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慈舟法師  2019/02/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定之詞。或禮過去佛、或禮現在佛、或禮未來佛、皆約事相說。若約法性佛、則無三際之分。然禮法性佛、不離事相佛、禮事相佛、亦不離法性佛。禮法身佛亦即是禮報化佛。依勒那法師有七種禮、賢首宗之圭峰大師加三種禮、成十禮、判五教、機有利鈍偏圓、故拜法不一。

(一)「我慢禮」慢者不敬意、為色身障、不五體投地、名我慢禮。

(二)「唱和禮」雖五體投地、而身不端肅、意業不敬、人呼拜某佛、我即應聲而拜、如碓上下、名唱和禮。上二非儀、為當戒者。

(三)「恭敬禮」五體投地、運心觀想、以我最尊之頭、禮佛最下之足、三業虔誠、屬小教之禮。

(四)「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自他相、觀自本性、而離自相、觀佛本性、而離佛相。能禮所禮、自他相空、屬始教之禮。

(五)「起用禮」雖無能禮所禮、而普運身心、隨法性身、普遍起用、所禮稱性起用之佛多、能禮稱性起用之身亦多、稱體起用理事不礙、屬終教之禮。

(六)「內觀禮」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以吾心中眾生、禮吾自性中佛、身相空處、即法性身、亦屬終教之禮。

(七)「實相禮」實相無相、於無相會得實相、即頓教之禮、會不得實相者、即始教之禮、內觀自佛、外觀他佛、同一實相、即能所無能所。

(八)「大悲禮」觀大地一切苦惱眾生、皆在我之心中、我此一拜、即代一切眾生懺悔、消災祈福、由大悲心攝一切眾生於悲心故。

(九)「總攝禮」除去初二、攝前六種禮為一觀故。

(十)「無盡禮」我此一拜、即是普賢行願、遍塵剎依正二報、乃至極小一毛孔一微塵、悉皆現身。能禮之身無盡、所禮之佛亦無盡、是為普賢菩薩之禮。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故曰普賢。有普賢行必有文殊智、有根本智知真空理、有差別智知妙有事、法身無邊、智亦無邊、以稱性之智、禮稱性之佛、依正轉成光明藏、故能禮所禮、俱無窮盡。

又者、第三恭敬禮、文外有義、有病不能五體投地、可開方便、支高凳拜。乃至不能立拜者可坐拜。不能坐拜者、隨臥處合掌點頭觀想拜佛、虔誠作觀、與五體投地等無有異。除老病無開緣、五體投地、禮敬諸佛除我慢障、得尊重身、又起敬信善。佛為眾生福田、種福又能增慧、後七種禮皆不能離恭敬。

「二者稱讚如來」

佛之名號、德行所成、故念佛號、即是稱讚如來德行、讀誦大乘經典亦是讚佛、以一切經中皆稱讚佛之功德故。稱讚如來、有讚因佛、讚果佛之分、稱讚萬德洪名、是讚果佛、如雲人人具有大方廣、即是稱讚因佛。稱讚如來、除惡口障、得辯才果報。

「三者廣修供養」

供養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就財供養說、財物為眾生受用物難捨能捨、得大富報、非經商者一本萬利之可比。法供養功德最勝無比、如下釋中廣明。廣修供養、除貪煩惱障、得大富饒果報。

「四者懺悔業障」

惑業報三障、雲懺業障、不雲懺惑報障者、因起惑不造業、但責心、罪即除、名責心突吉羅。報障已到果上、隨業受苦、不及修懺。懺悔業障、如息火、要須釜底抽薪、業障懺除、惑障報障、不除而除矣。懺悔業障、得依正具足莊嚴果報。

「五者隨喜功德」

嫉妒為眾生通病、故隨喜心難發。縱聞佛法、而習性難改、用功者宜起覺照、如遇善不發隨喜心、即菩提涅槃之障、當痛責對治、諺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即是隨喜功德、不隨喜即無功德、而成妒障。隨喜功德、除嫉妒障、得大眷屬報。

