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28頁)
【隨機推薦】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業果...
不該你得的財,拿了就是災禍
諦閑老法師講過一個公案,在上海有個所謂的大善人死了,有...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間再...
張掄的奏摺
宋代官員張掄。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總管。平日...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之道...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他們...
兩座寺廟山泉乾枯,念觀音菩薩泉水突然湧出
福建莆田廣化寺有一個附屬的小寺,名叫元龜寺,地址在湄州...
臨終助念家屬須知
一、病者靜聽佛號,實為至善之事,大命未盡,可以卻病延年...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與...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
參禪之四易四難
《佛印了元禪師痛諭文》,其略曰:一念靜心,終成正覺;蛙...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一...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此雲黑光,其形粗黑故。《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
淨土法門的特點從法藏菩薩的時候就開始了
《無量壽經》裡法藏菩薩忽然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路,法藏...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
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觀...
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
24小時念持地藏聖號的方法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你念我的名號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時,...
世間人都要想修福,應該怎麼修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 就這麼三種...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投足...
姨父與鴿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幾乎沒有什麼...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臨終...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會...
大乘的空觀與小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這個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空觀。幾乎所有的調伏煩惱都...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自殺...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難改變它
《楞嚴經》就是從今開始改變我們的心態,這個時候你來生的...
古代帝王護生放生的故事
《列子說符篇》記載趙國邯鄲城民眾在正月初一貢獻斑鳩給趙...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
【薦】
肺癌晚期的父親念佛往生
我的父親,一位慈愛祥和、意志堅強、博學多才、倍受家人尊...
【薦】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
阿彌陀佛是在自心之內,還是在自心之外
問: 《阿彌陀經》有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秦...
真正的佈施,要達到無私奉獻
真正的佈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佈施...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會為...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大」
舉世之人大概都喜歡大,大文豪經典傳世;大丈夫氣概沖天;...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人...
弘一大師勸念佛
在弘一法師諸多開示、論述中,提及淨土法門的很多,無論是...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倒單...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
【薦】
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有問: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菩薩曰:汝但息想定慮...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
念念貪瞋癡,還有功德和護法神嗎
問: 阿彌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達國師的故事,有個疑問。...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實了
我們若學菩薩,想離苦得樂,在你供養三寶的時候,下施給眾...
野鴨子飛過去了,你的心在哪裡
理觀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這是根本。 安住一念...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
原文: 殺生一事,過患至為深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知...
祖師在生死關頭,尚且要示現懇切念佛
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饒益眾生,在給眾生的種...
聞信彌陀名號的人,當下就得十方諸佛護念
得到佛的護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護念的水平...
《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略釋
一、發出離心,斷愛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過隙耳,浮生幾...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二是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圓寂日。 蓮池大師,...
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問: 什麼是加持?什麼是氣場?加持是怎麼發生效用的?在...
墮落到畜牲道,都在償還宿債
我們修學佛法這個心不能間斷,不要朝三暮四,放逸懈怠,不...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人生。你看看這個世間上,虛空的相越來越...
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夢,幻質非堅;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們...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原文: 又以願門廣大,貴在知先;觀法深玄,尤應守約。知...
不要向鬼神外仙請教
因為我們本師已經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間,作...
禪坐時身體應該如何放鬆
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坐的...
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故事,來說明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過去,...
蓮池大師《三難淨土》略解
第一難:娑婆未變淨土難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道一禪師。漢州什方縣人也。姓馬氏。本邑羅漢寺出家。...
當妄心雜亂之頃,念佛自然隨念寂靜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
六種會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
佛陀告訴善生,有六種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第一是沉迷於飲...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為什麼《印光法師文鈔》當中有這麼一...
看病的時候,應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門、居士,見疾病人,須時看護之。 就是說有了生病的...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
三國吳主孫皓玷污佛像的因果故事
吳主孫皓,性格暴虐,做事不近人情;有一天,他與婇女一起...
有些行為不能讓它輾轉相續
那麼你後面發心一正以後,你還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
努力工作為何就是賺不到錢
偷盜的情況,嚴重的話來生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從三...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
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清,...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析
一、五色封章一筆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辦喪事不要用葷,否則會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兩江總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兒子周緝...
