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虛雲老和尚  2019/02/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如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修學者必須依佛戒,戒為無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則不論參禪、念佛、講經,無一不是佛法;若離佛戒,縱參禪、念佛、講經,亦與佛法相違,入於外道。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 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 賢善遠此處去。 」 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他說: 「 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 」

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說:「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

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持戒的用心處

佛雖說種種法門,無論大小乘戒,皆以三歸五戒為根本。務使受持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之立身齊家治國,則人道主義盡。且苦因既息,苦果自滅,解脫三塗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則學佛主義亦盡。故三歸五戒,是導世之良津,拔苦與樂之妙法。

欲脫生死黏,去煩惱縛,非五戒不為功。故云:「 五戒不持,人天路絕。 」 夫 「 戒 」 者,生善滅惡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聖之工具。以從戒生定,從定發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覺。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 戒為無上菩提本 」 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何由而生?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 當知 「 攝心 」 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瞋癡,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 「 攝心 」 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現在的佛法比較盛行的,是淨土與禪宗。但一般僧眾,都忽略了戒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 」 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應特別注意的。

持戒從十善開始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遠離妄想執著,便是無上菩提。

古德所謂:「 平常心是道。 」 只如孔子之道,不外 「 中庸 」 。約理邊說:不偏是謂中,不易之謂庸。約事邊說:中者中道,凡事無過無不及。庸者,庸常,遠離怪力亂神,循分做人,別無奇特。

佛法也是一樣,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託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癡、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淨土之機樞。

六祖說:「 心平何勞持戒。 」 是為最上根人說。上根利智一聞道法,行解相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善相且無,何有於惡。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風所轉。

「心平 」 二字,談何容易?

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為八風。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瞋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曷若恆時步步為營,從事相體認:舉心動念,當修十善。事相雖末,攝末歸本,疾得菩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問: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淨界法師答: 自責汝心...

【推薦】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師答: 在...

犯戒造業的四種原因

佛講了四種造業或犯戒的原因: 一個是不明理,然後犯戒...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作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多歲,夜不倒單已經有四五年了,整晚...

受持五戒 奉行善事

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為什麼要持五戒?就因為...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

對道心的改變要有警覺力

要蓋成一棟房子不容易;要摧毀則很簡單!修行也一樣,...

以心境來轉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在佛法來講,好的就...

極樂眾生如何做到同時去多處佛那裡供養

問: 法師講過,極樂世界一人去供養佛,可以同時到多處...

聖嚴法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許多年輕...

【推薦】財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寶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質財富是無常的 論財富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

懂得知足

女兒最近的一次數學成績是九十七,她自己也鬱悶著那丟...

大安法師:用佛號來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深知五濁惡世的利害關係,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

知道他心中的願望,才能夠應機說法

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真心究竟在何處?就在念佛當中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

一位小老闆殺生的悲慘報應

一天晚上,我在杭州火車站候車廳外的長椅上等一位朋友...

殺子求名

仁義禮智信乃是中國人的美德,欺騙拐詐是人類的丑惡。...

死緣的三類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

【推薦】這些牛都是過去在寺院住過的出家人

有人覺得:我們這裡規矩太嚴,動不動就打香板,這樣打...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

【佛教詞典】打成一片

謂去掉一切之情執思量計較,對於千差萬別之事物一視同...

【佛教詞典】律藏無發起證信二序

亦名:律藏無經前六事、戒學無六成就 子題:經前六事 ...

【視頻】淨慧法師《代眾生受苦》

淨慧法師《代眾生受苦》

【視頻】五百羅漢(畫卷)

五百羅漢(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