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阿姜查尊者  2019/08/05  大字體  護眼色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於衷並會尋求出離之道。出離心是來自於發現事物的本質,如實知道事物和愛恨的本質,無動於衷,指我們不再執著,從執著中出離,以平靜的心觀察,可以去除執著,這種平靜是修行所致。

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禪修的要點,他們認為行禪、坐禪和聽佛法的開示就是修行,這些只是外在形式。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這是修行之所在,此時,有感官的接觸當人們說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時,我們會生氣;如果他們說我們喜歡的事,我們就高興,這就是修行的地方。我們如何修行呢?

如果我們只是跑來跑去,想追逐快樂,遠離痛苦,如果這樣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們仍然無法了解法,這是沒有用的。當苦樂生起時,我們如何用佛法來解脫痛苦煩惱?這是修行的要點。

通常人們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他們會不開心,例如,有人會說:「不要打擾我,不要打擾我!為什麼責備我?」這是自我封閉的人。這正是修行之所在:當人們批評我們時我們應該反省他們說的是實話嗎?我們應該敞開胸懷和想想他們說的內容,或許言之有理或許我們有該責備的地方,他們可能是對的,通常我們會立刻的生氣。如果有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應該努力改正、改進,這是聰明人修行的方式。

混亂的地方才正是讓我們平靜下來的地方,當我們以智慧觀察混亂的外境時,心會平靜下來。有些人不能接受批評,他們自大、傲慢,他們會替自己辯護,如果你是一位教師,有時你的學生或許會告訴你不知道的事,因為你是老師,你聽不下去,這不是正確的心態。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非常聰慧。有一次,當佛陀在說法時,佛陀問這位弟子:「舍利弗,你相信這個嗎?」舍利弗尊者回答說:「我還沒有完全相信。」佛陀讚許他的回答:「非常好,舍利弗,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輕信,在相信或不相信。」

之前,他會敞開心懷去傾聽,然後仔細思量那件事情的真相。佛陀為為人師者做了很好的典範,舍利弗的話是真的,他只說他的真實感受。有些人認為,說你不相信老師說的話好像是,在質疑老師的權威,他們會害怕,不敢這樣說,他們會讚同老師的說法,這是世人的行為模式,然而佛陀不會生氣。

佛陀說:「你無須為那些不是錯誤的事或惡事感到羞恥。如果你不相信,就說:你不相信,這是對的。在這裡,佛陀的行為是為人師表的典範。

有時,你甚至可以從小孩子身上學到一些事情,不要盲目地相信權威。

無論是站是坐或是在不同的地方走動,你總是可以觀察週遭的事物,我們以自然的方式,以色、聲、香、味等感受或想法來接觸所有事物,聰慧的人會去思考。真正修行時,我們不再關心任何外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

念到一心不亂,還會遇到惡因緣現行嗎

問: 法師曾提到說,我們今生可能是八識田中眾多的種子...

佛力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才是主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

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禪師有一首偈,開頭兩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在家弟子如何過上安樂的生活

過好生活、獲得「現法安樂」,首先須有四種具足: 第一...

千錘百煉,身心皆益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心身...

慧律法師《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則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譯成中文叫做不...

制心一處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師引用艷喜,...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臨終的五趣相

眾所周知:六道輪迴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有三種事可招致社會上對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

對壞習慣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

如何用佛法解讀企業管理

企業,毋庸置疑首先應是一個盈利單位,所以大家都說企...

宣化上人:愛護你的靈性

有些人在想:我長得很丑。或者:我個子很矮,反正也沒...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問: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大安法師答: 我不...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經典依據

《大乘入楞伽經》 佛言:『大慧!羅剎惡鬼常食肉者,聞...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

念佛怎樣攝住意根

這個意根,我們從小到大可能都沒有把它認真地對待過,...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佛教詞典】摩耶夫人

摩耶,梵名 Mahāmāyā,巴利名同,又作摩訶摩耶、摩...

【佛教詞典】倒離過

因明用語。倒離,梵語 viparīta-vyatireka。因明三十...

【視頻】佛教動畫:捨身飼虎

佛教動畫:捨身飼虎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女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