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廣行法師  2019/02/16  大字體  護眼色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肅,偶撻一囚,血流滿前,而怒猶未息,楊跪而寬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鄞」是現在的浙江寧波,古時候稱為鄞縣。有一位善人叫楊自懲。在縣衙當書辦。楊自懲心地仁厚,推己及人。「守法公平」,就是不受人賄賂。仁厚就是能替別人著想。仁:左邊一個人字,右邊一個二,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家。人分兩種,一種自私自利,不願為別人著想,另一種心胸寬廣,能為國家、為社會、為子孫後代著想。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利他,這是學佛的基礎。

當時,這個縣官非常嚴肅。偶然間,有個囚犯觸怒了縣官,縣官毒打了他一頓。囚犯被打得鮮血直流,縣官怒氣還不消。楊自懲看不下去了,就跪下來幫這個囚犯求情,請求縣官寬大處理。縣官說:「這個人犯法造孽,做的壞事太多,不由我不發怒。」

楊自懲馬上磕頭說:「上面沒有教育好,人心壞了很長時間,此時,我們應當體貼民心,他們沒有得到好的教導,才這樣違法作亂,對他們的愚癡應該由衷地哀憫,不能生歡喜心,更何況動怒呢?」

楊自懲有德行,有膽識,敢講真話。他對縣官說:你在審問,審問得其情,他真的是做了很多壞事,應該要判重刑,你要憐憫他,不能生歡喜心,「喜且不可,而況怒乎」,你怎麼能夠發怒?這個縣官也很好,聽了楊自懲的話,覺得很合理,心馬上開了。這體現出道德的力量,道德越深,越能感動人。

家甚貧,饋遺一無所取,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憫,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沿路忍饑,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後生二子,長曰守陳,次曰守址,為南、北吏部侍郎,長孫為刑部侍郎,次孫為四川廉憲,又俱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楊自懲的家裡貧寒,但他做官廉潔,別人送禮一概不收。他還人情的,他「一無所取」,大公無私,憑著自己的良心辦事,絕不受賄賂。遇到囚犯缺糧食,常常想方設法救濟,到一些願意行善的人家,請求他們捐助,來幫助這些囚犯,讓他們能夠吃飽。

有一天,來了一批新的犯人,有幾個人沒有飯吃。他看到心裡不好受,當時也有猶豫:這些人正挨餓,我家也缺米,把米給了囚犯吃,家人就要挨餓;可是顧全自己,犯人也太可憐了!他心裡決定不了,一邊是妻兒家人,一邊是囚犯,兩邊擺不平,就回家和夫人商量。

夫人問:「這些犯人是從哪裡來的?」楊自懲說:「是從杭州來的,走了幾百里路了,一路忍饑挨餓,臉色都很難看,面黃肌瘦的。」

夫妻二人最後決定寧可自己苦一些,也要讓犯人們能吃上飯。當時,拿出僅有的一些米,因為犯人多,就做成稀飯,讓他們渡?過難關。這是惻隱之心,是成聖成賢的靈苗。我們學佛應當從這裡學,這些不學,也不可能憑空出一個大慈大悲來。

中國古人說「人飢己饑,人溺己溺」,別人飢餓就像自己飢餓一樣,別人溺水就像自己溺水一樣,從這裡使善心擴充、昇華,就可以現前大乘佛法中的大慈大悲。

由此可知,人只要有善心,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善行。生活就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工作單位就是道場,學佛應當切實利益人群,不能跟現實生活脫節、脫軌。

後來,他家裡生了兩個兒子。這是果報,積善積德,兒孫就貴顯。兩個兒子官做到南、北吏部侍郎。「侍郎」,是副部級以上的官員。「吏部」,那個時候不稱部長,稱「尚書」,尚書是部長,侍郎是副部長。

長孫是刑部侍郎,「刑部」就是現在的司法部,也是做到有憐憫心,能夠幫助苦難的人,特別是那些囚犯。有一些送禮來托副部長。次孫是四川省的廉憲,廉憲就是比省長小一級,都是當時有名的賢臣。「今」,是指袁了凡居士同時代的楚亭、德政,也是楊自懲家的後代。一個小公務員的家庭,竟然能出這麼多大人物,這全是他善業的力量所感招的。

由此可知,只要我們存心利益社會、利益人民、利益眾生,就是積功累德。做好事,不圖回報,這個功德就更大,必定有更殊勝的果報。積的善大,積的善多,自己本身就感受到果報。

像袁了凡居士就是個例子,與袁了凡居士同時代的俞淨意先生也是個例子,晚年就享受善果,善果一直綿延到他的子孫後代,代代不絕。今天也有類似的事例,我們仔細觀察,家門興盛,點點滴滴都是從積德行善來的。善業是唯一的資糧,幸福圓滿是從行善來。把握好這一要點,堅定地行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發家的妙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積小善可成大德,積小成可成大功

世間有許多人雖然滿懷壯志的準備著做一番大事業,卻不...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

好逸惡勞或懈怠,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由於貪圖安逸,往...

貧女人以隨喜心,助行施者,得報如此

【原文】 目連復見一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騙而改變

常常聽到有人埋怨好人難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沒...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三字經》中只舉了兩個教子模範的例子,一個是為子三...

讓善良的心與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將會是與眾不同,做...

證嚴法師:時時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份很清淨的本性,這也...

付出善良總會有回報的

每當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那活潑可愛,栩栩如生,趣味...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

少施獲大福報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淨住說法,當時城中有九十六...

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西元 344-413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

世間上有五件事無法避免與脫離

一天,佛陀帶領弟子們入舍衛城托缽,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菩薩遇到怨家該怎麼做

現前難行,怨有情所現作一切饒益事故。 什麼叫現前難行...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

地藏經消業障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

心中有一個【高度】束縛著自己

有這樣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中放進一隻跳蚤,同時在...

行坐舉止的禮儀規範

一個人的舉止是自身素養在生活和行為方面的反映,是反...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

沸湯施食

【原文】 有自稱西域沙門,作焰口①施食法師者,其灑淨...

古代母親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時,其衣食住行...

21種口業與形成的災禍對應因果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

素食進補不妨一試

在我國,人們有冬令進補的習慣。所謂:冬天進補,上山...

找迷失的自己

有一天,釋尊在寂靜的森林中坐禪。日影稀疏的篩進林中...

【佛教詞典】細滑

指微細柔滑之觸境。多用於指男女美好之色相,與「細色...

【佛教詞典】海水鹹味

【海水鹹味】 p0945   顯揚十八卷十七頁云:何因緣故...

【視頻】濟公行跡 雲林尋覓(靈隱寺)

濟公行跡 雲林尋覓(靈隱寺)

【視頻】惟賢法師《出水蓮花自清淨》側記

惟賢法師《出水蓮花自清淨》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