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見人有難,難道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廣行法師  2019/03/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見人有難,難道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什麼是善的難易呢?古代大儒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慾須從難除的地方克除。這個「先難」,具體指: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能而可貴。

先要從難處下手,容易的自然就做到了。儒家講求克己的功夫。「克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要從難克服的地方克服去。比如有人貪財,有人貪色,有人貪名,每個人煩惱習氣不相同。自己習氣哪一條最重,比如貪名這個念頭、煩惱習氣最重,先要從這一條下手,其他的就容易了。孔夫子講到「為仁」,也說到「先難」。如何能做到仁,也必須從難的地方下功夫。

難在要想做一個仁人,必須要把自私自利克服掉。有自私自利,仁就沒有了。「仁」這個字,一邊是個「人」,一邊是個「二」,這是教我們從這個符號體會深層寓意,要做到自他不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的意思;佛法裡講「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如果我們有私心、自私自利,「仁」這個字就沒有了。菩薩稱為「仁者」,在佛經裡,佛陀常常稱菩薩為仁者,仁者是沒有自私自利。

《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種人就是仁者,這個標準高。所以孔夫子說「先難」,克服自己自私自利這個念頭難,要從這裡下手;佛法講無我,要從「無我相」這裡下手。

下面,袁了凡居士舉幾個例子,這幾個例子還沒有達到孔夫子論仁的標準,這個標準太高了,那是聖人的標準,是佛菩薩的標準,不是凡人的標準。我們先把聖人的標準放下,先來看看凡人。

比如《德育古鑒》中講的兩個事蹟:

江西的舒老先生,在湖廣教了兩年書之後和幾個老鄉一同坐船回鄉。當船開到中途的時候,舒老先生上岸散步,聽到旁邊有個女子哭得特別傷心,於是舒老先生就上前問她出了什麼事。

這個女子說:「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兩銀子,準備賣掉我償還官銀。要是我走了,孩子幼小,沒有人撫養,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內心特別的痛苦,控制不住自己,於是在這兒傷心得大哭。」

舒老先生就安慰她說:「你不要傷心,天無絕人之路。我們船上的人湊點錢,可以替你還。」於是舒老先生就回到船上把這件事告訴同鄉,卻沒有人響應。舒老先生就把兩年教書所得的所有薪水,全部施給了那個女子。船還沒到家,舒老先生的盤纏已經用完了,同船的人都爭著說他做得不對。也有幾個人同情他,招呼他過來吃飯,可是舒老先生也不敢吃飽。

一路風塵僕僕,舒老先生終於回到了家裡。一到家,舒老先生就對著妻子說:「我整整餓了兩天,快給我做點飯。」妻子告訴舒老先生:「家裡已經沒有米了。」舒老先生說:「那你去跟鄰居借一點吧。」妻子說:「都借過好幾次了,這次專門等你回來還米呢。」

於是舒老先生就把路上捐錢的事情告訴了他的夫人,舒夫人心地特別的善良,她說:「既然如此,我也有家常飯,可以找來一起吃。」說完挎上竹籃,就到山裡邊去挖了很多野菜,然後把野菜帶著根一起煮,夫妻兩人吃了一頓特別的晚餐。

到了深夜,舒老先生準備躺下來休息了,忽然聽到窗外有人說:「今宵食苦菜,明歲產狀元。」

第二年舒家生了兒子,後來果然考中了狀元。

河北邯鄲的張老先生,家境非常貧寒,老來膝下還沒有兒女。平常張老先生用一個罈子存錢,經過了 10 年,才存了一罈子錢。有一天,張老先生的鄰居因為犯法,準備賣掉妻子,家裡還有三個小孩子,即將成為沒有母親的孤兒。

張老先生心裡想:如果他的妻子被賣了,那三個小孩很難養活,這件事自己該盡一點心才對。

於是張老先生和夫人商量,準備拿出全部的積蓄,替鄰居交贖人的銀兩,當時算下來錢還是不夠,夫人就從頭上拔下一支髮釵,合起來湊足了贖銀。

當天晚上,張老先生就夢到一位仙人,抱著一個孩子送給他。後來生下弘軒先生,子孫先後中了科舉。

以上兩位大善人都做到了難捨能捨。比如舒老先生,如果把兩年的積蓄全部施捨,那全家的生活就很難保障。但另一方面,在這人命關天的時刻,如果只顧全自己,眼前這一家就要家破人亡,怎麼忍心見人有難而不伸手援助呢?心裡只是想到「我」,怎麼能成就仁義呢?所以,要捨棄自己,才能成就別人,這才是大丈夫的所為。

邯鄲的張老先生更是不簡單,十年積蓄,一朝捨盡,為了幫助人,他果斷,有勇氣。今天也有這樣的好人,有些好人一生勤儉節約,碰到這樣的災難,就把存的錢全部捐出來,這是慈悲心腸,為了利人,難捨能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理如法的放生心態

這個世界每年被宰殺的豬有將近五十億頭,雞鴨魚蝦更多...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聖嚴法師《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這代表著我們的社...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

問: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如何行善? 慧律法...

雲鶴教授談行善的體會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

螺髻仙人

很久很久以前,在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道證果的時候,佛...

善心的仙嘆

從前有個富人,名叫仙嘆,他的家產多得難以計數,誰也...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騙而改變

常常聽到有人埋怨好人難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沒...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命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來說,是命中注定的,因為我們人...

世俗忍辱觀與佛教忍辱觀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古人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問: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

汝若死得下癡心妄想,決定會現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說之淨土三經,信願念佛...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

念佛人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一、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極樂,誰不...

把慾望變成我的奴隸

凡是人都有慾望,慾望的奔馳,會使人心非常危險。能毀...

學劍道的年輕人

有一位父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兒子成為成功的劍道家...

守空鍋的老夫婦

佛經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

淨宗根本經典——五經一論的格局

淨宗根本經典的選取,並非一蹴而就,經歷一千餘年的料...

不受後有,它的下手處有兩個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之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

到市場買菜去

有兩個禪寺,同在一個城中,相距不遠。每天清晨,兩個...

【佛教詞典】邪慢

謂己無德。而謂有德。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總名邪慢...

【佛教詞典】生身

諸佛菩薩的身體,有法身和生身兩種,他們所證得的理體...

【視頻】界詮法師《福報要從大眾當中去修》

界詮法師《福報要從大眾當中去修》

【視頻】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平興寺唱誦)

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平興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