉痛、精進,用如喪考妣來比喻。

那悟了以後是不是就應該歡天喜地、啥也不幹了呢?還是如喪考妣,還是那樣地沉痛、精進、不懈怠。宋代有一個大禪師永明延壽,他也是淨土宗的祖師。永明延壽禪師早期是修禪開悟,後來提倡念佛,提倡禪淨雙修。

他老人家開悟以後,每天的功課抓得很緊。具體數字我記不清,有一個數字是他每天念佛要念多少萬聲,念《法華經》多少部。有人曾經計算過,他修行的功課一天二十四小時下來,沒有空閑,基本上不休息。大家想一想,這不是如喪考妣嗎?這不就是所說的沉痛、精進的那種狀態嗎?

將開悟理解為修行的終點,可能是很多人會有的一個誤解,所以在這裡我們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境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境界就是菩薩道的境界,它是重重無盡,盡未來際的身口意業修行——「身語意業無有間斷」,「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都是無窮盡的時間、無窮盡的空間啊,在無窮盡的時空裡展開菩薩的各種善行,永遠不休息。

也許有的人說,那多辛苦啊!這正是我們的境界。我們沒有開悟的人,會覺得辛苦、覺得累,那是因為我們有所求,還有我執、我愛,所以我們在做那些事的時候就會累,希望早點結束,結束以後萬事大吉,躺下來睡大覺。

開悟的人突破了我執,自他不二了,所以他終日行,盡未來際、念念相續不間斷地利益眾生、修行,同時又像什麼事兒都沒有做,「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高高山頂立」是他的自受用,高山頂上,四顧無人,那樣地自在、空闊;「深深海底行」是他的他受用,就是盡未來際廣行眾善、利益眾生。念念不間斷地「深深海底行」,同時念念不間斷地「高高山頂立」,終日行,未曾行,這應該就是開悟之後菩薩們的境界。

我們要把心量打開,要發廣大心、長遠心。這個長遠心不是今生今世,是盡未來際。真正地把這樣的心發起來,說開悟、不開悟,都是多餘的。

祖師爺講了,我們什麼都不缺,最後不過是甕中捉鱉——甕中何曾走得了鱉啊!就是那罈子裡有一個烏龜,它跑不出來。你著什麼急啊?不要著急,早晚的事。它本來就是你的,一直都是你的。這就需要我們發長遠心、廣大心。另外,信得及這個法,信得及自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

六祖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受五祖傳衣,三十九歲...

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觀宗寺,除平常在講課的時候,修一小時的止觀外,每到...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

只要話頭得力,不拘動靜,自然不被他轉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

我們要悟的是什麼

問: 經典裡經常講的開悟、頓悟的悟是動詞,悟的對像...

無相、無住、無念

無相、無住、無念是般若法門的三大要領。在性空、無所...

頓悟後就能成佛嗎

有一個剛剃度不久的小沙彌,問老禪師:一個禪者頓悟之...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不氣歌

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攀緣心的相貌——前塵虛妄相想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

嘴裡不談錢,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這個廉就是廉潔了。我們這個文化裡,標榜人...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

有什麼因素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呢

關於一個人的命運好壞,命運究竟能不能改變,有各種不...

散念佛號要做迴向嗎

問: 對平時的散念佛要做迴向嗎?應如何正確迴向發願...

佛陀最初的慈心因緣

為期三個月的夏安居結束時,比丘們深得法益,身心自在...

【推薦】「怨憎會」與「愛別離」

現代社會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複雜,關係也愈來愈疏離淡泊...

積德才能延壽

【原文】 龍眼 宗伯陸公①壽九十七而嗜龍眼,龍眼遂價...

不是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

我們要思惟自己夠得上夠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

大安法師: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問: 請問法師,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們又何必辛苦...

一個「緣」字,意義甚深

在佛教裡經常說未弘佛法,先結人緣。只有把這人緣結好...

夢參老和尚談親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點多,有的人曾經跟我說:能像弘一法師、慈舟...

如何判斷「所知障」和「煩惱障」

問: 佛家講,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聖嚴法師《找到生命的價值》

經常有人向我訴苦,說他們自己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不...

【佛教詞典】法句經

巴利名 Dhamma-pada。意謂「真理之語言」。凡二卷,三...

【佛教詞典】受喩浮泡

【受喩浮泡】 p0729   瑜伽八十四卷九頁云:受喩浮泡...

【視頻】慧律法師《2007年三千佛圓滿開示》

慧律法師《2007年三千佛圓滿開示》

【視頻】大安法師《三皈五戒和出家的意義》

大安法師《三皈五戒和出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