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32頁)
【隨機推薦】
守三關與破三關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鮮活、更富內涵、更具...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前世今生
轉世因緣 據《五燈會元》等禪宗史籍記載,五祖前世原是一...
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各位,大家吉祥。常說,天下名山僧佔多,但是我其實想說的...
心無分別時,敬僧功德就圓滿了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這會兒呢,從山下爬到佛頂山來...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氣的後果嗎
誰是你最大的敵人?如何解脫? 無事煩惱是你最大的敵人,...
一個能讓家人吃素的好辦法
佛法是最講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
為亡者做功德,比燒紙錢更有用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現,...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樣...
出家人的缽都有哪些講究呢
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為如法之食器,...
如此審慎觀察,一夜就可成為賢者
慈悲偉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經》說了一則一夜賢者經,可作...
父母都應該教育孩子記住這四句話
怎麼樣才能給父母親帶來光榮呢?印光祖師說,我們應該敦倫...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祖...
以不淨觀善攝其心,去除貪愛染著
不淨觀是佛教的一種修持觀想行法。眾生因為貪愛,於我、我...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經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昏沉和妄想。整個修行過程...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
臨終由於病痛不願念佛求往生,該怎麼辦呢
問: 師父!親人平時也念佛,但臨終時由於病痛完全不願念...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
如何勸導病人臨終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課 瞻視病人甲三、說法斂念 說法斂念 是關於如何...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大...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
法會上寫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災免難
問: 關於掛牌位子,在開法會的時候掛往生牌位是不是真的...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舍利...
【薦】
應該怎樣觀察我們的色身
我們的生命是沒有開始的,要是說生命有開始,那生命就沒辦...
【薦】
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八字既亡,則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
恥,德之基也。恥是恥的俗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左邊一個耳...
隋唐高僧善導大師
諸位,大家吉祥。我們都聽過佛門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刀,...
為什麼邪見的過失,比散動還嚴重
丑三、治失壞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隨釋此因 ...
如何判斷真心與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是永遠混在一起的。我們現在修行人的...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禪有...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沒,猶...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蟻子就是螞蟻。這是一個典故,在建祇...
吃素放生的真義何在
吃素的真義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都...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不...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問...
機巧反招禍,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士來...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者說...
向地藏菩薩求人天福報,還怕得不到嗎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
我們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嗎?
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了解因果嗎?懂因果嗎?很多居士肯定...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重殊...
常行供養能為自己種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飲食,常以奉供養;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
鑒真大師--為了佛法的事業,何惜生命
一、鑒真大師的一世佛緣 讚寧《宋高僧傳》曾記載(鑒真大...
魔障出現的原因及對治
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使我...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師淨...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樣的...
把佛號重視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但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最方...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極樂...
地獄——罪苦眾生的集中營
我們知道,在六道輪迴中,地獄道眾生在最底層。此道眾生因...
淫女惑人成骷髏
善能觀察真實道理之人,見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無有貪慾;...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在道場裡面來行走之際呢,一定...
東晉高僧慧遠大師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國人都知道兩句詩:日照香爐生紫煙...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
我們每次過堂都做一點學習,今天學習關於女眾入寺的內容。...
念佛平時須相續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
夢參老和尚十大經典開示
夢參老和尚(1915.7.13 - 2017.11.2...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
宏海法師:楞嚴經略講
(第一講)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有緣們吉祥,諸位下午好。...
「一心不亂」應該怎麼解釋
那麼這裡我們來看看一心不亂這四個字,這個眾多的解釋非常...
凡所有相,統統是實相
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個就...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沒...
佛誓斷眾生貪慾之因緣
世間狂逸之甚,莫過於貪慾,因此應當勤斷貪慾煩惱。 《大...
種種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惡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為比丘們開示:如...
念佛之人不可傚彷愚人做愚癡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
身處生死輪迴,我們該怎麼辦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返妄歸真當然你要先了...
當妄想逼出來時,會產生一個反彈的作用力
分別真妄、返妄歸真、修學位次,講到這個地方,其實首楞嚴...
