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界詮法師  2019/06/02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應教解義理。使發菩提心。】(梵網經菩薩戒·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

那麼這條戒,我們看,自佛弟子,這指的是內眾;外道是外眾;六親指的是俗眷;一切善知識指是法侶,修道人。

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這指的是教法,教他的教法,簡單的說教義;應教解義理,教他理法,不但聽聞,要明白它的道理。初學的基本上只是聽聽文而已,真正明白理的比較少,明白理少。使發菩提心,下面是叫作行法,教法、理法、行法,十發趣(發心)。

下面叫果法,所證的果位,就教、理、行、果,我們次第這麼排,這佛教的根本次第是如是。要教人家怎麼明白,那叫教法;明白它的義理;如何去修行?發菩提心就要去修行嘛;然後呢,要讓人家修得這個果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發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這叫三十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次第法用,就是這個從教法一直到果法,它的次第過程,一一皆應明瞭。就是懂得如何是修行,行菩薩道、成佛——不是稀裡糊塗就成佛了,也不是世間人所理解的那樣,做做慈善啦,去哪個地方去建個希望學校呀,搭個橋啊,給人家一些大米啊,幾桶油啊,幾床棉被啊,那就叫作行菩薩道。

如果說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做善業而已,那只能算是善業,甚至是有漏的善業,將來呢,當個大資本家,有錢的很,搞不好是這個樣子。你這只能當個大富翁,再好一點,升天,享天福而已,你未必是出世間的善法。

出世間的善法必須是無漏的善法——什麼叫無漏的善法呢?必須有般若無漏的智慧,你才能夠導引去修無漏的果報——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只是做這個而已,世間善人。也有所謂的「善知識」啊,他的見解也好啊。

你不深入佛法,甚至覺得他們講得都很有道理啊——現在在市場上流行的那些光盤磁帶,教育家、哲學家、慈善家,他講的很有道理,甚至我們一聽,說這法師們講法還不如他講得好,有這麼個感覺。

那麼就導引居士,說整個社會上,誰誰誰,他講的磁帶講得好得很啊,你們要多聽。那就專門搞什麼呢?搞《弟子規》,一天到晚就在那背《弟子規》,行《弟子規》,覺得這個最好的善法啦,最圓滿的教法啦——那就是起顛倒見。那是人天法,人天果報,不是引導你出世的善法。你以為你學學弟子規,你就能夠出世間嗎?你只是叫世間的好人。

當然佛法也講說呢,從人做起,五乘教法嘛,先從人天乘修,人天乘要修三皈五戒十善,它過程是這樣——佛在《法華經》不是講嗎,那是方便說,不是究竟說啊:那化城只是暫時三百里,到那裡還有二百里呢。你不要認為說,那我就住化城了……那個善知識不是告訴他嗎,「你們要想住在這裡,你就住在這裡啊,那裡什麼吃喝啊都有,那裡的KTV都有,玩完了以後呢」……那善知識說,歇過了,繼續往前走。

就是現在很多的法師出來講法,都會引導人們信世間法,這很顛倒的事情,那是以欲勾牽啦!你不能只停留在那裡啊,那就把方便當真實了——佛的方便教法,你把它當真實了:只是受五戒,守五戒十善就夠了……「持五戒就夠了,不要去受什麼八戒啊,十戒、具足戒啊,菩薩戒都不用受了」……做不到不著急,能做得到這些,還要發菩薩行,還要發菩提心。我們最終是成佛的,要導引這樣。

所以現在很多做慈善的人啦,福鼎也有很多做慈善的,他從來都不聽佛法,他說你們就會講,我們是實際去幹的,他會反而這樣說。「我們直接去做了,行菩薩道做了」……他不知道菩薩道是什麼。

菩薩是無數方便,先行佈施,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放前面:「眾生需要,我給你好處」——目的幹嘛呢,讓你來聽法。這是菩薩的動機在那,不是只是執著那個物質的享受就完了。很多出家人現在也這樣樂此不疲的去做慈善,到處去建慈善,那是點綴一下,那不是根本目的。

當然我們也需要去做——現在佛教到了這種程度了,世人都說,你們和尚就幹嘛呢,一天到晚就是沒事幹,就吃別人的,然後呢,沒什麼事情——然後我們也是不得以出來做一做。

但是說,如果懂得菩薩道這個道理呢,去做,也不妨,這可以做。把修菩薩道的根本精神放棄了,只是做那個事情去了,「這個學校,希望小學是我建的」,然後就安他自己的名字,安他那學校的名字,「界詮小學」……我看你要死了,變個蟲趴在那個牆上,麻煩了。

這不得以去做一下,讓世人說,我們也在做,我們不是不做,我們也做發慈悲心啊,救災啊,都要去做——我們有這麼一個理念,憐愍眾生,眾生苦,憐愍。但是它不是究竟的,究竟的必須要令眾生究竟解脫,眾生才可以得度生死。得度生死,他才能夠究竟解脫。你必須要給他教法,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這裡都理行果告訴他,而不是說我去做做這些事情、雜事,我就能夠成菩薩、成佛了,沒那麼簡單,必須要明白這個世間法、出世間法的一個差別應該在哪裡。

