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在爭成敗爭對錯

淨界法師  2019/07/04  大字體  護眼色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在爭成敗爭對錯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體本真,偏重在「達妄本空」。這一段是講「知真本有」,真實的心性它俱足菩提涅槃二種功德。

比方說有一個金礦,身為一個金礦當然有很多的泥沙,但是它也夾雜了很多精純的黃金。這個黃金就是菩提的智慧,也就是一種涅槃的安樂。「菩提」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涅槃」就是斷除二種生死,那種寂靜安樂。

在金礦當中,其實本來就夾雜了精純的黃金,只要我們把這個金礦拿到火中種種的鍛煉,把沙的雜質去掉,顯現出精純的黃金,這時候就再也沒有雜質了。

這是第一個譬喻,第二個譬喻——

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說:這木頭你用火去燒,燒成了灰燼。燒成灰燼這個本質改變了,這個灰燼什麼時候要轉成木頭呢?不可能。

諸佛的這一念,從虛妄的分別心,而轉成菩提涅槃,這個時候,菩提涅槃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輪迴的果報「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菩提涅槃一旦成就以後,一得永得,永遠不會失掉。

智者大師他講一個譬喻也不錯,我們可以聽聽看——

問:我們凡夫的清淨心,跟佛的清淨心有什麼差別?我們的心是清淨本然,佛的心也是清淨本然,那有什麼差別?

智者大師說:我們這一念清淨本然的心,就像太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佛陀的清淨心就像太虛空多了一個太陽,多了一個修德。

我們解釋一下:

我們的淨心只是虛空,我們不能抗拒烏雲的生起。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念清淨心,對煩惱沒有對治的力量、沒有對治的力量。沒有錯啊!你是清淨,但是對煩惱沒有抗拒力,所以烏雲一來的時候,烏雲遮日,又是一片黑暗。

雖然一片黑暗,你的清淨心還是沒有消失掉,那麼太陽一出來的時候把烏雲照破了,又恢復清淨。這時候,佛的心在虛空之外,多了一個三大阿僧祇劫修來的這個太陽的觀照,差在這個地方。

「觀照」,我們再講一個寓言的故事,給大家參考參考。

有一個人在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畫,他覺得這幅畫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買回來。買回來以後,看一看,誒!掛在客廳不錯,就找了鐵錘、找了鐵釘就把它釘上去。釘上去的時候,發現這鐵釘的力量太薄弱了,撐不住這幅圖畫。

他想說:唉喲!應該找一個木板,先釘上去做一個支架,然後再把鐵釘釘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塊木板。找到一個木板,而這木板太大了,就找一個鋸子,而這個鋸子沒有手把,他又去找一個手把。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後,把所有的工具都齊全以後,都忘了他不曉得要幹什麼了,我到底想幹什麼?

我們講「捨本逐末」,我們這一念心,開始在攀緣外境的時候,我們已經忘了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很重要!你一個修行人,你要進步的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幹什麼?

我講實在話:你如果要進步的快,你從今以後,遇到外境,不要管對錯;不要管說你錯我對,我對你錯,很浪費時間。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歸自心」,你看到事情就迴光返照我這一念心:「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我們今天來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爭對錯的,你跟人家爭對錯,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緣,你已經浪費時間了嘛!

修《楞嚴經》的人,第一個、你要站在一個真如本性的角度來看事情,看你的念頭有沒有在動就好了。你念頭一動就是你錯,世間上沒有對錯,你念頭一動就是你錯。你用這種觀念修行你進步很快,不要向外攀緣,先不要管別人怎麼樣。

你就是觀照你這一念清淨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動,反正我先不動。就算我做對了,別人譭謗我、看不起我,這也是我的業力,我也認了,事出必有因嘛!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我們要知道,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來開顯我們自性的功德,把這一念的智能跟慈悲開顯出來,其它的外境都是助緣。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開發你自性的功德,你對外境會看得淡一點,那是參考用的。

就像佛陀說的,你是金礦,我們真中有妄,我們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滅掉,把真的部分慢慢開顯出來,在我們死亡的時候就覺得今生很值得。

所以說: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開顯我們內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環境,爭成敗得失、爭對錯。這個是《楞嚴經》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有些觀念諸位要好好的體會體會,才能夠轉成你內心的功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濟群法師《生命的回歸》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問題是:生命的回歸。 生命盛開在...

別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黃帝內經》,你就會更加謙卑,知道自己...

【推薦】人生沒有結果,它只是業力的釋放

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

獵人與猴子

心中有大愛,才有明朗、溫馨的人生。大愛就像溫暖柔和...

八個人生經典問題解析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裡因為不甘而哭泣。一個哲學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揚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

雲鶴教授談行善的體會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

時刻自我「觀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為原則

放生是指解救處於生命危險和恐懼之中的眾生,使它們免...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如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如來有十種力量,具足十種力。 (一)處非處智力: 他知...

為婦換鼻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吃素後身體消瘦,是否能吃點葷的

問: 弟子吃全素已經好幾年了,但還是喜歡肉的味道,...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

昌臻法師《臨終助念往生》

今天談的題目是臨終助念往生。學佛的人特別是修淨土的...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西方合論》第九門的...

【佛教詞典】持死人衣床塔下過戒開緣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若糞掃...

【佛教詞典】外縛印

(印相)四種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現於外...

【視頻】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視頻】佛教與科學(第四屆佛教論壇)

佛教與科學(第四屆佛教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