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2019/06/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惠。她孝順親長,敬重丈夫,教導子女,主持家務,救助貧困窮乏及救護生命,種種德行,都足堪女子傚法。而且她篤信佛法,修行淨土法門。從小到老,沒有停止過。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由於她身為女流之輩,沒辦法到遠方去參訪高人。而且家住在玉田,這個地方絕少有宏揚佛法的人。而她竟然能夠畢生孜孜不倦的修持,實在是因為多劫以來熏修佛法的緣故。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夫人初嫁到孫家時,夫家貧得活不下去。於是她辛勤工作的程度,超過佣人保姆。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中年之後,家裡逐漸富裕起來。有五個兒子,十餘個孫子,一堆僕人婢女。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照道理應該可以享受安逸快樂了,但是她仍然勤苦工作,和窮困時一樣。她只穿粗布的衣服,不穿綾羅綢緞。即使衣服已洗得發白且縫滿了補丁,她還捨不得丟棄。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見到別人飢餓受寒,如同身受。一定要給對方錢財和飲食,她心才安。只要人有所祈求,一定讓對方滿意而去。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她不准家人傷害昆蟲螞蟻之類。就算是蛇蠍這類的毒物,她也只叫人設法趕走,絕不加以傷害。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她這麼做,實在是要子孫世世守著勤儉仁慈的規矩,於是自己身體力行,也希望家人照著做。夫人平常總以因果報應的事理來告誡子孫,她常說:「利益別人,實在是利益自己,害別人更甚於害自己。凡是存心、做事及講話,通通都要心存仁厚才行。你們如果能做到的話,就不會侮辱了你們的父母。否則就算富貴到了極點,也只是污辱祖宗的大怨家而已。」所以她的子孫,大多皆忠厚老實恭敬謹慎,沒有沾染上時代的流風。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有件事情甚為奇特,就是去年冬天戰事起時,慶澤帶著母親遠避到親屬家裡。臨去之時,慶澤心煩意亂,恐慌不已。而老夫人則叫他帶裝壽衣的篋子,也沒有說明原因。到了十二月,老夫人就去世了,剛好用得上壽衣。雖然說已經八十八高齡,不可以不預先準備。但她心地安詳,不隨著環境而慌亂,由此可見一斑。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當老夫人臨終的時候,慶澤率領家人,一起念佛,忽然慶澤不由自主地把窗戶的紙撕破。於是就有二隻如手掌般大的蝴蝶,從窗洞飛入。黃底雜黑白花紋,彩色絢麗的蝴蝶,繞著老夫人的尸體飛,家人趕也趕不走。殯殮完畢,抬死者到院子去時,蝴蝶也隨著棺材飛翔。直到靈柩安妥之後,蝴蝶才向西方飛去。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當時是十二月,又是在北方如此寒冷之地,哪裡會有蝴蝶呢?因此家人和親戚七十餘人,都同稱驚異,認為是從未見過的祥瑞之兆。這實在是老夫人的滿盛德行及清淨之心所感得的,用以表示離開此娑婆世界,生到彼極樂世界的祥兆。但是由於世俗之人根機陋劣,所以特別示現蝴蝶,難道還真的是蝴蝶不成。

(原創畫:楊曉芬) 圖畫選自《印光大師文鈔》 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篇

原文:

吾人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有異,其智愚苦樂天淵懸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習,有善惡順逆之所致也。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言法界性者,即生佛同具之妙真如性,在佛不增,在生不減,處生死而不垢,證涅槃而不淨,亙古亙今,不遷不變,湛寂常恆,如如不動。

此性最可尊貴,故眾生雖迷之及極,如來絕無一念棄捨之心,多方教化,冀其復彼本性也。一切惟心造者,乃指修習順逆而言,順修則為人,為天,為聲聞、緣覺、菩薩,極之則圓成佛道,安住寂光。

逆修則墮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極之則永墮阿鼻地獄,經塵點劫,受諸極苦,莫由出離也。由是觀之,十法界皆由今昔修習而得,故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了此,而不返迷歸悟,背塵合覺,以慎所修習者,未之有也。

其返迷歸悟,背塵合覺之道,固非一端,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唯淨土法門為然也。

孫母林夫人者,慶澤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稟性淑賢,其孝親敬夫,教子持家,周給貧乏,救護生命,皆足為女流師範,而且篤信佛法,修持淨業,自少至老,無或廢替。

況身稟女質,既難遠參高人,而家住玉田,絕少宏法上士,而畢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

