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大安法師  2019/02/06  大字體  護眼色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備歷輪迴,頭出頭沒,甘心忍受,曾無一念省發奮勵,求願出離。而復遮其欣厭,欲令直悟自心。是猶田蛙井鮒,不與之水,而反責以衝霄,只益沉淪,於事何濟。於是無苦樂中,示苦示樂。——《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段疏文是對一種觀點的駁斥。這種觀點認為佛法是無分別、清淨平等、離開取舍的,你淨土法門又取又舍的這種欣厭之心就是執著,執著哪能了解清淨平等的心啊?

蓮池大師通過辨析這種觀點的錯誤之處來談理與事的關係、來談方便法。

如果從平等法門(就是指理)上來說,一切法皆空,一相、無相、平等。在這種平等的心性當中,沒有垢污,也沒有清淨,沒有聖人,也沒有凡夫,從理上來說可以這樣一切掃蕩。

「非垢非淨」,沒有垢染與清淨,哪有欣厭?沒有污穢,你厭離什麼呀?沒有清淨,你又欣求什麼?有清淨和污穢就是一個對待、就是一個執著。

如果厭離和欣求都沒有依托之處,你折伏和攝受的法門又從何去施設呢?它就沒有依托建立的理由了。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業力凡夫,對這種根機是不能談玄說妙的!

「但今生死凡夫」,只是現在要知道,我們是生死輪迴裡的業力凡夫,還沒有水平安立在平等、不二、「非垢非淨」的境界上。

我們無量劫以來已經迷失心性了,迷得很深了,不了解諸法的空性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諸法一相,空、無作、無相,就從夢中醒過來了,就得解脫了。

可現在我們還在追逐夢中的境界,而且是夢裡套夢,迷得很深。迷了以後,我們就追逐外面五欲六塵的境界,認為五欲六塵是真實的。

實際上我們不知道這只是業力心所變現出來的幻象,我們把這些幻象認作真實,在追逐慾望滿足的境界當中造作了種種惡業,這就是我們這些生死凡夫的相狀。

這樣就導致了我們無量劫以來「備歷輪迴」的結果,一世又一世地在分段生死當中不能出來。

「頭出頭沒」,「頭出」是說我們在輪迴裡偶爾到了三善道;「頭沒」,我們又沉下去了,墮到了三惡道。我們就在六道中輪迴,或者善道或者惡道,常常是「沒」的時間多,「出」的時間少。

古人有兩句話,「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就是對這種狀況的真實寫照。

我們在輪迴中待久了,就覺得整個的世界就是如此,就甘心忍受執著自己這一期的業報身是真實的。

就好像我們這一世成了人的身體,哎呀,對人的身體愛得不得了,保養得很好,好死不如歹活,哪怕多活一分鐘也不惜代價,對這個身體很執著。

如果下輩子變成狗的身體,我們也會執著地認為這個狗的身體很真實,也會愛惜得不得了。

所以無論是在人道,還是在畜生道裡,我們都甘心忍受,接受這種狀態,只想著怎麼得到五欲的滿足。

這是諸佛菩薩對我們凡夫眾生深感悲憫的一點:眾生自性本是佛,你怎麼在輪迴裡還心甘情願地忍受,對生命本態生不起一念的反省?生不起一念的奮發出來的心?為何不願出離?

所以淨土法門的施設是緣於我們業力凡夫的根機!

現在有些人不了解這種方便,而用玄妙的、理上的說法來遮止我們凡夫眾生的解脫,說一切法平等,哪有什麼欣求、厭離啊?不需要取極樂世界、舍娑婆世界呀,說這些都是執著、都是住相、都是怎樣怎樣……

「遮」,就是阻止方便法門的建立,然後讓眾生「只要當下知道是心是佛,是心就是常寂光土」什麼的,讓他「直悟自心」。

「直悟自心」,如果是善根深厚者能言下頓悟,當然很好,但問題是生死凡夫沒有這個水平啊!這個高妙之法不對機呀!不對機就耽誤眾生解脫生死了!

