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大安法師  2019/03/24  大字體  護眼色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靜地觀察這個世界,我們能睹見一系列的險象與危兆。諸如:精神家園的喪失、全球性的腐敗、英雄偶像的隕落、文明婚戀觀的瓦解、毒品孽花的氾濫、日益污染的生存環境、各類動物的銳減、貧富差距的拉大、種族矛盾、宗教衝突、邪教遍布、計算機犯罪、分子生物學的潛在危險、核戰爭的威脅等等。種種資料顯示,人類境況日趨惡化。

本世紀以來,種種或自然或人為的巨大災難次第出現,從中可以看出:人類所面臨的災難逐漸從純自然性、區域性發展到人為性與全球性。與古代劫難大多體現於物力、人力的耗損和毀滅,以及文明成果的喪失相比較,現代劫難則直接指向整個人類的生存基礎。

羅馬俱樂部發出的「人類面臨災難深淵」的警鐘,持久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當代有識之士本著良知所發出的呼喊,在全球性的市場經濟與科技的大浪潮中,似顯微弱,同分共業,不可思議。如果人類不從內心作一根本轉變,重新修復善惡因果報應的堤壩,重組道德與效率的良性互動的話,任誰也無法挽狂瀾於既倒。

釋尊曾懸記:「吾(釋尊自稱)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佛說無量壽經》)

重溫這段法語,於當代人類命運,思過半矣。

佛典對娑婆世界的命運有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與小三災(饑饉災、疾疫災、刀兵災)的懸記。這些災難不由外力主宰,悉是眾生惡業所感。大三災中,瞋恚感火災、貪慾感水災、愚癡感風災;小三災中,貪慾感饑饉災,瞋恚感刀兵災,愚癡感疾疫災。

佛言:於饑饉災與刀兵災而死者,皆入惡道;於疾疫災中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時,但相慰問,無有毒害屠殺及相爭相奪之心故。

《婆沙論》云:人若能以一摶之食,發大悲心布施餓者,於當來世決不遇饑饉之災。若以一阿梨勒果奉施病僧,於當來世中,決不遇疾疫災。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當於來世決不遇刀兵災。

《俱舍論》云:三災起時,由二種因:一者耽著美味,二者懶惰。隨著三小災的次第出現,佛教法運也相應地漸趨衰微,直至滅盡。

世尊懸記:「始自《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終至十二分教悉皆滅盡,法滅時袈裟自然變白,藏經自然無字。」爾時,十六羅漢盡收世間一切經法,貯於銅塔,此塔沉至金剛際。佛法滅盡,猶如漫漫長夜失去燈炬,眾生受苦痛煎熬。釋尊憐愍眾生,特留《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為末法眾生作最後的救度。

或有人懷疑:刀兵劫中的眾生,智慧福德極為暗鈍,怎能受持這部義理境界甚深的《無量壽經》呢?釋尊的一段法語圓滿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在迴光返照之際,眾生的根機尤顯猛利,加之苦痛的逼迫,於時便能信解受持念佛法門。

據《大集經》記載:《無量壽經》滅後,釋尊仍然悲心不捨眾生,惟餘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劫盡之時,阿彌陀佛四字,世間眾生沒有能念全者,或能念一字,或能念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為天人師。證知法滅之時,念佛一門乃末法罪濁眾生最後得救的津梁,六字洪名即諸佛相傳之心印慧命,眾生出離苦海之慈航。吾人對淨土法門應生殷重恭敬心,依教奉行。

若不修淨土,即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災之內,頭出頭沒,永無出離之緣。了知現代人生境況與末世劫運,吾人應從內心生起深切的出離心,生起如救頭然的緊迫感。火宅炎炎,眾苦充滿,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元朝白雲法師詞云:「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寵辱悲歡何日了,是非人我幾時休?生死路悠悠。三界裡,水面一浮漚。縱使英雄功蓋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頭?」

吾人應反覆詠吟,以佛祖古德的教示,增上出離心,並力躍上阿彌陀佛大願船,橫截生死苦海,圓成佛道,還入生死苦海,拯濟常沒眾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救度惡人的藥師七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是最可憐的人,這種人就是惡人...

修行不是為了了生脫死,你還談什麼呢

現在我們修行為什麼很難成就?煩惱重,一念佛就昏沉,...

淨土宗的特質與地位

釋迦本師以大悲願力由法身垂跡,驚入三界火宅之門,於...

念佛為何常出現不念自念的狀態

問: 有個居士以前很精進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歲...

崔婆往生記

宋代山東東平府梁家僱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具足信願稱名,依舊是萬修萬人去

淨土法門就是感應道交的產物,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拯救...

昌臻法師《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師答: 疾病有種...

離開塵欲,求生極樂

修行就是要離開塵欲,要發菩提心。覺明妙行菩薩進一步...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

兜率淨土與極樂淨土優劣之差異

求生彌勒兜率淨土與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卻大有優劣...

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

省庵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這位祖師在世的時間...

初學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師

問: 現在法師眾多,初學應該如何選擇,是否只尊奉一...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

佛教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問: 佛教的存在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濟群法師...

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

念佛發起因緣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為穩當第三...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

據《大寶積經》一五卷的記載:大約有五百位菩薩,從用...

佛教的懺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裡面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

只要往生極樂,所有的願都能實現

天親菩薩在作《往生論》的時候,談到一切十方的眾生,...

濟群法師: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

人類總是不停地追逐,卻不懂得對已經擁有的一切心懷感...

淨土法門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現在很多人沒有自知之明,他覺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

【佛教詞典】味處

謂味為舌。已正當嘗。及彼同分。是名味處。又味為舌增...

【佛教詞典】眾生界

十界之中,除去佛界,其他九界都叫做眾生界。...

【視頻】淨界法師《貪求宿命,大力鬼惑亂》

淨界法師《貪求宿命,大力鬼惑亂》

【視頻】崇慈法師《六時吉祥是哪六時》

崇慈法師《六時吉祥是哪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