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仙嘆富者的布施

2019/02/14  大字體  護眼色

仙嘆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過去世曾是一位大財主,名叫仙嘆,非常富有。因為看到佛經,感到世事變化無常,榮耀與生命難保,財富並非己有,只有布施的功德才是不朽。於是昭告大眾:「如果有生活貧乏的人,都可以隨意來取所需。」如此經過數個月後,財富仍寬裕,人民也富足,再也沒有貧乏的人了。

仙嘆心想:「這時應該買藥,來照顧身患疾病的人。」於是就買了許多藥來救濟大眾的生命,慈悲化育普潤一切處,沒有人不蒙受他的恩德。這樣經年累月的施惠於大眾,使得仙嘆的德行遠播,生病的人從四面八方而來,都讚歎他的仁行如天之大。

仙嘆的財產全部布施殆盡,於是決定前去採寶。離開家一百多里,遇到數量車,載著患了重病的人,仙嘆問:「你們要去哪裡?」回答說:「我們要去仙嘆家,希望他能救回我們的命。」於是仙嘆立刻回家,向國王借了五百兩黃金,買藥來治癒他們,等到這些病患都痊癒了,仙嘆才跟商人們入海去採寶,獲得了非常多的寶物。

回國途中,船擱淺了,於是他們上岸,走得又累又渴,仙嘆看到了一口井水,便呼喚大家來喝水,而自己卻沒有取水喝。商人想到仙嘆所得的寶物,比他們珍貴,因此起了貪念,將仙嘆丟入深井裡。但是仙嘆的仁德感動了天神,在他墜入井底時,將他接住,令他毫髮無傷。

商人們回國,國王問他們:「仙嘆在哪裡?」商人們回答:「出國後就分道揚鑣,不知道他的去處。」國王說:「是你們殺了他吧?」商人們說:「沒有。」

仙嘆在井裡,看到旁邊有穴道,循著穴道緩緩而行,最後從另一口井爬了出來,走了七天才回國。國王問:「你去採寶,為什麼空手而回?」仙嘆回答:「我沒採到寶物。」國王看仙嘆離去,沉思一會兒說:「一定有原因!」於是又找來了商人們,說:「如果你們誠實認罪就可以活命,如果再欺瞞,必死無疑。」

他們立即承認共同謀害仙嘆,就被送進監獄等待定罪。仙嘆知道了流著淚,馬上來到皇宮向國王叩頭請求放了那些商人。國王說:「這樣違背了法律。」仙嘆再次請願:「他們知見顛倒,不須重懲,一切只是因為他們無知啊!」國王嘉許仙嘆的仁德,因此原諒了商人們的罪行,敕令他們將寶物全數歸還仙嘆。商人們慚愧地說:「仙嘆若不是深信佛法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仁德?」於是都選了最好的寶物還他。仙嘆只接受一半,商人們叩頭說:「承蒙您的護祐,我們才能保全性命,希望您能夠接受全部的寶物。」於是仙嘆就接受了所有的寶物,除了用來歸還向國王借的黃金外,又行大布施。

國王及臣民,受了仙嘆的影響,都信仰佛法,一起受戒,因此子孝臣忠,天神護衛,國豐民康,四境服德,無不稱善。

佛說:「那時的仙嘆,就是我的前世。菩薩慈悲度濟一切眾生,就是如此無有窮盡地布施。」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第一·布施度無極章(八)》

省思:

經云:「三千大千世界無一粒芥子處,非是世尊捨身命地。」佛生生世世本著大悲心,為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總是無窮盡地行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故事中的仙嘆富者,為了令眾生離貧苦、病苦,而布施自己所有的財產,面對加害自己的人,不但心無怨恨,而且慈悲寬恕他們,感化眾人成為佛弟子,受持戒法。我們應當學習佛陀的大慈悲心,冤親平等,世世常行菩薩道,於利他中完成自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貧窮老母布施臭米汁

大迦葉尊者喜歡向貧窮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錢人乞食。一...

曹德旺:慈心行善,別太看重錢

我窮過,曹暉出生當天,家裡一點吃的都沒有,所以知道...

寺院與錢財

錢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出家人和寺院來說...

達照法師:有福報的生命

經常聽到人說:壓力很重,得抑鬱症的人很多。為什麼會...

業力把東西暫時借你用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

廣行財布施才能賺取財富

1、勤勞不一定能致富。 我們經常見聞勤勞可以致富的宣...

三個小孩供養白珠

無量劫以前,一切度佛於世間弘揚佛法。一日,佛陀和弟...

佛誕節的紀念意義

今天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期的紀念日,並且是他的...

鬼逼禪師的故事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

東晉士大夫的淨土情懷

東晉末年,在長期的分裂與戰亂中,隨著慧遠大師的到來...

見污穢身深信無常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只園精舍說法時,有位年輕的比丘進城...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這一條同樣是告訴我們:...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學統 北齊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悟一心三觀。南...

人生怎麼樣才能圓滿

不害諸有情,修慈悲喜捨,證無量梵住,圓滿不為難。─...

這個手在生死深淵裡面垂了十劫

古人畫《接引圖》,我們注意到,特別是唐代和宋代一些...

聖嚴法師《腳跟下》

問:禪語中常提到腳跟下或看腳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羅睺羅的眼淚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

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高端手機的發展,由手機帶來的隱患也漸浮於水面,...

戴斗笠的地藏菩薩

記得是在八九歲的時候,讀過一個日本民間故事《戴斗笠...

宣化上人: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學楞嚴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還是佛的頂...

【佛教詞典】孤調

(術語)小乘之證果。不調度他,獨調度己,而解脫生死...

【佛教詞典】戒相

戒的相狀差別,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

【視頻】昌義法師《2012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2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