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依法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大安法師  2019/03/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四依法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法四依」的最後一依是「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卷都是聖言量,但聖言量又有應機說法的不同,觀機逗教。

從終極意義上來說,佛沒有說一個字,法是無言的。但又為什麼自然說了這麼多法?這些法都是黃葉止啼,都是船筏、工具。

就是因為眾生根機有頓漸、偏圓、大小的不同,所以才會有各種教法的施設。這裡就涉及判教,天台祖師判的「藏、通、別、圓」,華嚴祖師判的「小、始、終、頓、圓」,就是最著名的兩種。

從《法華經》來看,就特別強調——佛出現世間唯一要說的、特別要說的是「一乘法」!只是眾生的根機陋劣,特別是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心量狹劣,智慧不夠,一乘的圓頓之法他不相信,而且會生誹謗,那怎麼辦呢?

循循善誘 從一乘法開出三乘法

就得要循循善誘,從一乘法開出三乘法。一乘法是實法,三乘法是權法。這裡談的「了義經」,就是一乘圓頓的經典,要依這個。

「不了義經」就是藏教、通教、別教,是由一乘的實教開顯出的三乘權教。權教就是「不了義經」,是應機而說。

比如,我們眾生有四種顛倒,執著於這個世間的「有」,無常計常,無我計我,無樂計樂。為了對治這個顛倒,要講小乘——聲聞教的「苦、空、無常、無我」。

但是你也不要執著這個偏空的一面,要知道小乘的「苦、空、無常、無我」,仍然是「不了義」。所以在大乘圓頓的涅槃境界又要講「常、樂、我、淨」的「了義」之說。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了義經」是「空」「有」都要談的,叫做「真空妙有」。談「空」是包含「有」的「空」,談「有」是含攝「空」的「有」。

「真空妙有」就是「中道了義」,就叫「了義經」。如果你只是談「偏空」,或者「偏有」,都叫「不了義經」。

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

雖然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卷都是方便,但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至簡至易至圓至頓!

在大乘方等的了義經中,淨土法門的了義是無上了義,它徹底彰顯出「真空妙有」。

淨土法門是以「妙有」作為一個施設,當下它就是「真空」的。越空越有,越有越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就體現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當中。

「阿彌陀佛」有兩個核心功德,第一是無量壽,第二是無量光。無量壽是談真空,無量光是談妙有的。

從「無量光壽」這個中道了義的心性當中,就顯現出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莊嚴。這個莊嚴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有「常、樂、我、淨」四個特徵,所以它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要有擇法眼

末法的時候學習佛法很容易走向歧途。比如互聯網,有好的一面,給大家提供了聞法的平台與機緣。但是,講的人太多了,如果沒有擇法眼,那該聽誰的呢?怎麼辨別邪正是非呢?

如果沒有辨別邪正是非的能力,一下子聽了很多,你就一頭霧水,摸不到東南西北,不知道哪是正的,哪是邪的。甚至還有可能一下子接觸到邪法,先入為主,使人很難擺脫。

這些年來也常聽有人說一些某某功的信徒仍然執迷不悟,還是認為某某大法好,是宇宙大法,超過一切,認為某「大師」超過世間一切人。你說怎麼辦?這些人還是執迷不悟啊,就是先入為主嘛。

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佛法沒有廣泛弘揚起來時,這些人還有點精神追求,忽然聽到一個什麼真善美忍的東西(其實是剽竊傳統文化的名詞,實際表現卻是偽真偽善偽美偽忍),就認為不得了了,是很好了。

他們很難擺脫先入為主的邪法,很可憐。這些人接觸佛法以後,有轉過來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轉不過來。

學佛的目的要考量清楚

就是在佛法當中,現在南傳、藏傳的佛教也是很多的,都是佛說的,也沒有錯。佛說的經典如旃檀香,片片皆香。我們也不能去指責,也不能說不好,但是我們要建立學佛的目的,今生學佛是要了脫生死輪迴啊,這是件大事!

