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29頁)
【隨機推薦】
拜佛很重要,但身體有病不能拜,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阿彌陀佛!從昨天到今天,師父一直說拜佛...
翠岩禪師《警僧銘》對僧人的告誡
翠岩可真禪師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經參訪過慈明禪師...
藥師佛十二大願變相圖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被稱作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
見壞法者能呵責,當知是人真佛子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個誤區,什麼樣的誤...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
暫執聖號已勝百年之福,一發大心已越歷劫善根
佛在《阿彌陀經》中講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修淨土法門勿廢金剛經
勿廢金剛經。 就是《金剛經》的誦持不可廢止,意思是,不...
患難病苦應稱念觀音菩薩祈求加護
稱念觀世音菩薩,患難病苦應念觀音加護,眼疾尚未癒,而熱...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
愛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夢事空花
【原文】 語云: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種,行足...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福報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較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跟福報大的人一起出行會...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但是...
分手後仍放不下他,該怎麼辦
問: 我和對像分手才二十天,這幾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
找到業障的根,才能夠真正懺悔
我們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時心要在道上,要防心離過...
淨土宗簡易而圓頓,如暗夜璀璨瑩徹的明珠
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失)...
夜夜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阿彌陀佛之身,是與諸佛同一法身;阿彌陀佛無心,是以苦難...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
要想健康長壽,生活起居和性情都要注意
古人說過:若要小孩長得讚, 要帶幾分饑與寒。從前鄉下農...
對別人產生反感厭惡,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著正...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一根...
眾生最大的也是最難斷的貪
柏林禪寺在唐朝出過一個偉大的禪師趙州從諗禪師,他的舍利...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知識...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至...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合...
要真為生死,而發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講起來很多,現在說一總綱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我們往生的電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遺忘...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九華山無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華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頂上,有一座六百多年曆史的...
對治貪瞋癡的修法
多貪的眾生不淨觀 ,多貪,就有貪慾。有貪財、貪色、貪名...
依此法門,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
北宋高僧元照律師
人世間常有一句俗話:叫有多少錢,過什麼樣的日子。其實在...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
不至心念聖號,是不是就沒有功德
地藏菩薩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這個地球上的六十多億人口,...
閑曠俗心,寂定煉金
真正要把這個暇滿的人生,閑曠的心胸,去修行一個生命真實...
不要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
隨緣度化: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
藥王藥上菩薩因嘗藥而開悟
第三段就正式講到他破妄顯真,看到藥的總相。看第三段,即...
以無我的智慧觀察正報身心
就著我們正報的身心來觀察,在正報的身心當中,先觀察我們...
地藏菩薩給我的恩澤
1946年夏天,我在上海楞嚴佛學院讀書,一夜由於晚睡而...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勝的德用
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前...
【薦】
蓮池大師:竹窗三筆
竹窗三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
【薦】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薦】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僧無為 吳江流慶庵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摩訶迦葉度化貧婦
佛陀在舍衛國弘化之時,國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菩...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解圓...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修...
普賢菩薩和《妙法蓮華經》的因緣
中國的菩薩,觀音菩薩和眾生緣分最足。普賢菩薩的感應比較...
拜地藏像懺悔,獲菩薩現身加持
這《地藏經》,古來因讀誦、受持、供養、禮拜而獲得實際受...
沒有吃素可以念咒嗎
問: 我沒有吃淨口素,但念咒的時候,念淨口業真言可以嗎...
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如來苦口婆心勸導眾生,勸諫我們老實念佛,修淨土法門,帶...
求地藏菩薩滿願的方法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
一缽水使其福運增長
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其實...
放生蛇反遭咬,結果意想不到
晚上,和老媽閑聊。她問我:你還記得小阿公嗎?小阿公是爺...
因最初多聞之力而成就菩提
問: 祖佛大意,貴在心行;采義徇文,只益戲論。所以文殊...
【薦】
彌陀經中「一心不亂」與「繫念不亂」
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時候...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一僧...
