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廣行法師  2019/02/01  大字體  護眼色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採取不同的方式。15 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了,所以要講道理為主。一味地苛責就可能造成嚴重的逆反和不良的後果。

老師對學生生氣,乃至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哪能憤怒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呢?不過是略現嚴厲之相,讓學生和孩子害怕就行。就算再怎麼嚴厲,目的也不過是讓學生(孩子)害怕而已。關鍵是平時的教育,就應當嚴氣正性,一言一動毫無苟且輕佻,這樣學生自然如臨「泰山壓頂」不敢放肆。

如果平時毫無沉重氣象,甚至與學生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等到學生調皮過頭的時候,老師(或者父母)就算怒氣衝天,對學生(孩子)又有什麼益處呢?所以關鍵是老師和父母自己要做好。

子孫發達富貴往往是祖輩積德所致,與因果報應並不矛盾。這並非指祖父輩積下來的福德資財可供子孫直接繼承和享用,而是指祖父輩若有德,自然感召本身具有福德的子孫生到自己家。只可惜人們俗眼難以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導致子孫在繼續享受的同時卻幹著損德的事,那麼這家的富貴是難以持續的,這就是「富不過三代」現象產生的原因,也是兒女成賢,當為培福、不為積財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不會把大筆的遺產留給子女,富貴迷人。留遺產太多反倒害了子女。兒孫自有兒孫福,讓子女自己去努力奮鬥,掙得自己的富貴、幸福是明智的選擇。錢財有形但卻無常,而道德是恆久的。所以留遺產給子女兒孫,不如積陰德給子女兒孫。

子女作惡往往是由於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一味嬌慣、不加教訓養成的。嬌生慣養的害處是,一方面使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朴素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容易使他們養成任性的習慣,長大後可能會做出悖倫犯法的事情。任性嬌慣,必然就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勸言,難免自以為是,走入歧途。一味地溺愛子女,嬌慣成性難成正人。教育之愛,使子女培養為正人是正確的愛,而任性嬌養是溺愛。

溺愛使子女成為廢人和壞人,直至危害生靈。殺生者將自害一世,自損慧命,甚至世世墮落,可見危害至深。教育的主旨是灌輸敦倫盡分、因果不爽的觀念。要教導子女勵志求學和做好人,努力修德,勤讀書,從小立志。只有德智並進,人才有出息。讀書要按照聖賢所說的知行合一去做。

教育不講因果報應、道德仁義,是最大之缺失。素質教育要把倣傚聖賢躬行實踐的一課補上。子不教父之過,沒有教不好的子女,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正確的教育指導,關係很大。要愛之有道,避免從小嬌生慣養,不懂因果報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

勸父母念佛書

爸媽: 願二老展信歡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謂是老...

廣化老和尚親述殺生的現世報應

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的腿是怎麼摔斷的?就是我過...

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慘果報

筆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隱其名)有一次告訴...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

菩薩的化身

菩薩是什麼樣子呢?菩薩就供在廟堂,是不是就長這樣呢...

佛是教育家

一、務實 對工作及事業不要好高婺遠,眼高手低,大事...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時候,有個安徽人叫楊黼(fǔ),是一個非常虔誠...

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

我們怎樣遠離凡夫的妄想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

「命濁」的由來

看第五段的命濁。 這個命濁主要是由識陰引生的,就是內...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

學佛人為什麼要恭敬三寶

《諸經要集》引用《寶性論》說: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

宣化上人:做人要孝順父母

人與禽獸的不同點,在於人有智慧,知道孝順,守規矩,...

如何擺脫同性戀

問: 誠心頂禮繼空法師!我是一個平常人,但是從二十...

找一條真正的成功路

對於出家人而言,成功本來就是一個妄念,是世間人的游...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

星雲大師《佛教的宇宙觀》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壹前言 古德說:「無三界可出,...

以空性的心態來操作善業

我們一個淨土宗的修行者,當然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生死輪...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

【佛教詞典】應頌

(術語)十二分經之一。梵名祇夜Geya,應前之所說而重...

【佛教詞典】微細

【微細】 p1250 瑜伽八十三卷六頁云:又微細者:能入真...

【視頻】護生卡通:母牛的哭泣

護生卡通:母牛的哭泣

【視頻】惠空法師《免惡道苦》

惠空法師《免惡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