極樂境界不是神話
眾生的懷疑非常深,這種懷疑來自於我們思惟方式先天的局限...
四種念佛的方法
淨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師所強調者雖有不同,但多以信願念佛...
在家學佛男眾女眾的模範人物
在家學佛男眾的模範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眾的主持和...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迴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學貫東西...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時候...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
眾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園;罪福由此心,非前境過咎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有一條深刻地分析了當前一些居士、...
聽聞正法的功德利益
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閉...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
在寺院上廁所要注意哪些問題
進廁所後,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迴避,這樣就不...
恭敬讚歎地藏菩薩,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
你敢信我就來--普陀山梵音洞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了普陀山比較特別...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如瑞法師追憶夢參老和尚:老和尚是為眾生而活
壹: 老和尚弘法路經香港,入住賓館即問:此房一夜何價?...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幾種?
在佛教裡,什麼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的...
母親往生記
末學母親楊澄志於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縣正道...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預言竟成真
有這樣一個師父,他剛出生時,人們就叫他大和尚,這究竟是...
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事都...
智慧勇猛的菩薩王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修菩薩行時,有一世曾為大國王,若有貧人...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合...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戒,...
地藏菩薩修行的時間,比這些大菩薩都久
《大佛頂首楞嚴經》這樣說,念六十二億菩薩的聖號,乃至於...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不...
富貴使人更加貪婪
財富毀滅愚癡的人,但無法摧毀追求彼岸的人,愚癡的人貪愛...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毋不...
法滅之際特留此經,獨留一百年
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聞而...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潑...
拜佛為何要翻掌呢
首先禮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時候,兩手反掌,心裡默念:...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廟...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什...
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關於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非常...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所有...
在這個時節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原文: 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分。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為...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
地藏菩薩能讓你一切煩惱皆得消滅
【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
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亦兩手空空的離開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性虛...
通過報身佛的無量相好,能否見到法身如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
鳩摩羅什大師--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
大師從弘始三年入關到弘始十一年圓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時間。...
普陀山「觀音跳」的內涵義理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普陀的又一處聖景...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
早晚課的內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弟子下班很晚,沒有時間做晚課,把早...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因...
修淨土後不讀其他經律這樣對嗎
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淨土...
《淨土聖賢錄》之往生比丘
往生比丘 《淨土聖賢錄》初編者際清居士彭二林評論道:佛...
【薦】
淨土宗歷代祖師傳記
淨土宗第一祖慧遠大師 大師法名慧遠,俗姓賈,是雁門郡樓...
一切殃福終不朽敗
我曾這樣聽聞的: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座下...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
出家人的五堂功課是哪五堂
參加三壇大戒的新戒們報到後,就要接受五堂功課的考核。考...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說的...
「糞掃衣」與「祖師衣」的釋義
【糞掃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撿破爛的布料,然後呢拼湊而成...
釋迦牟尼佛管送,阿彌陀佛管接
在《悲華經》裡,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
這心在到底在哪裡
阿難祈教《楞嚴經》的緣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東西,二是...
極樂世界的蓮花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彌陀經》講三種莊嚴:池水、宮殿、蓮華,它的重點在蓮...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
壇經與淨土宗有無衝突?
來書云:《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沖...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為信,這是一個會意字,即只要是人說...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從臨時住處出來,欲...
高登極樂,方為最上脫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縱生人天,終非究竟安隱之...
這首偈語為污穢肮髒做了詮釋
妄語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慳為惠...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制。──《...
龍施女得佛授記因緣
過去,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及五百位諸大菩薩,...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
觀音菩薩德最優,正法名佛久證修
觀音菩薩德最優,正法名佛久證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
《藥師經》三個經名的含義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
佛源敬老院免費接奉養年邁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針對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費的敬老院,位於...
末世悲涼幸佛來救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佛成道時,已當濁世,況今末法...