模寫供養地藏像感得地藏菩薩化現
今日我們很幸運,得遇地藏願王,願力最大,能滿眾生之願,...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職場...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問: 念佛本極易之事,而成佛為甚難之事。佛道長遠,經...
半日學解,半日學行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
生命從哪裡而來
這種妄動跟業力的流轉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眾生的別業妄...
往哪一個方向去,就看你怎麼發心
法可以讓你成就一種資糧力,但是這個資糧力到底是往哪一個...
想消除業障,最好拜佛菩薩
在《地藏經》中,世尊對普廣曾說,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
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幾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講到說他的弘化事業,能夠教化廣大...
香嚴童子聞香氣而成就聖道的過程
前面是講總相,這以下講到他個人在有為當中所選擇的一個別...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變對...
有什麼障礙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一切的經典,只是一部...
誦持《准提咒》的殊勝功德與利益
准提咒之殊勝,有三種,不同餘咒。 (1)准提咒,總含一...
我今念佛,必得見佛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已悟...
插管維生的病人可以安樂死嗎
問: 師父慈悲,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就是對那些老人家,已...
你的每個起心動念,對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導
在大乘佛法當中講到了這個阿賴耶識緣起。這樣的一個緣起法...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實,你謗法的次數不少
凡是不怕後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個惡趣車,就落到惡趣道中...
九種素餃子的做法
素餃子很好吃,但做素餃子有些訣竅。做素餃子一般需要注意...
內心充滿對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腦,一切都是心所造作...
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
同一法身 《華嚴經》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極樂世界以阿彌陀...
貧婦供豆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在道場白華庵,...
天天聽佛號,也有大功德
無錫念佛的人逐漸增多。有個人燒得一手好素齋,凡是有打佛...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母...
【薦】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們...
遠渡重洋西行求法,捨身為人師徒雙亡
自古以來,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最終取得...
略說鬼神的種類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貪傲為罪:傲...
三輩往生與九品往生有對應關係嗎
問: 《佛說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至,...
文殊菩薩之微妙三德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
倓虛法師講述觀音菩薩顯靈的故事
說起感應來,我還親眼看到幾件觀音菩薩顯靈的事,這裡不妨...
心能與佛合,則娑婆轉為極樂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說...
貧人菩薩因精進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看到有些僧眾身心懈怠,不精勤...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
要有跟別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欣樂作意 又諸菩薩,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攝六種到...
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是調...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從來硬弩弦先斷: 縱觀憨山大師的一生,經歷坎坷,人生曲...
禁不住誘惑,就會誤入邪師外道
有的知道求皈依,卻誤信邪師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是為...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十章: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凡是想要占察木輪,首先必須熟讀《占察善惡業報經》經文暨...
欲求好相貌或轉女身,供養地藏菩薩即可滿願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
能聽聞到地藏菩薩的這個因緣有多難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
【薦】
全國各地臨終助念團聯繫方式
全國各地臨終助念團聯繫方式...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乃蓮...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七天報恩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歡迎大家來道場白華庵聽法,結...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師
我們中國佛教弘揚中,最能夠落實到行處的,就是禪宗和淨土...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為說話遭到過別人的...
念阿彌陀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法門,真的是太簡便了
煩惱濁有五種: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這也想要,那也想...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定,...
誤傷踩死蟲子怎麼辦?早晨起來先念這個偈
我們無緣無故地傷害眾生,殺眾生,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說...
學佛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
1、皈依三寶的意義:學佛必從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之量...
學佛以後,修行的三個重點
我們學佛以後,有三個重點可以修學:第一個是因緣,第二個...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
不要執著咒語的發音
關於咒的發音,無論你念得多麼准,都是漢字發音,都不是梵...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師修...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心。...
念佛即是涅槃門
《心經》裡就是講涅槃三世諸佛的。怎麼叫涅槃?涅槃就是證...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於汝...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差別
我們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開悟...
帶業往生是有條件的
這個事情是這樣:我們在無量劫的生命的流轉當中,經歷過很...
