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能夠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星雲大師  2019/06/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能夠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人,往往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因此產生煩惱;如果我們懂得觀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並且待人以寬,律己以嚴,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把自己和別人的立場對調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個時候,平等心、無分別的心就會生起,也就不會過於計較人我之間的是非、善惡與過患了。

尤其,學佛修行的人,和別人相處,「要觀德莫觀失,要隨順莫違逆」,凡事看好的一面,不要太計較過失。

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即使沒有過,我們本身有時也會製造一些誤會,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做不當的要求,導致珍貴的友誼、親情因而破壞,殊為可惜!

所以,我們能夠觀德莫觀失,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看,多觀照自己,多反省自己,多要求自己,不要太計較過失,自然就看不到別人的是非、過患了。

因此,如何才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最要緊的,是要淨化自己的心,淨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種心。

平等心:

就是無分別心,例如佛陀視每一個眾生都如佛子羅睺羅;如果我們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這就是平等無差別的心,就不會見到人家的過患、善惡。

又如別人的身體上害了一個瘡,「好髒喔!好難看喔!」你會討厭。如果是你自己的手上、身上害了一個瘡,你不但不嫌棄它,還會好好照顧它,替它敷藥,替它包紮,因為這是我的。你能把人我之間,用平等心去看待,自然看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慈悲心:

慈悲的意思是:慈能予善、予樂;悲能拔苦、除難。就是我願意幫助你去除困難,去除痛苦,帶給你幸福、安樂。你用這種慈悲心來待人,別人縱有不是,也會以一種同情心、憐憫心去包容他。

中國四大菩薩中的大悲觀世音菩薩,為甚麼信徒都歡喜把他供在家裡的客廳,或者特地設立佛堂?為甚麼每個人都把家裡最好的地方讓出來供奉觀世音菩薩?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慈悲,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無處不可以到達。所以,我們有了慈悲心,做人處事真是無往不利。

廣大心:

就是包容心,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的心胸可以包容一個國家、人民,所以他能做宰相。佛陀的心能包容天地,等同虛空,所以,他是佛陀。彌勒菩薩大肚能容,能容納好與不好的一切事情,所以,他心寬體胖。

空無心:

虛空能容,所以能成其大。虛空裡森羅萬象,無所不包;我們的心也要像虛空一樣,對於是非、善惡,以虛空的心來看待,用虛「無」的心,空去一切。無,並不是叫我們糊塗,無心是大智若愚,無心裡面自有更大的智能包容一切。

般若心:

般若就是最高的智能,學佛最主要的,就是要開發自己的般若智能,用般若的智能來看世間,處理世間。例如,有了般若,就會明白佛和眾生是「二而為一,一而不二」,佛是已經悟道的眾生,眾生是還沒有悟道的佛。雖然悟道有先後,可是人人本具的法性,是沒有先後分別的。

所謂「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你懂得自他平等,就能把世間的差別現象統一起來,從差別裡認識人我一如,就能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感恩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時時心存感恩的人。用感恩心來待人,則人人都是善友;用感恩心來處事,則處處都是淨土。例如感謝別人過去說過我一句好話,給過我一個笑容,跟我點過頭,和我握過手。別人對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值得我們感謝的。果能如此,還有甚麼可以嫌棄別人,還有什麼值得計較的呢?

助道心:

別人對我好,固然要感恩;縱有不好,將之視為學佛的逆增上緣,自然不會心生不滿。如果能進一步發心布施佛法真理給人,幫助別人學佛入道,能以此助道心待人,自然不見別人的過患。

惜福心:

惜福就是珍惜自己的福報,平時要能節儉,不奢侈浪費。因為自己對物質的慾望太多,不能滿足,看到別人有錢,則容易心生嫉妒。所以,自己要有惜福心,自然就會淡泊物慾,自能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總之,六祖惠能大師提倡參禪,禪不一定要坐著參,重要的是把禪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觀念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裡。禪,能溝通人際、物我的關係,禪能把我們帶入到一種滿足、安樂、平等的世界裡,禪是幫助我們證悟真如自性的。如果我們有了禪,自然就不會見到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你要做哪一種人呢

人有多少種?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

要過哪一品的人生

人生的舞台上,有各種角色:有帝王將相,有忠貞愛國之...

大學生如何擺脫頹廢,樹立人生觀

大學生甲: 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

以平靜的心去處理

有一位富家小姐,據說她也是名企業家之一。她對現實有...

當從善者,與淨相應

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著與痛...

顛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轉眼兩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經典中所懸記的末...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人死以後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嗎

問: 根據統計,目前不少國家都有自殺人數逐年攀升的...

星雲大師《真正富有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富有的人,但是富有並不一定是很有...

高處不勝寒

現代的都市都是靠高樓來代表它的雄偉壯觀,現代人也都...

本來的面目

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有一條法令規定:星期日上教堂,不...

【推薦】外道相善,亂菩薩法

我們這一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要...

吃素的30個理由

1.不殺生是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貪生怕死,將...

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朝山活動的功德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

對逆境的反應和處理方式

快樂的人與憂鬱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對逆境的反應和...

睡蓮花開的聲音

有時候,最後結局的定奪往往來源於內心的信心。 我們...

如何防止名利的傷害

在前面的歷事練心、積集資糧以後,菩薩經過幾年執事的...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纖維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鉀、鎂元素...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

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些事情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讓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沒有讓...

念《地藏經》出了障礙怎麼辦

底下就是佛所說的偈子,是前頭長行文的重頌。 吾觀地藏...

把「謝謝」帶回去

誠拙禪師在圓覺寺弘法時,法緣非常興盛,每次講經時,...

大安法師:往生唯靠彌陀,而密宗要視師如佛,如何看待

問: 昨天聆聽你的開示,頗感受益匪淺,感恩法師。可...

【佛教詞典】傳法

廣義上指傳授佛法;狹義上特指傳承法脈,或傳付正法之...

【佛教詞典】四佛加持

即真言行者受阿閦、寶生、彌陀、不空成就等四佛加持時...

【視頻】《觀世音普門品 心經》慧平法師讀誦

《觀世音普門品 心經》慧平法師讀誦

【視頻】婚姻與懺悔

婚姻與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