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明海法師  2019/03/06  大字體  護眼色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龐蘊。龐蘊有一首詩:「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我們這個禪七,也是十方同聚會。文殊閣、普賢閣有來自各地的居士們,在這裡打禪七。

打禪七就是要修習無為法,無為法是解脫的法。但是,同樣在一個禪堂裡坐,很多人坐在一起,其實心態、想法、狀態,我看也有很大的差別,還不一定能做到個個發心都在這個無為法上。

有的時候我們禪修,可能是用一種做買賣、做生意的心態在那裡坐。做生意的心態是有投入,應該馬上有回報,這是一個功利主義的心態,而且投入得要盡可能少,回報得盡可能多,做生意的人應該一本萬利嘛!

所以在禪堂裡,我們稍微有投入,感覺到不相應,覺得回報得太少了,這是怎麼回事?佛經上講的、師父說的多美妙,我們希望自己一坐馬上能得到。這就是一種做生意的心態。現代社會,讓我們很多人養成了這種心理習慣,不僅在工作、生活中,到禪堂修行,也會用這種心態,急功近利。這個是第一種心態,跟無為法不相應。

也有一種心態,就是把在禪堂裡坐禪當成一種過日子。坐那兒挺舒服,也挺暖和,差不多也能靜下來,但是昏昏沉沉,心裡並不清楚。只是貪圖坐那裡很平靜的那種享受。

我們這個禪堂制度也挺好,到時候自然有人送吃的,送喝的,還有水果,都挺好,在禪堂裡一坐蠻舒服,成過日子了,但是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回到寮房,可能還說很多閑話,說是非。可能來廟之前跟家里人還把禪七說得很偉大,出去以後又講,我在柏林寺打完幾個禪七,甚至也可能在家裡有一種優越感。

但是,打禪七的根本是什麼,它的根本是要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無明在禪堂裡面斬斷,見個分曉。所以,禪修是一場拚搏,是一場鬥爭,而且是無止境的。即使你在禪修中法喜充滿,對我們要達到的目標仍然要保持清晰,不能只是貪圖那種感覺。這是第二種心態。

還有一種心態,在禪堂裡面坐盼望著開悟,或期望某種奇跡從天而降。這種心態可以說是賭博的心態。賭博就是這樣的,沒有太大把握、異想天開。因為沒有把注意力帶回到當下這一念心,內心還有很多對修行的美妙境界的想像,有很多期盼、等待。

其實禪修、佛法,是非常理性的,百分之百的因緣果報,就是緣起法。有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你不要等、希望有一個奇跡突然發生,這種盼望和等待的心本身就是障礙。

當然,也有的人坐在那兒起很多幻覺,見神見鬼,陶醉在那種幻覺裡面,依那種幻覺又產生很多見解。他的見解要說出來好像是那麼回事,跟佛經上講的差不多,但是那種見解來自於他的幻覺,來自於他的身心感受,並不來自於直接的洞察。這個也是誤區。

前面講的這些誤區,跟「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都不相應。當然也有的人想著在禪堂裡通過打坐把某種病坐好,這些都是不相應的。真正要相應,要學無為法,就要死盡偷心。前面講的都是偷心,要把這些偷心死盡。譬如一個勇士上戰場,不再抱任何生還的僥倖心理,此去不復還,是要全體投入,全體!心裡沒有任何死角。

前面為什麼講苦,就是要把我們的僥倖心理,把我們心中的死角都放下,都放下了以後,你才可能全力以赴,如勇士上戰場,全體投入。這樣的禪修,自然能使我們發生一種內在的轉化。

這個轉化也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你盼望、期待、刻意造作就發生的。你盼望、期待、刻意造作,恰恰可能是障礙。所以修行不管修什麼法(參禪這個法門尤其如此),就是不能有偷心,必須死盡偷心。

有時候可能我們覺得修行有什麼玄妙啊?把這些高僧大德開示中所說的做到了,玄妙自然有,盡在其中。像參禪,虛雲老和尚給你開示。在雲居山打禪七,他講參禪的先決條件,講怎樣用功,初心用功、老參用功,針對不同的情況已經講得非常清楚。

關鍵是我們能不能認真去做,以及我們具不具備老和尚講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持戒,發出離心,他講的這些先決條件相當重要。

如果沒有這些先決條件,你去修,不容易相應,由不相應產生懷疑,由懷疑產生誹謗,那你就不能怪他,也不能怪講的人。如同我們有病要吃藥,我們如果不按照吃這個藥的相關要求,要求你一天吃幾次,每次吃幾片,吃藥的時候要忌諱什麼,你不按這個去吃,最後藥效沒達到,那你不能怪藥,怪我們自己。