「六者請轉法輪」

學佛法人、要常時請人說法、請法即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果報。

「七者請佛住世」

佛有六即佛、此文所請、乃究竟即佛。

釋迦牟尼佛八十歲示現涅槃、即因無人請佛住世、而有請佛滅度之魔王。佛如宏鐘在架、恆順眾生、默然允許及阿羅漢諸大弟子覺悟、請佛住世、佛已允入滅於先、為不二語、故仍涅槃。

請佛住世、乃佛弟子本分事、住否則在於佛。若無究竟即佛可請住世、有分證即佛、乃至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名字即佛、皆應勸請住世。凡能說法利生之人、無論是何等佛、皆應請彼住世。請佛住世、除生佛前佛後難、得增長福慧報。

「八者常隨佛學」

佛為眾生榜樣、因地所修一一行、乃至成佛、三業威儀、動止語默、皆有規則、我輩既為佛弟子、即應隨佛學。常隨佛學、即迴向菩提、向智慧日、背塵合覺。

「九者恆順眾生」

我與眾生、同共一體、故應隨順眾生之善法、隨順眾生之本性、以有我人知見、故與眾生互相殘殺、互相偷盜、互相淫慾、互相誑騙、互相吞啖。一切眾生本性本善、違背本性、故成眾生。若能恆順眾生本性、即可返妄歸真。恆順眾生、除我執障。

「十者普皆迴向」

於前九門所有一切功德、普以迴向一切眾生、願成佛道、願證真常。普皆迴向有三、稱眾生迴向、名迴向眾生、即回自向他。稱諸佛迴向、名迴向諸佛、即回因向果。稱真如迴向、名迴向真如、即回事向理。

以上略釋十大行願、向下廣釋。華嚴經中、隨拈一法、皆具十法、以六相圓融、互攝互融、一中具十、表十十無盡。經中未明指出一中具十之文、而學法人不可不知也、故將一門具十之義、特列總別十門之相、俾一覽便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什麼是「普賢行」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這個稱讚如來,所讚之境也是非常廣大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

縱使業障太重,普賢菩薩都會暗中摩頂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

臨命終時,唯此十大願王不相捨離

普賢者,梵雲邲輸跋陀。據《悲華經》所載,阿彌陀佛往...

念誦普賢十大願的功德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

諦閑法師《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一 緣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普賢行願品;因...

很多大菩薩為何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呢

問: 法師,經典裡面講,有很多都已經是大菩薩了,他們...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學《法華經》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蓮華二義: 一、出水義,出離污泥濁水故。 二、...

要怎麼樣憶佛念佛才會去佛不遠

問: 這樣的話,日常修行當中,要怎麼樣憶佛念佛才會去...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

【推薦】媽媽在,家就在

媽媽在,家就在。但凡有媽媽的孩子,大都有一個可以回...

【推薦】五位高僧大德的臨終往生體驗

印光大師: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往生前,...

「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

這個「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遍計執」它也是有一...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麼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麼,佛者覺悟,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有...

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問: 見性與見本體有什麼區別?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

初學佛應克服的哪些誤區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

令一切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聖嚴法師《愛情的智慧》

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

口善心不善,枉把彌陀念

王太太覺得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沒本事不會賺錢,兒...

錢要放在哪裡才保險

很多人都知道,把錢放在自己家裡並不保險,因為可能會...

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朵蓮花嗎

問: 我聽說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佛法宇宙觀之六道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概念,接著上一次的三界,我...

【佛教詞典】黑繩

(界名)八熱地獄之第二。俱舍頌疏八曰:黑繩地獄。先...

【佛教詞典】夜叉羅剎

夜叉和羅剎。夜叉華譯為捷疾鬼,羅剎華譯為暴惡鬼,都...

【視頻】果良法師《出家的殊勝功德》

果良法師《出家的殊勝功德》

【視頻】靜坐入門(青原山淨居寺)

靜坐入門(青原山淨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