這裡有兩個比喻:就好像你對田裡的青蛙去談大海的境界,它茫然哪!這一塊小小的田地就是它整個的世界呀,它在這個世界裡面待久了,你跟它去講浩瀚的大海,它是懵的呀!這就是莊子說的「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你不可能跟青蛙去討論大海的境界,它不了解。它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它心量、眼界的狹隘。

就好像我們這些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很難了解四維、五維、六維空間的狀態。過去有一本書講平坦世界,就是說二維世界的生命體不了解三維世界立體的狀態,與「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是一樣的。

「井鮒」,這個比喻來自《易經》井卦的九二爻—— 「井谷射鮒」,是指井中僅靠一點水活著的小鯽魚。

井卦是「巽下坎上」,「巽」代表風,風上有水。它的第一爻是初六——代表井裡面的泥,用「井泥」來表法,是說我們雖本具佛性(理即佛),但卻被泥巴所遮蓋。

井卦的九二爻「井谷射鮒」,就是說井中出現了一個能夠出一點水的出水口——井谷。但由於水很少,只能對井底的小鯽魚有一點滋潤,就是井谷之泉下注於鮒而已,不能上出。

就好像我們的佛性在「名字即佛」,有一點法水,但是很少。這代表我們修行當中剛剛有那麼一點功德,但是太少。

就好像當老師,你如果想要給別人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若自己只有一點點水,人家是舀不出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講經說法覺得很困難,一上台不知道講什麼,學了很長時間,講不到一節課就都講完了。就是因為你只有一點點水,一舀就舀幹了;如果你有一大桶水就不怕了。

對於田裡的青蛙以及井底的小鯽魚,為什麼這時候你不趕緊給它水,給它一點好處,反而責備它不像大鵬金翅鳥一樣地衝霄而飛呢?

你想要讓它們離開田、井,但它們沒有這個能力,飛不起來呀!同理,我們如果對一個人的修行要求得太高,他就會覺得「哎呀,這個事不是我幹的,乾脆我不修行了,回到五欲六塵去好了」。

這樣一來只是讓他加重了沉淪,在三道中輪轉不休,對於了生脫死這樁解脫的事情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對下等根機的人,不能用太高妙的法去要求他,他做不到。因為做不到,他就會乾脆說:「這不是我能幹的事情,算了算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法華經》中佛要施設化城。如果佛一開始就對我們說修行的目標在五百由旬的地方,可能很多人一聽就害怕了,「哎,這個我沒辦法」,乾脆就不向前走了。

那麼佛就在三百由旬的地方施設化城,我們一想,好像並不遠,彷彿隱隱約約能看得到,鉚鉚勁就能到,就開始走起來了。這種方便我們是不能不要的!

鑒於這種情況,佛才在無苦無樂、平等的心性當中,緣眾生的根機,示我們以苦、樂的對比,施設淨土法門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

凡夫念佛十疑

《彌陀疏鈔》中,蓮池大師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一門專修」與「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否矛盾

問: 佛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現在都...

破壞親人往生正念,其罪過極大無比

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

文殊普賢,指歸念佛

【原文】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雲。大師於大歷二年...

修念佛法門有兩種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修念佛法門有兩種:一者...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末句結歸,言如是不可思議者,當是何物?惟自性乃爾。...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淨業行人的戒律觀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這種三無漏學,戒又叫毗尼,波...

大學生學佛,總被別人看成另類

問: 我們大學生學佛,總會被別人看成另類,法師您對...

持戒佈施者易生淨土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遠離諸染故。 持戒對於我們居士來說至...

礦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師

李圓淨居士編寫《印光大師嘉言錄》。他就在一篇文稿裡...

兩個念頭,酬償兩次生死

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

當代學佛人的困惑

問: 怎樣讓我手下的員工學佛? 悟光法師: 欲改變別人...

虛雲和尚法匯開示

宣統三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 今承眾位居士邀請...

寬容別人等於祝福自己

當你劃破手指,生命會原諒你,它(潛意識中的智慧)會...

佛學之宇宙論——九地

依三界施設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分為四地,無色界...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

【推薦】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

佛陀是如何教導兒子羅睺羅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後;廣度有緣眾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

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1.生平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諱際醒,一字訥堂,...

淨土法門不僅利益身後且益生前

【淨土起信一: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

貧婦供豆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在道場白華庵...

「往生」與「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淨快樂的佛世界 我們常...

【佛教詞典】佈施十種利益

月燈三昧經云佈施十種利益:佈施乃破慳貪之前陣,入道...

【佛教詞典】寶沙麼洗

(雜語)Pausamāsa,又作報砂麼洗。十月之梵名。見飾...

【視頻】妙境法師《為何相貌丑陋而聲音美好》

妙境法師《為何相貌丑陋而聲音美好》

【視頻】早課(福鼎平興寺)

早課(福鼎平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