溯昔夫人歸孫君時,貧不自給,操勞苦作,過於佣保。

中年以後,家漸富裕,有子五人,孫十餘人,僕婢甚多,宜享逸樂,其操勞苦作,不改舊度。衣止粗布,不服綾羅,洗浣補綴,尚不忍棄。

見人之飢寒,不異身受,必施金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悅而去。

昆蟲螻蟻,誡勿傷害,即蛇蠍毒物,亦令設法驅去,絕不肯令其受傷也。

蓋欲子孫世守勤儉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其依行焉。平時每以因果報應誡子孫,常曰,利人實為利己,害人甚於害己,凡居心行事發言,皆須歸於慈善一邊而後已。汝等若能如是,則為無忝所生,否則縱令富貴至極,亦屬污辱祖宗之大怨家也。故其子孫,多皆篤厚敬謹,不染時風。

尤可異者,去冬兵災起時,慶澤奉母遠避於親眷家,當其去時,心慮惶恐,夫人以裝老衣之篋命攜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臘月遂歿,適得具斂,雖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預,然其心地安詳,不隨境亂,於此可見。

當夫人臨終時,慶澤率其家人,同聲念佛,忽若發狂,遂將窗紙撕破。適有二蝶大如掌,從窗櫺入,黃質雜黑白章,采絢非常,繞尸而飛,家人驅之,竟不能去,歷大半日,殯殮已畢,舁入他院,蝶亦隨棺飛翔,直至靈柩安妥,方始飛出,向西而去。

夫時當臘月,況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當時本家與親眷七十餘人,同皆驚異,謂為不經見聞之瑞。蓋以夫人盛德淨心所感,以表其離此娑婆,生彼極樂之祥,但以世人根機陋劣,特示為蝶,此豈真蝶乎哉。

慶澤述其母之心行大略,祈餘發揮以為世勸。噫,人子揚親之德,固為分所應爾,然揚親之德,而不修德慎行,則更甚於誣親以惡,故孝經以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為孝之終。

如孔孟等,未見敘述父母之德,而天下後世,無不尊其父為聖父,母為聖母,欲表彰親德者,不可不知。世孝如此,可謂極矣,而於親之靈識,無大裨益。

若以佛法論,親在則諭親於道,俾其返迷歸悟,背塵合覺,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親沒則志誠念佛,為親迴向,設祭待客,概不用葷,庶可令親未往生則即得往生,已往生則高陞蓮品,此固如來普度眾生,令複本具佛性之要道。

人子欲報親恩而揚親德者,當終身奉行而廣為化導,其利益唯佛能知,非語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佛學漫畫】禪病

輪迴中的眾生就像是生病的人,每個人都犯有執著的病,...

【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

人人有愛心,社會就能淨化

諸位同修: 現在的社會,需要充分的大愛之心,如果人...

父母恩難報,要盡心竭力孝順父母

有個別同修,認為一個人若不報父母恩,是沒有惡報,這...

【佛學漫畫】寺院的一天

本文以禪宗寺院為范,粗淺闡述寺廟一天場景,所見更多...

父母的累都是為了子女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地主對他的佃戶很好。有一次,...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

喚醒沉睡的心

布朗菲爾普斯是美國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那一陣兒...

割耳救雉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

越只國不可攻伐之因緣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時,摩竭國阿闍世王統領...

【推薦】調伏慳貪得殊勝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又稱竹林精舍...

吃素的30個理由

1.不殺生是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貪生怕死,將...

對逆境的反應和處理方式

快樂的人與憂鬱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對逆境的反應和...

犯邪淫戒後,信願持名還能往生嗎

問: 請問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願持名能往生嗎?...

大安法師對蕭平實若干種淨土著作的辨析

問: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念...

大安法師:往生唯靠彌陀,而密宗要視師如佛,如何看待

問: 昨天聆聽你的開示,頗感受益匪淺,感恩法師。可...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

睡蓮花開的聲音

有時候,最後結局的定奪往往來源於內心的信心。 我們...

【推薦】平常散亂心念佛可以滅罪和往生嗎

問:臨終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 答...

略釋《四料簡》要義

佛教的大綱,不外乎五宗。這五宗是:律,教,禪,密,淨...

把「謝謝」帶回去

誠拙禪師在圓覺寺弘法時,法緣非常興盛,每次講經時,...

向佛陀學習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

【佛教詞典】無明依七事起

【無明依七事起】 p1079 瑜伽五十五卷九頁云:無明依七...

【佛教詞典】起信論直解

(書名)二卷,明釋德清直解。其自序曰:賢首舊疏,科...

【視頻】護生卡通:拒絕皮草 狐狸浣熊的悲歌

護生卡通:拒絕皮草 狐狸浣熊的悲歌

【視頻】你是真的在念佛嗎(道證法師)

你是真的在念佛嗎(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