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2019/06/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一位國王,為了抵禦鄰國侵擾,而訓練一批精銳的良馬,鄰國自知不敵良馬而退散。

國王便想:「當初飼養良馬,是為了退怯敵軍,現在目的達到了,這批良馬已無用武之地,應該物盡其用,挪給其他人做更有效的運用。」

於是國王便下令,將這群良馬發配給需要的人。幾年來,這批良馬都只用於推磨穀物。後來,鄰國又來侵擾,當國王下令號召良馬來作戰時,這批良馬因多年來習於推磨,不管再如何鞭策,都只會原地旋轉打繞,怎樣也不肯再前進。

眾生也是如此,想得到解脫,就必須從根本的心念下手,能不貪著五欲,才有解脫的可能。心若耽溺於五欲之樂,遇生死無常大軍來襲時,就會被五欲牽絆,無法出離生死輪迴,進趣解脫樂果。

即說偈言:

「智慧宜調心,勿令著五欲,

本不調心故,臨終生愛戀。

心既不調順,云何得寂靜?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心既不調順,云何得寂靜?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如馬不習戰,對敵而旋行。」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15(八六)》

省思:

佛陀是調御丈夫,以良馬喻心,勸化世人,智慧從調心中求。從心念下手,平時就要覺察、返照,截斷五欲輪迴之因。心若耽著於五欲之樂,就像精銳的良馬,會被五欲推磨所囚繫,恆於生死輪迴當中盤旋,永無出離之期。但心若能時時提起覺性,堅住正念以降伏五欲之樂,就如訓練有素的良馬,隨時隨處都能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魔軍,成就菩提解脫之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智諭法師:開智慧

清淨心是智慧種,一般人誤會,認為多讀誦可以生智慧,...

以心的力量來化解與改善

曾經聽聞一則故事:有二人去醫院拿檢查報告,原本,某...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靜波法師:修心訣

靜波法師講《修心訣》語錄筆記 1.業障是什麼?習慣。...

佛教的十法界觀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

影響自己最大的就是「反應」

人的一生,影響自己最大的就是反應,你讚美我,我高興...

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佛法中,以心為主。學禪以心為主,世間法也是以心為主...

行菩薩道要謹防五種心魔

人與人之間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壞是由分別智來判斷...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參禪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諦閑老法師學教,在他那裡參學。聽諦閑老法師...

駕馭憤怒

從前有位富有的婦人,在社交圈內以樂善好施聞名,她有...

幾位親人的善惡現世報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彷彿一切都在變,但無論時空如何...

藥師佛的強大願力治癒了我的白血病

2013年是我治癒白血病的第四年。今天,我把發生在我身...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快樂之道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裡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信徒,...

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那麼到底什...

以虛幻為實

從前,在印度,有一個男子因一時的氣憤惱怒,厭惡世人...

夢參老法師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我們紀念聖誕...

淨界法師:娑婆世界的苦與樂

蕅益大師解釋經文,他習慣性用對比的方式,我們看第一...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我們知道須菩提...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

聖嚴法師《觀自在菩薩》

菩薩 菩薩是發了菩提心,以慈悲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

非大悟大徹,無自由之分

貧者憂無財,慕富人之為樂,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憂也。...

印光大師嘉言錄--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

【佛教詞典】不還果

(術語)聲聞乘四果之一。梵名阿那含Anāgāmin,斷盡...

【佛教詞典】四十一位

【四十一位】 大乘菩薩修行,一般採用五十二是十信、十...

【視頻】淨界法師《世界是如何產生的》

淨界法師《世界是如何產生的》

【視頻】彌陀慈父一乘願海

彌陀慈父一乘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