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廣行法師  2019/0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肅,偶撻一囚,血流滿前,而怒猶未息,楊跪而寬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鄞」是現在的浙江寧波,古時候稱為鄞縣。有一位善人叫楊自懲。在縣衙當書辦。楊自懲心地仁厚,推己及人。「守法公平」,就是不受人賄賂。仁厚就是能替別人著想。仁:左邊一個人字,右邊一個二,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家。人分兩種,一種自私自利,不願為別人著想,另一種心胸寬廣,能為國家、為社會、為子孫後代著想。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利他,這是學佛的基礎。

當時,這個縣官非常嚴肅。偶然間,有個囚犯觸怒了縣官,縣官毒打了他一頓。囚犯被打得鮮血直流,縣官怒氣還不消。楊自懲看不下去了,就跪下來幫這個囚犯求情,請求縣官寬大處理。縣官說:「這個人犯法造孽,做的壞事太多,不由我不發怒。」

楊自懲馬上磕頭說:「上面沒有教育好,人心壞了很長時間,此時,我們應當體貼民心,他們沒有得到好的教導,才這樣違法作亂,對他們的愚癡應該由衷地哀憫,不能生歡喜心,更何況動怒呢?」

楊自懲有德行,有膽識,敢講真話。他對縣官說:你在審問,審問得其情,他真的是做了很多壞事,應該要判重刑,你要憐憫他,不能生歡喜心,「喜且不可,而況怒乎」,你怎麼能夠發怒?這個縣官也很好,聽了楊自懲的話,覺得很合理,心馬上開了。這體現出道德的力量,道德越深,越能感動人。

家甚貧,饋遺一無所取,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憫,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沿路忍饑,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後生二子,長曰守陳,次曰守址,為南、北吏部侍郎,長孫為刑部侍郎,次孫為四川廉憲,又俱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楊自懲的家裡貧寒,但他做官廉潔,別人送禮一概不收。他還人情的,他「一無所取」,大公無私,憑著自己的良心辦事,絕不受賄賂。遇到囚犯缺糧食,常常想方設法救濟,到一些願意行善的人家,請求他們捐助,來幫助這些囚犯,讓他們能夠吃飽。

有一天,來了一批新的犯人,有幾個人沒有飯吃。他看到心裡不好受,當時也有猶豫:這些人正挨餓,我家也缺米,把米給了囚犯吃,家人就要挨餓;可是顧全自己,犯人也太可憐了!他心裡決定不了,一邊是妻兒家人,一邊是囚犯,兩邊擺不平,就回家和夫人商量。

夫人問:「這些犯人是從哪裡來的?」楊自懲說:「是從杭州來的,走了幾百里路了,一路忍饑挨餓,臉色都很難看,面黃肌瘦的。」

夫妻二人最後決定寧可自己苦一些,也要讓犯人們能吃上飯。當時,拿出僅有的一些米,因為犯人多,就做成稀飯,讓他們渡?過難關。這是惻隱之心,是成聖成賢的靈苗。我們學佛應當從這裡學,這些不學,也不可能憑空出一個大慈大悲來。

中國古人說「人飢己饑,人溺己溺」,別人飢餓就像自己飢餓一樣,別人溺水就像自己溺水一樣,從這裡使善心擴充、昇華,就可以現前大乘佛法中的大慈大悲。

由此可知,人只要有善心,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善行。生活就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工作單位就是道場,學佛應當切實利益人群,不能跟現實生活脫節、脫軌。

後來,他家裡生了兩個兒子。這是果報,積善積德,兒孫就貴顯。兩個兒子官做到南、北吏部侍郎。「侍郎」,是副部級以上的官員。「吏部」,那個時候不稱部長,稱「尚書」,尚書是部長,侍郎是副部長。

長孫是刑部侍郎,「刑部」就是現在的司法部,也是做到有憐憫心,能夠幫助苦難的人,特別是那些囚犯。有一些送禮來托副部長。次孫是四川省的廉憲,廉憲就是比省長小一級,都是當時有名的賢臣。「今」,是指袁了凡居士同時代的楚亭、德政,也是楊自懲家的後代。一個小公務員的家庭,竟然能出這麼多大人物,這全是他善業的力量所感招的。

由此可知,只要我們存心利益社會、利益人民、利益眾生,就是積功累德。做好事,不圖回報,這個功德就更大,必定有更殊勝的果報。積的善大,積的善多,自己本身就感受到果報。

像袁了凡居士就是個例子,與袁了凡居士同時代的俞淨意先生也是個例子,晚年就享受善果,善果一直綿延到他的子孫後代,代代不絕。今天也有類似的事例,我們仔細觀察,家門興盛,點點滴滴都是從積德行善來的。善業是唯一的資糧,幸福圓滿是從行善來。把握好這一要點,堅定地行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發家的妙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才能增長福報呢

我們的財富,往往都是通過佈施行善等等方法積累下來的...

好心真的能有好報嗎

我們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則是佛教理論...

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

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

善巧方便救人於水火

《功過格》裡有個公案。有一位固安縣的縣令叫梅公,你...

雲鶴教授談行善的體會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

日行一善能避禍嗎

問: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長壽。那麼能避禍嗎? 方海...

不貪非義之財,終感得一家骨肉團圓

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有禪心的人,不計人間毀譽

月船禪師是一位善於繪畫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畫前,必...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一個旅店。早上出門時,一個旅行者...

印光大師痛斥弟子少管閑事

馬契西居士對佛法深信不疑,對印光大師更是佩服得五體...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淨住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為了這一大事因緣——往生西方

今天我們《莫到老來方修道》,要講到關於第二個大的部...

四念處觀

佛陀剛成道證果時,獨自在優樓頻螺聚落尼連河邊的菩提...

十善業道之口業

妄語 妄語者,不誠實的言語,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業。...

佛法宇宙觀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們欲界,與人類共屬於欲界範疇的,還有六重天的世...

【推薦】如何解決煩惱和妄想

問: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

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問: 什麼是加持?什麼是氣場?加持是怎麼發生效用的?...

悟開法師念佛問答

問:《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怎樣避免罪業的增長強大

貫通三世,強者先牽 前面是講到業力的生起,這以下講到...

《財富寶要》--改變財運圓滿財富的原理與方法

《五福德經》云:說法之人因何大富,饒財多寶?因前世...

從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來解釋無量壽

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此亦佛佛道同,...

什麼是菩提

菩提,梵語,此雲覺、智、道。廣義而言,即三乘聖人能...

【推薦】佛號要如何念

首先談修行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心態就是四個字至誠...

【佛教詞典】應滅擯

(術語)Pravāsanīya,律中刑罰之名。犯了四波羅夷罪...

【佛教詞典】三脫門

(名數)空,無相,無願也。新譯仁王經中曰:位三脫門...

【視頻】《佛說法滅盡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法滅盡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MP3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