【薦】
印光大師畫傳
印光大師畫傳 (1) 地靈人傑 地靈人傑 祖師出生...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畫傳
一、出生望族,孝深識廣 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
宏海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修,請大家隨著我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
老實地學佛,不學奇奇怪怪的東西
我希望各位學佛的人,都要老老實實地學佛,不要學一些奇奇...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耳...
慚愧為入道之初步
原文: 當生大感激,生大慚愧。慚愧心生,邪僻心滅。慚愧...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佛為...
法名太多用哪個合適
問: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時起了個法名,依止師父又起了...
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
慈航普渡救水災,慈航普渡救風災
怒海餘生(救水災) 古今記錄觀世音菩薩顯靈事蹟多不勝數...
為什麼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們常會講到過去七佛。這七尊佛是指現在賢劫已經出現的四...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家...
觀海聽濤,返聞聞自性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們來到了這個,在...
打佛七時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彌陀佛快來接引嗎
問: 請問師父,打佛七的時候,一直哭泣很悲傷,祈求...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
人法圓融才能夠行於中道
打七以來有不少人遞了一些條子,提了一些問題,也談了一些...
這個法門看似平常無奇,利益卻不可思議
原文: 若大通家,則禪淨雙修,而必以淨土為主。若普通人...
把握因緣廣植福田
過去,弗羯羅衛國有一位畫師,名為羯那。羯那有個因緣來到...
山民竊取王庫喻
過去,有一位居住在山裡的人,偷了王家庫府中的貴重衣物,...
唯有阿彌陀佛才稱得上這七個字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濁亂惡世成就易往卻非易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
為什麼光念地藏聖號就有靈感呢
在沒有拜懺之前,你到道場室中,你先在這屋子裡繞著念,就...
水陸法會為何是經懺法事中最為隆重的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道場,...
怎樣念佛才算真正修淨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口雖念佛,心與...
明影法師的的學修經歷
我學佛20多年了,從1993年的下半年開始,基本上是全...
持咒的四種功德利益
一、歡喜益: 你如果對咒語的認知,說這個咒語都是佛菩薩...
佛門不推崇算命,為何卻有《達摩一掌經》傳於世呢
為什麼佛門不推崇算命,卻有《達摩一掌經》暗傳於世呢? ...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財嗎
問: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財嗎 靜波法師答: 那要...
初學佛應克服的哪些誤區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佛者...
佛教四大名山與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涼聖地 風光獨秀 五台山,又稱清涼山,為...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們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個例子,再正...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你可...
來到這個世界,你我都是過客
我剛出家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在閩南佛學院讀書的小師父,十...
能去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只要能到極樂世界,將來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轉,但是最好在臨...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志...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衰...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
讓阿彌陀佛住到心裡來
有些人問: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實際念佛也離不開次第...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又...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識!講到佛法兩字,實與世間一切善法,等無差別。豪傑...
淨土教起之十因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如來金口無虛語,歷歷明...
淨慧法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唐朝蘄州雙峰山道信禪師,承璨禪師後。其信禪師,再敞禪門...
《物猶如此》白話選譯
一、孝親友愛 誰無父母?誰無兄弟?動物孝親友愛的天性,...
念佛欲得一心,鬚髮真實心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發真實心,為了生死,不為得世人謂...
念佛最為尊,別忘了我們尊貴的身份
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周...
這些詞語竟然都源於佛經,你都知道哪些
趙朴初先生說: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實...
文殊發塔下的深思
大約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貧女乞齋》中觀看了文殊發塔...
萬法一幻叢,死生一幻場
餘昔游海門,登妙高峰,入無際三昧,入楞伽室。睹東坡老人...
何謂「轉輪聖王」
好,各位,阿彌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談...
道源法師: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緣起 南投縣埔裡鎮之佛光寺,為滿該寺...
皈依的四個誤區
今天我們的內容想跟大家說一說,有關皈依的誤區。那麼但凡...
佛像的緣起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家...
上一頁
第32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慈悲心
六道輪迴
學佛修行
永明延壽大師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佛教圖片漫畫
印光大師
體光老和尚
臨終關懷
施食
維摩詰
華嚴經
太虛大師
阿彌陀佛
吉祥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