剛出家時最好不要獨住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有...
放棄就會喪失積功累德的機會
這個不迷不取不動,我們一再強調,關鍵在不迷。其實,這不...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就是...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號,...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但...
金色王施飯獲福
過去,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
千萬莫回憶過去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
你的心跟三寶有很遠的距離
持誦地藏菩薩、恭敬地藏菩薩,這位菩薩能夠讓你持戒堅固,...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巨匠...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時...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修持...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們積...
參夢老和尚為朝五台山的弟子開示
你是相信文殊菩薩有?你是相信文殊菩薩沒有? 那我們朝山...
如何得到地藏菩薩夢中加持
學法的時候應當經常地對照,像《地藏經》上說,要我們每天...
苦難到來時,這時候該怎麼辦
無論什麼人,只要造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報就是除了...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再忍...
受持《金剛經》,前世重罪變輕賤報
讀誦、抄寫、宣揚《金剛經》的人,在別人輕慢你的時候,或...
當你不高興的時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有一次,國王接見一個老和尚...
怎樣能使心不要躁動
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菩提...
居士經商不得販賣刀網等傷生之具
居士經商,既無大勞,又極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佛...
一切資具受用都是臨時的,不是究竟皈依之處
這個也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比方說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搗被...
改掉貢高我慢的習氣
我們要隨時觀照自己,檢視是否有貢高、我慢的習氣,如果有...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就是告...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就指...
靜心念佛見彌陀,百歲老人生西方
崔成貴老居士往生紀實 崔成貴老人,一九一六年農曆八月二...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活,...
《六祖壇經》慧能詩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云何說諸法如幻
問: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復說諸法如幻? 答: 了境是...
疑情是看話頭的枴杖
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的唯...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學,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猛利...
暑期百萬佛號閉關經歷及感悟
閉關經歷 去年暑期,因緣和合,我參加了廬山東林寺八月一...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原文】 有誦六祖偈云: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
溈山禪師警策文
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
真學佛者視一切眾生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應辰,幼業儒,一日思生死事大,發心...
謹慎處理家庭暴力事件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為預防暴力事件再度...
貢高我慢之心,易招來宿世怨家對頭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覺得我很高...
學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學佛第一個觀念,就是 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 。看眾生的...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決定處境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攝受之力與念佛之誠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
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薦】
稱名供養禮拜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地藏菩薩常以不可思議禪定之力度化無量世界眾生,滿願消災...
近代高僧圓瑛法師
一直到現在,我們很多人的主觀認知裡,還是依然把佛教、佛...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學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歷練,心平氣...
勝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勝鬘夫人是佛教的模範優婆夷,也是一位典範信女。她是波斯...
志公禪師:十二時辰頌
志公禪師即寶誌禪師(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
積累資糧與消除業障的五個方法
學會讚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記...
地藏菩薩的弘誓大願
長者子為相好莊嚴發願 地藏菩薩在久遠不可說劫之前,轉生...
無事最可貴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說: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說:無...
自作聰明的愚人
過去,有一個人到他人宅舍中,見到這戶人家房舍的牆壁塗抹...
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護法
三洲感應難思 汝有真修我護法 一杵威神可畏 人無邪念自...
煩惱沒那麼可怕,關鍵在於你怎麼去對待
如果為眾生難度而煩惱,把煩惱歸結在眾生身上,那煩惱就是...
自殺的人一定是愚癡糊塗人
自殺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無明的人,是愚...
【薦】
依止真實信心念佛,才會把光明顯現出來
我們手去摩頭的時候,產生那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佛陀...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
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諸位!我們這樣想,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有兩種力量:一個是...
明海法師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緣,看了一本介紹弘一大師...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在爭成敗爭對錯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
釋迦古佛示現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是古佛再來,在娑婆世界這一期的示現中,他是個...
煩惱與道用,全在一念之間
《淨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體上的...
【薦】
修淨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個道理
1、第一個,你要能夠了解彌陀 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哪些?你...
