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啟示

林清玄  2019/03/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啟示

從前在寺廟裡看過一尊文殊師利菩薩,白玉雕成,十分晶瑩剔透,相貌莊嚴中有一種溫柔安詳之美,連他坐的青獅子都是溫柔地蹲踞著。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裡拿著一個巨大的如意,從左肩到右膝那樣巨大地橫過胸前。我從小就喜歡如意的樣子,看到如意,總讓我想起天上的兩朵雲被一條紅絲線繫著,不管雲如何飛跑,總不會在天空中失散。

所以,當我看到文殊菩薩手裡拿著巨大的如意時,心裡起了一些迷思。文殊菩薩是象徵智慧的菩薩,他通常是右手持寶劍,表示要斬斷煩惱;左手拿青蓮,象徵智德不受污染。為什麼這尊文殊,卻拿一個這樣大的如意呢?

如果從名字來看,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吉祥的意思,因此文殊師利也是"妙吉祥"的意思,那麼他手持的如意也就沒有什麼可怪了。

這是我從前的看法,幾年以後我才悟到文殊為什麼手裡要拿如意,雖然經論上說如意是心的表相,所有的菩薩都可以拿它。可是手拿智慧之劍的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手裡拿著如意就有很深刻的象徵了。

它像征: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意!

它像征:智慧才是使我們事事如意的法寶!

它像征:唯有智慧,才能使我們妙吉祥!

這是多麼偉大的啟示!

一般人總是要求生活裡事事如意,事事順隨我們的意念與期待去完成,可是在現世裡,事事如意竟是不可能完成的志業,即使貴如帝王,也有許多不能如意的苦惱。

那是因為我們通常把如不如意看待成事物所呈現的樣貌,而忘記了「如意蓋心之表也」,如意是心與外在事物對應的狀態。

我們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如意本來的名字也叫「搔杖」,是古人用來搔背癢的工具,因為它可以依人的意思搔到雙手搔不到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意。

「搔杖」是鄙俗的,「如意」便好聽得多,由於它的造型特殊,竟發展成吉祥的象徵。古代帝王,常常把最好的玉雕成如意,逐漸使如意遠離了搔杖,成為中國最高高在上的藝術品。

其實,如意原是如此,當我們智慧開啟的時候,往往能搔到手掌不能觸及的黑暗的癢處;當我們有了智慧,就能如如不動地以平常心去對待一切順逆困厄,然後才能事事如意。

原來事事如意不是一種追求,而是一種反觀。因為,如意的「意」字,不在外面,而在裡面,是一切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念之反射,我們如果能坦然面對生活,時常保持意念的清淨,事事如意才是可能的。

對意念的反觀,不僅是如意的完成,也是最基本的修行,這使我們想到達摩祖師的「大乘入道四行」,他指出進入大乘道的四種修行,一是報冤行,二是隨緣行,三是無所求,四是稱法行。

「報冤行」就是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意念上要想這是我無數劫來因無明所造的冤憎,現在這些惡業成熟了,我要甘心忍受,不起冤訴,這樣就能「逢苦不憂」。

「隨緣行」就是遇到什麼勝報榮譽的事,要知道只是因緣,是因為過去種了好的因,今天才得到了好報,因緣盡了就沒有了,人什麼好歡喜的呢?這樣想就能「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無所求行」就是「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因為了達萬有都是空性,所以能捨棄諸有,息想無求,這樣就能「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稱法行」就是把性淨之理,目之為法,知道自性清淨,不受染著、沒有分別,信解這個道理去做就是稱法行。當我們了達自性清淨,那麼修行六度而無所行,則能自行,又能利他,莊嚴菩提的道路。這樣就能「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

達摩的「四行觀」一向被看成中國習禪解脫的要義,但如果我們把它落實到生活,他講的不就是使我們「事事如意」的方法嗎?事事如意的本質並不在永遠有順境,而是在意念上保有清明來加以轉動,這正是「境由心造」。

與其追求外境的如意,不如開啟智慧的光明來得有用了。

如意正如它的造型,是紅線下系的兩朵白雲,我們抓住紅線,白雲就能任我們轉動,不至於失散隱沒於天空。「意」是雲,「如」是紅線。

「有智慧的人才能事事如意」正是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最大啟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是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製定的,...

淨極光通達,就能開大智慧

參禪即是靜慮,淨到極點,什麼思慮也沒有了,所謂淨極...

龍樹菩薩與《華嚴經》

談起《華嚴經》我們還得了解龍樹菩薩的功德。龍樹菩薩...

三隻桶

青年人即將走上社會,為此惴惴不安。臨行前,青年人來...

戴斗笠的地藏菩薩

記得是在八九歲的時候,讀過一個日本民間故事《戴斗笠...

有受菩薩戒跟沒受菩薩戒有什麼差別

第一個、在《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人受菩薩戒跟沒有...

南海普陀山靈感故事三則

普陀山自從開山以來,已有一千多年,從沒有聽說過什麼...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

弘一大師《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第一章 譯名辨異 梵名乞叉底檗沙,...

福報的陷阱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裡講: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

本煥老和尚:要成佛就要結眾生緣

首座和尚、班首師父、各位執事、各位護法居士: 你們...

讀楞嚴經看什麼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

極樂世界離開了八苦

我們展開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當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淨土法門是有相的,如何能契入中觀呢

問: 請問淨土法門執著有相,那怎樣契入中觀法門、緣起...

如何改變第八意識

問: 師父慈悲,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第八識,最究竟...

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

我們生活在欲界,自然飲食的慾望也就熾盛。財食往往是...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問: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淨界法師答: 斷惡修善...

只要能這樣做,地藏菩薩都度脫你

佛又呼一聲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他沒有自性、不定...

隋代高僧智者大師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個宗派天...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把佛號當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講 靜中修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

【佛教詞典】覺人

(術語)覺悟真記之人。佛祖統紀四十二曰:唐穆宗南山...

【佛教詞典】懺摩

(術語)K?amaya,譯曰忍恕請忍恕於人之辭。寄歸傳二曰...

【視頻】妙境法師《魔女變骨人》

妙境法師《魔女變骨人》

【視頻】慧律法師《眾生是依止,聖人是依附》

慧律法師《眾生是依止,聖人是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