那你就要考量哪個法門更能夠令我們當生了脫生死!站在這個基點來考量,可以說,唯有信願念佛、感通彌陀願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才能當生了脫生死,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這樣你就會建立對修淨土法門死心塌地的篤定之信。就不會幻想:哎呀,修這個法能開悟,修那個法能得神通、身體會好啊,等等。說法太多了,我們也不能說人家不對,但自己是什麼根機,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啊?你得考量清楚。

篤信淨土 法四依是末法修行指南

所以這個「法四依」,每一句話都是末法時候的修行指南!

尤其是「依法不依人」,破除盲目崇拜。我們一定要建立「法」至高無上的準則,依聖言量。

聖言量又次第要談「依義不依語」,這個語言文字也是佛說的,但你要正確理解。

在三乘法中最高的智慧是一切種智,是圓教的智慧。在聲聞乘中,阿羅漢只是破見思惑,聲聞的教典甚至不承認有第七識第八識啊,它沒有入到這麼深的智慧層面。這就要講到要「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就是要依大乘的經典。大乘經典又有「了義經」和「不了義經」,那我們要依大乘圓教「真空妙有」的「了義經」,尤其要依「了義中無上了義」的淨土法門。

老實念佛

只有層層剝筍,到了這個核心點,建立堅韌不拔的信心,落實在老實念佛上,今生才能得道。

得人身難,聞佛法難,了生死難,聞淨土法門難,只要老實信願念佛,就能超越這些難關,在這一世圓滿地隨佛往生,做菩薩,成佛去。

好,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金明法師《用佛法來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學: 今天承貴大學佛學會之約,來此演講...

大安法師:如何把佛法介紹給家人

問: 弟子一接觸到淨土法門,就歡喜信受,並想方設法...

為什麼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處多:一是徹底明瞭宇...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問: 和尚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

佛教裡面哪部經最殊勝

問: 常聽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又常聽人說某某...

皈依後的八大好處

皈依對我們有什麼大好處呢?可分為八點: 一、入佛弟...

佛學常見辭彙(一畫)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塊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佛門敲鐘的含義

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釋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嗎

釋迦牟尼佛到底是怎麼成佛的,這也是眾生根性不一,他...

「無禪無淨土」會怎麼樣

第四個偈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

打坐常會昏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打坐常會昏沉,應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為什麼要我面對這宿命

問: 請問法師,從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養我,那...

這四種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進的

說到持名念佛,由於每個人的根性或者與這個法的緣分有...

擴大心量與改命的方法

1. 吃虧: 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常...

學佛多年為何生不起信心

問: 為什麼學佛多年,但長養不起來道心? 如瑞法師答...

一念妄想創造出輪迴

顯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顯示:這六道的果報其實是不真實...

和尚遇鬼

傳說中的鬼怪,並不一定都會吃人、害人,有時候他們只...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灣首富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 ...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廚房也是修行的道場

佛教不但把煮菜、燒飯的工作視為一項修行,還把廚房當...

太虛大師《由三種所依顯念佛勝義》

佛法在離言自證,本無可以宣說的文字語言。而佛以方便...

一元門票的靈岩道場

一元門票靈岩道場 江蘇蘇州的木瀆古鎮,乃清乾隆六下江...

聖嚴法師:失眠應該怎麼辦

問: 古代有位高僧曾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母親的存摺讓他改過自新

不到20歲的兒子,遠在東京闖蕩,苦苦營生。幾乎每個月...

【佛教詞典】憂

謂意識相應不平等受。總名為憂。...

【佛教詞典】釋門

又作釋家。即奉行釋尊教法之門派。與「佛門」同義。集...

【視頻】道證法師《念佛免難記》

道證法師《念佛免難記》

【視頻】慧律法師《在家居士供養師父應注意的問題》

慧律法師《在家居士供養師父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