五蓋四障與八尋思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三十七於他有苦不為拔 《集頌》:疾病、...
因不忍而導致的慘劇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夠安住你的心不動,人家把對你不...
念經時的妄想和昏沉,該如何去對治
很多道友說我念經的時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經不知道到哪...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佈施
持戒跟佈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講...
這個佛七改變了我
我叫淨玉,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林寺打佛七,這個佛七讓我變...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真參禪人,二六時中俱用持久之心
參禪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間斷,三能辦到,許...
結夏安居的意義與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何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乃訂...
一代高僧中的典範--弘一大師
我們都常講到說,出家為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個...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
原文: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志...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地藏菩薩本願經》 假設要是...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惠。她...
莫追憶,莫等待,莫猶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依修行的標準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
【薦】
你有什麼樣的心量,就有什麼樣的六根
我們從六根的相狀來看,我們的確看到每一個人的六根不一樣...
知道生命從哪裡來,才有辦法改變它
在禪師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師有一天去參加一...
【薦】
美好的飲食跑到嘴巴裡為何變猛火
當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美好滋味的時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實是...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一位國王,為了抵禦鄰國侵擾,而訓練一批精銳的良馬,鄰國...
多欲的過失
《大智度論》當中,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多欲的過失。 這個...
人為什麼會到媽媽肚子裡呢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法...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如果有人要問:為...
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
問: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那...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鈍,...
錢伊庵居士的深憾事與護法心
印祖曾經高度讚歎徹悟大師法語: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這個經書或這個論藏啊等等,都是能...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
怎樣面對「無常」所帶來的種種痛苦
問: 法師,我們怎麼去理解無常呢?怎麼去面對無常所帶來...
妄念紛紜只是一念
承示近來做工夫,於本地漸有入處,欲得秘密一語,以為捷徑...
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說...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
一切眾生,生死相續,以淫為首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
菩薩行佈施的時候,以法施為重
菩薩行佈施度的時候,是以法施為重,以法佈施為最上等。大...
心生瞋恨,我們就上當了
我們被人家欺負了,被人家辱罵了,被人家誤解了,不瞋恨實...
飯要自己吃才能飽,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聽了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老居士半夜家裡突然有人敲門,...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給別人看
有些人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卻總是滿心煩惱,滿...
宏海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講) 好,諸位,我們一起合掌。 還是依舊,先念三...
從痛苦中覺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堅定
佛陀出世以後,先講生死流轉的果報。我們前面講人天乘的時...
靜慮能得三種功德
靜慮三品者,一,安住靜慮;二,引發靜慮;三,成所作事靜...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
「忍」為成佛第一行
法錦自言性多瞋習,老人因以方便調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門,...
學會從奉獻中獲得法喜
論語裡面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天天學佛...
拯救刀兵劫的萬德洪名
一個個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報應,不信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
夢參老和尚30句法語開示
01、想調伏無量劫的煩惱,我們要以善止惡。用善念來對治...
每個人進入佛門都各有因緣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緣。近來甘肅一弟子,名鄭哲侯,...
佛堂必須整潔,才會有功德
若見他人對佛經像有不恭敬者,宜於二人共坐時,細細以正義...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記
無數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賣麻油膏為生。 當...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
如何能夠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人,往往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因此...
生活七巧,減少困難障礙
做人不能太過刻板、執著,不可以不知圓融、變通,否則在做...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父親
問: 為什麼我爸爸總是夜不歸宿,謊話連篇?這到底是什麼...
關於吃素的兩個認知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達就是不殺生,我們住在沿海地區的眾生常...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佛的...
見影謂己有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過的一段故事:有...
民國高僧諦閑法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的淨土祖師,幾乎都...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
(第一講) 阿彌陀佛!各位實修群裡面的諸位法師慈悲,諸...
上一頁
第2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因果報應
廣欽老和尚
般若
心靈解脫
順境逆境
本性法師
永明延壽大師
學佛修行
省庵大師
妄想
念佛法門
地藏經
財富
轉變念頭
惟賢長老
隨緣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