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退轉故。聚者會也,即文中諸上善人之會。今謂入此聚中,見佛聞法故。六心墮落者,身子發菩提心,已證別教六住,因逢乞眼,遂退大心,沉淪五道。——《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一段是從多方面來勸勉初發心菩薩,闡述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如來的必要性。
上次談到龍樹菩薩的三個比喻:初發心菩薩離不開佛的加持,就像嬰兒不能離開母親,像小鳥不能離開樹林,像不會游泳的人不要直接跳到水裡去救落水者。
這是從反面來闡述,初發心菩薩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否則自己煩惱沒有斷,在這個世界度眾生,「無有是處」。然後從正面來看,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都可以入到「正定聚」。
初發心菩薩屬於「不定聚」的範圍。一般講,修行大乘佛法,有三種類別的眾生:一種是正定聚,是不會退轉的,決定可以成佛的;第二是邪定聚,就是一闡提、外道,對三寶沒有正信正見,是一定會輪迴的;最後是不定聚,就是指初發心修行人,會隨緣而轉:遇到善緣——大乘的緣,他能夠成佛;如果遇到不好的緣——外道的緣,他就會退轉。
所以對初發心菩薩來說,進入正定聚是非常重要。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從證位的角度來看,至少是圓教初住的水平。
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都是阿鞞跋致,都能獲得不退轉位。
「聚」是「會」的意思,就是經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會」。每天跟諸上善人都聚會在一起,與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把手同行,共同修行,共成佛果。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聽聞大乘佛法,得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決定能夠入到正定聚!(這是阿彌陀佛第十一願的保證。)
初發心菩薩如果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危險,就有退轉的可能。
蓮池大師舉出了舍利弗前世退轉的公案來證明。舍利弗在得到圓教六信位(證到別教六住,相當於圓教的六信位)的時候,忽然發了大乘心,要去度眾生。
既然要度眾生就得要到人群稠密的地方去嘍。他這一發心,那也是驚心動魄。忉利天帝釋知道他發心了,要勘驗勘驗是否真誠,
於是就變化成一個年輕的婆羅門,在十字路口向眾人乞討。舍利弗一看,心想:哎,正好我要度眾生,機會來了!他就問這個婆羅門:你要乞什麼呀?婆羅門說:我的母親生病了,需要一個藥引子——一個發大心修道人的眼睛。
舍利弗一想:哎,我就發了大心了,也是修行人啊,這個機會不能錯過。就說:你要眼睛,好啊!順手一挖就把左眼挖下來了。沒想到這個婆羅門說:你怎麼這麼心急呀?我要的是右眼啊!
舍利弗想:哦,要右眼,那幫忙幫到底吧!就把另一個眼睛也挖下來了,給婆羅門。這已經太了不起了,一般人能夠捨到這個情形,那發心真的相當真誠,相當勇猛。
但是最後一招他就頂不住了。這個婆羅門拿著眼睛用鼻子嗅了一下,說:你這個眼睛不行,發臭。就把它拋到地上,還用腳一踏。
這下舍利弗就受不了了,說:這種卑鄙之人太難度了,還是回去吧,做自了漢算了。由於這樣的因緣舍利弗就退失了大乘心。
所以發大心能不能經受住考驗,很關鍵。這種考驗非常嚴峻,很容易讓人退轉。這一退轉的話,那無量劫以來就還是在輪迴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