所以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發心要純正。發心純正以後在用功的過程中能全力以赴,大死一番。偷心死盡的時候,心自然能打成一片,不管你用哪個法門。

昨天我們講參禪的法門,參話頭。參話頭要打成一片,最重要的是要有大信心,要起大疑情,這可以說都是偷心死盡的另外一種說法。

我們柏林禪寺趙州禪師的無字公案,無門關,參「無」。狗子還有佛性嗎?無。參這個「無」,宋代的祖師們講過,就是要死盡偷心,欲罷不能。不僅僅是我們不正確的發心要死盡,就是我們起心動念,推理妄想分別,都要被「無」斬斷。

我們打個比喻,這個分別心就像一個人的腦袋一樣,讓它不斷地撞牆,這個牆就是「無」,就叫「無門關」,撞這個關。你每每提「無」的時候能夠造成一種意識上的暈厥,就好比一個人把腦袋往牆上一撞,當場暈倒,暈過去。當然暈過去他還可能醒來,再撞。這是比喻,比喻參話頭。

我們這裡參「無」,當然有的地方參「念佛的是誰」,也是一樣的。因為這個「誰」,也不是要你去推理、思考、追尋,這個「誰」,要向自己內心反問,捫心自問,恰恰就是用這個「誰」,我們要撞它,用我們的分別心去撞這個「誰」,每每撞。

這個撞當然就是每每一提起,一反問,你以前的路是走不通的,所以比喻作「撞」,這種鍛煉也是要讓我們死盡偷心。

除了前面講的發心,我們平時各種習氣情緒是粗的偷心,還有更細的偷心,潛伏在內心深處的暗流,像水一樣流動。這個暗流也要被截斷,才有相應的可能。前面講的那些人連粗的偷心都沒有死掉,想自己在心靈上來一個革命,來一個力劈華山,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用功的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可能恰恰是我們心裡各種各樣的情緒,不正確的發心,這些地方是很複雜的。這些地方的複雜,要用一個簡單來對治。這個簡單,就是死,就一個字。有死才可能有活,這些偷心的死就能與無為法相應,才能做到龐蘊說的「心空及第歸」。

「心空」也不是說心裡有很多東西把它空掉,而是見到心本來的空。這個心本來就是空的。沒有見到那是白說,說也沒用,要親自見到、看到一回,所以他說「心空及第歸」。歸,就是回家,回到我自己的家。希望大家在死盡偷心這一點上好好用功,不僅在禪堂裡用功,也要在生活中用功,在寮房裡用功,在走路中用功,才可能成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禪修不能被「纏」住

現在社會上一窩蜂地禪禪禪,我倒有個隱憂,擔心大家被...

日常生活的發心與行道

我們一般人學佛,目的是什麼?圖現前的利益,怎麼樣能...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

靜坐的好處

靜坐(冥想、禪思、內觀)提供人類一貼清涼劑,無論閑...

趙州公案「無門關」

(一) 禪宗一法,本來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有公案可...

念佛為什麼要兼修禪觀

為什麼念佛要兼修禪觀?就是為了改變你的心態!因為你...

聖嚴法師《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種禪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感受是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

【推薦】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資

我們一般做一件事情總是會以利益得失的考量,來決定我...

無「我」讓心靈不受到傷害

人生在世,心靈常常受到傷害,傷心、傷感、傷痛經常折...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財富,但要掌握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

做早晚課的用意

早晚課誦是自古就傳下來的傳統,但是雖然傳了數千年,...

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

趙州從諗禪師所著《十二時歌》情真意切,頗顯禪僧家本...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

改名是否就能改命

問: 在網上看見改名改命的宣傳,如若改名等易經方法...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記

一、母親的苦難人生 我的母親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

有八種原因會導致持咒不靈

1-3、【懷疑心、起噁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

求籤是怎麼回事

有很多的香客來到寺院,敬好香後就問:師父,有沒有求...

酒滿茶半

常常聽說一句話叫酒滿茶半,但為了什麼,卻並不確知。...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稱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為一...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隨它而轉

諸位要知道,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要進步快一點是...

寺院不是星級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鑽VIP

上午與某居士喝茶時閑聊,他告訴我,師父,前兩天我在...

【佛教詞典】析智

(術語)分析小乘諸法而觀空性之智也。法華玄義三曰:...

【佛教詞典】仙人論處

【仙人論處】 p053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三卷六頁云:問...

【視頻】道證法師《發菩提心》

道證法師《發菩提心》

【視頻】八萬四千法門該怎麼選擇

八萬四千法門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