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2019/0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唐代的懶瓚禪師,長年居住在山洞裡,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後來這首詩傳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很想見見這位禪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於是就派大臣去迎請。

大臣拿了聖旨尋到山洞,正好瞧見禪師在洞裡燒火做飯,大臣便在洞口大叫:「聖旨到,下跪接旨!」洞口的懶瓚禪師,卻裝聾作啞地毫不理睬。大臣探頭一瞧,只見禪師以牛糞升火,火愈燒愈旺,洞裡洞外煙霧繚繞,熏得禪師涕泗縱橫。大臣忍不住叫道:「喂!禪師,你的鼻涕流下來了,快擦一擦吧。」禪師頭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沒有閑空為俗人擦鼻涕呢。」

他燒的好像是地瓜,拿起就往嘴裡送,連聲讚道:「好吃!好吃!」大臣仔細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因為他看到的,明明是一塊一塊的石頭。禪師順手撿了兩塊遞給大臣,說:「趁熱吃吧!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貧富貴賤、生熟軟硬,心田識海中不要把它們分在兩邊。」

大臣見禪師這些奇異舉動,說這些難懂的佛法,不敢回答,只好趕回朝廷,據實稟報皇上。皇上聽後十分感嘆地說:「國有如此禪師,實乃眾生之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心無分別時,敬僧功德就圓滿了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這會兒呢,從山下爬到佛頂山...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

鑒真大師東渡的故事

相隔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素來互相尊重,友好相處...

淨宗五祖少康大師一生的靈感奇事

少康大師(688 - 763)唐代高僧,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五代...

淨慧長老初見虛雲老和尚的難忘回憶

老衲在十五歲時知道有參禪這件事。當時我住在三佛閣,...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推薦】這樣的考驗荒誕且不道德

丹麥著名醫學家、諾貝爾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

俱絺羅尊者問生死

學佛,就是要學得可以清楚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取之不盡的二枚金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常隨弟子有千二百...

不要用情緒來解決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緒,便會被情緒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圓瑛法師:多念幾聲佛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

治癒「少白頭」的三款食療粥

中醫採用食療補益肝腎、養血烏髮的方法,結合性志調節...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世人多羨慕僧人,就連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說:若得為僧,...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

這五蘊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重點會不一樣。我們可以把...

圓因法師:行善後為何得不到善報

為何有些人行善後不覺得有善報?這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推薦】地獄的境界從哪裡來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

【佛教詞典】四種樂

又作四味、四種味、四無罪樂。系由受戒、修定等出世之...

【佛教詞典】會三歸一

又稱會三入一。即開三乘之方便歸入一乘之真實。系天台...

【視頻】大安法師《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大安法師《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旃檀居士念誦

《佛說無量壽經》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