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寬運法師  2019/07/29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信因果

為什麼會不信因果呢?就是因為愚癡的關係,所以不相信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此,佛教導我們說,只要我們深信因果,好好地念佛,將來便能成就佛果,如果不好好地學佛、念佛,不相信善惡報應的道理,亦不相信人死了以後,會六道輪迴,會轉世再生,如此便會永遠受苦,而且沒有解脫之日。

二、世世子孫,代代相承,延續邪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經常說:爺養父、父養我、我養兒,這樣循環不息地繁衍下去,但是不信因果的邪見,並不是今生才有,而是多生多世累積下來的。因為愚癡的關係,一般人都不相信因果,而且不守道德,心胸非常的狹窄,想法也非常的異常,沒有辦法建立善良的觀念,也沒有人告知因果報應的道理,因而造惡種罪。

佛說這些都是自己招來的業報,要自己承受。如果我們有這樣的邪見,可能是從上一輩就不相信因果而延續下來的,不過既然現在知道了就要改。不但自己要改,而且也要讓別人改,讓別人也明白因果的道理,不要再犯錯、再造新業。

三、不悟無常的道理

世間上很多人不但不信因果,而且無法體悟無常的道理。其實,生死是永恆的必然之道,有生就必有死,生生世世相傳相繼。生死是從前世的業力繼承下來的,生命無法長保,但是人們卻不能了悟生死無常的真諦。即使有人講解,但卻很少人相信,並依著這因果道理去專心求道,所以永遠得不到如去如來、不生不滅的道理。

四、因為三毒而失去佛道

三毒即貪、嗔、癡。人們因為愚癡昏暗,不信佛的教法,多是違反道德,貪著眼前的快樂,執迷不悟,沉迷於貪慾之中;又或不知道德,沉迷於瞋恚、愚癡、貪慾之中,好像墮入大海里面,不得而出,反而樂在其中,縱情、縱欲,不知覺醒、不求出離;死了以後還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這些眾生是何等的可憐!

五、因恩愛故障礙修道

《維摩經》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因為愚癡的關係,造成痛苦的根本與來源。由於太恩愛了,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妻至親,生離死別的時候,內心極度的哀痛,互相的哭泣、哀嗚。生前無限的留戀與眷念,朝朝暮暮,年復一年,希望長久不分,由於不懂無常的道理,就會受盡恩愛的纏縛,失去親情的苦痛,永遠無法解開,直到老死,離開人世。

六、造惡受苦

人由於太過貪愛、執著妻子兒女,縱欲放任,不能自拔,即使學道,亦無法改變這根深蒂固的習性,所以說學道的人很多,悟道的人卻非常的少。世間上的人,不論尊卑上下,亦不論貧富貴賤,由於不明白煩惱、痛苦的來源,大都是煩惱重重、焦慮不安的。

因此,一個修行的人就應該從這些毒苦中自拔,拔除之後,就不必再受同樣之苦了。這就是釋迦佛所說的六種愚癡之苦。

雖然今天大家都懂得上述的道理,不過現實生活中,苦實在非常之多,不但有六種苦、八種苦,還有無量無數的苦。有財苦、無財也苦,求財更苦,從出生開始就苦,有了兒女後還是苦,等他們成家立業了,還擔心著下一代的前途,很少為自己打算一下。

所以說,人生苦多樂少,因此唯有靠念佛的力量,才能真正解脫此種種的苦。可惜世人無法了解佛所講的教法,仍然以苦為樂,因而枉受輪迴。如果能明白佛所說的道理,相信任何人,都會放下屠刀,痛改前非,回頭是岸,從痛苦的此岸過渡到清淨的彼岸。這才是我們念佛人所應該追求的、真正的目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

面對被傷害時的態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 曾經,佛陀也遇到迫...

宣化上人:了生死才是最要緊的

持名念佛是末法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法門,所以現在一般人...

尊者阿姜曼治療弟子們身心疾病的方法

當尊者阿姜曼住在清邁的時候,生了好幾次病。如果依賴...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問: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覺長老答: 生死事...

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

不讓孩子受苦,以後他就很苦

人不會養孩子時,就會溺愛。什麼苦都不讓孩子受,乃至...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這個壽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看《阿彌陀經》說,他的壽命是彼佛壽命及其人民,...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靈

神秘現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會發生,只...

健脾和胃祛濕氣的扁豆

春天慢慢進入尾聲,夏天正式登場,濕氣重的體質,可以...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

問: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淨業行人應如何修功德? 答...

【推薦】我從前生的妄想而來

清朝有一個居士叫王鼎實居士,這個居士從小就很聰明,...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雜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

心中要有陽光

心中有佛,見的都是光明,說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見...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從醫學角度談臨終三要

在醫院重症監護室(ICU)中,接觸最多的莫過於生死別離...

王雷泉教授談禪悟人生

去年底,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

宏海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一講) 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同修們,大家請合掌...

唱著無涯歌,走向極樂國——新羅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新羅人,西元617年生,20歲時剃度於黃龍寺,...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場大饑荒,都...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

把厭離心徹底地提出來

原來我在佛學院講淨土課的時候,比較年輕的學生說,哎...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

【佛教詞典】四覺

為大乘起信論所說四種不同覺知之證悟階段。即:(一)本...

【佛教詞典】五種隨護加行

【五種隨護加行】 p0274 瑜伽四十六卷九頁云:云何菩薩...

【視頻】慧律法師《有事是凡夫,無事是聖人》

慧律法師《有事是凡夫,無事是聖人》

【視頻】悟道大和尚念佛

悟道大和尚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