念佛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我們先談一談念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如果不修習會有...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繫念必得往生願
第二十 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
臨終這一念,不是僥倖就能達到的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蛇。...
求「地藏水」有沒有效果呢
我是求過地藏水的,有沒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麼樣開大智...
禮佛的一剎那間,十大願王都具足了
十大願,是總說的。我們昨天跟大家講的是總相;十願裡頭,...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如果...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
楞嚴咒護身符,可以隨時都佩戴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都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
這些病都來自於身見
[壞諸欲塹],這也是一個比喻。塹就是護城河啊,它很深也...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簡析
普賢大士之德集中就體現在他的十大願王。在《普賢行願品》...
律宗大德廣化法師
在台灣的佛教中,專弘律學的比丘,除了濟濤律師外,再有一...
完美逆襲病苦的徹悟大師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降誕清季,童真入道,廣參叢林宗匠,...
八萬四千法門怎麼來的
在你的生活當中要這樣鍛煉,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人處...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
禪者悟道時的境界和感受,說得出來嗎
有一位學僧,恭敬地問慈受禪師道:禪者悟道時,對悟道的境...
唐代高僧懷感大師
在佛教的教法中,淨土法門是貌似簡單、容易,幾乎沒什麼道...
鞭打白骨,為時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腳雲遊,看到一個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獻果,...
禪房門外的絆腳石
方丈禪房的門外,是用青石鋪設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對著禪...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
沙彌轉龍身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今天在道場白華...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
我們的人生,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止。...
心性本來具足,但要靠因緣來成就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十五...
聽聞了佛法,你必須去修才有用
我們諸位道友,我們現在要是幫助別人,勸化別人也信,你自...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
【薦】
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臨泉縣黃嶺鎮侉...
下生死柱得解脫
以前有一個國家,設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後,國王...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弘一大師禪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
象護比丘以何因緣感得金象相隨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摩竭國中,有一位...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人。...
粗布衣換高貴衣服
過去有一位窮人,為人工作,得到一件粗布衣。有人看見...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法會中為何有紅黃兩種牌位
佛教法會中經常會見紅色、黃色兩種牌位,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修正自己的習氣,不再被業所轉
眾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習氣,隨著自己的習性去造業,那就是...
佛陀為何要拒絕姨媽供養的金縷衣
如果是長輩送給你的東西,你可以拒絕嗎?佛陀為什麼要拒絕...
念一天地藏菩薩的聖號,功德有多大呢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閣,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能解...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觀...
精進念《地藏經》,現世轉化惡業
我有個弟子,銀行虧空九千多萬,沒辦法償還,判刑二十年。...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險。...
一念至誠,必有所感
一念而飛一光,這是善導大師他所示現的,無論是中土還是這...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你...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她就...
一切不離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禪堂裡是講心地法門,沒有什麼好講的,扯來扯去是消磨時光...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我們...
高科技代替了人力,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問: 現代的社會科技發達,高科技跟計算機代替了人力,所...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報
古時候,有一個書生,姓蕭名藹堂。他為了生活所困,不能進...
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
山裡的農場住著祖孫倆,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
一句佛號作大舟,載運往生極樂國
生值佛世難。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機會見到佛。而法是從恭敬...
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佛開...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不後悔過去,不擔心未來
人們通常認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氣裡行走是個奇跡。但我認為...
《瑜伽焰口》十二召請文
焰口是佛教傳統的佛事儀式之一。瑜伽為印度語,意為相應,...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
看護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而...
戒能長養一切諸功德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貪戀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貪,...
清明時節讀誦《地藏經》,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講,從釋迦牟尼佛滅度之...
「無」為入禪的方便法門
講到話頭禪,事實上話頭禪並不是一個發明,而是很多唐朝的...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佈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第五...
上一頁
第2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本性法師
因果報應
心靈解脫
佛七
順境逆境
惟覺法師
學佛修行
助念
功德
念佛法門
隨喜
斷除執著
界詮法師
財富
隨緣
轉變念頭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