出家人也有顛倒見,怎麼叫顛倒見呢?他說,耶酥啊,默罕默德啊,這些都是菩薩呀,他們都了不得啊:南無聖母瑪利亞……有這樣的。他說,孔子啊,老子啊,這些都是聖人,聖人沒有錯。他什麼樣的聖人?他是世間的聖人,不是出世間的聖人;默罕默德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拿刀——你信不信?信,給你古蘭經;不信,就一刀。所以說他們永遠是聖戰,天天打仗。我們說不可理喻,為什麼會這樣呢?聖戰,替真主打,這樣子。這就叫外道啊,他們是這樣。

那麼基督教、天主教耶酥好不好啊?上帝救世人啦,他們也講博愛,可是他那個博愛有條件的,我們後面要講到。佛教講的慈悲是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可是他們所謂博愛——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甚至靈魂到最後都把你處理掉。你說這叫什麼博愛嘛。

佛教從來沒有說要把你靈魂處理掉,靈魂你也處理不掉;也沒有說,一闡提的人你就應該墮在地獄裡面。佛說一闡提值得悲愍啦,一但他聞到佛法,也能夠得度生死。基督教說,你不信我,信外道教,怎麼樣?等上帝就來審判你。

所以基督教就常常希望——來了個災難,他說,啊,末日來了啊,上帝要來審判你們來啦,趕緊信啊,不信就來不及了……他就常常這麼一種論調,那很多人就信他。「啊,2012年末日來了,要諾亞方舟啊,這世界就要完蛋了,上帝就來拯救這個世界了,處理你們這些出家人,把你們的靈魂都給燒掉——這叫有慈悲嗎?這是教主嗎?

佛教沒有這樣子,悲愍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所以說作為一個弘法者,你這個一講話講不好,就會引導眾生產生錯誤的知見——建個佛堂呢,叫教堂。教堂本來也對,他也叫什麼什麼教堂,給它改名什麼寺院,那個幾大宗教和合起來,然後拿錢支持他們發展……這是不允許的,導引眾生墮入邪見,永遠失去善根,失去度化的機會和因緣。

你想想看看這有多大的罪過?他們壯大了嘛。他們壯大了,就拉的信徒多,基督教都很會弘揚啊,他那種精神,他以為說那他就是菩薩精神嘛。那魔王是不是菩薩精神嘛,魔王也想壯大隊伍啊,所有人進入魔王魔窟裡面去,你說他是不是精神?你也鼓勵他?

我們通常說了,現在宗教大團結,不能說人家不好。團結是,我們尊重是沒有錯,但是根本的理義上不能搞亂了,我們要令一切眾生,進入、悟入佛之知見,這是根本的教義。

我們互相團結,互相尊重,說你們也好,挺好,一切宗教嘛,引人入善嘛。但是佛教所謂的善,無為善、有為善、人天善,這不同的。要明白這麼一個道理。乃至世間的善人,我們也應該讚歎,但是不是究竟的教法,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就不會搞錯亂了。

界詮法師《梵網菩薩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受戒容易守戒難

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

欲修孝順者,須念念與戒相應

世出世法,皆以孝順為宗。《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

梵網經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一、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

淨因法師:不殺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交通規則,才...

戒體有防非止惡的力量

我們南普陀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我告訴他:沙彌十...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不持戒修行是為魔業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推薦】念佛法門的重點在於感應道交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

譭謗某一個法門,其實是障礙你自己

在淨土宗這一塊,它偏重在空觀的智慧。對於利他這一塊...

曾國藩的交友法則《八交九不交》

八交: 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虧者;直言者;...

念佛沒有巧路,靠的是老實念佛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嗚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

在家供佛,何業不消何福不生

供養佛菩薩像。或西方三聖佛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

莫把「師父」稱「師傅」

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聞信彌陀名號的人,當下就得十方諸佛護念

得到佛的護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護念的...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

極樂世界的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證得人我空了,沒我的觀念了...

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樂水。 智者的智慧當如水之靈活。若藏於...

如法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

假設我們能如法地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看經文:...

因緣和合

桂琛禪師參訪玄沙禪師,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識法相之學,...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秘悋為性。...

以身作橋結善緣

《大智度論》談到,釋迦牟尼佛因地用種種身份來跟眾生...

【佛教詞典】二十二根幾能證得何沙門果

【二十二根幾能證得何沙門果】 p0048   俱舍論三卷十...

【佛教詞典】瞋恚蓋

【瞋恚蓋】 p1321 如五蓋中說。 二解 法蘊足論五卷十七...

【視頻】了法大和尚《圓覺經》

了法大和尚《圓覺經》

【視頻】太虛大師《人生問題之解決》

太虛大師《人生問題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