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云何說諸法如幻

永明延壽禪師  2019/07/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云何說諸法如幻

問: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復說諸法如幻?

答:了境是心,萬法奚有?以依心所起,無有定體,皆如幻化,畢竟寂滅。《寶積經》云:「爾時世尊告幻師言:‘一切眾生,及諸資具,皆是幻化,謂由於業之所幻故。諸比丘眾,亦是幻化,謂由於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眾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無非是幻,因緣和合之所幻故。’」又教中總明十喻,如幻、如化、如夢、如影等,此是諸佛密意,破眾生執世相為實,起於常見。世間共知幻夢等法是空,則不信人法心境等,如幻夢亦空,所以將所信之虛,破所信之實,令所信之實,同所信之虛。然後乃頓悟真宗,遍一切處,心內心外,決定無有實法建立。

《大莊嚴論》云:「我昔曾聞有一幻師,有信樂心,至耆闍山,為僧設會。供養已訖,幻尸陀羅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在大眾前,抱捉此女而鳴吮之,共為欲事。時諸比丘,見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無慚人,所為鄙褻,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時彼幻師,既行欲已,聞諸比丘,譏訶嫌責,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支節,挑目截鼻,種種苦毒,而殺此女,諸比丘等,又見此事,倍復嫌忿:‘我等若當知汝如是,寧飲毒藥,不受其供。’乃至爾時幻師,即捉尸陀羅木,用示眾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於彼木中,有何欲殺?欲安眾僧身故,設此飲食。欲令眾僧心安故,為此幻耳。願諸比丘,聽我所說。豈可不聞佛於修多羅中,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我今為欲成彼語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無壽無命。識之幻師,運轉機關,令其視眴俯仰顧盻,行步進止,或語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實無我。’」

《華嚴經》頌云:「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諸業從心生,故說心如幻,若離此分別,普滅諸有趣。譬如工幻師,普現諸色像,徒令眾貪樂,畢竟無所得。世間亦如是,一切皆如幻,無性亦無生,示現有種種。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無眾生。眾生及國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無餘,一切皆如幻。幻作男女形,及象馬牛羊,屋宅池泉類,園林華果等。幻物無覺知,亦無有住處,畢竟寂滅相,但隨分別現。菩薩能如是,普見諸世間,有無一切法,了達悉如幻。眾生及國土,種種業所造,入於如幻際,於彼無依著。如是得善巧,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普現大威力。」

又《入法界品》,時童子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一切眾生皆幻住,業煩惱所起故;一切世間皆幻住,無明有愛等展轉緣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一切眾生生滅老死憂悲苦惱皆幻住,虛妄分別所生故;一切國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一切聲聞辟支佛皆幻住,智斷分別所成故;一切菩薩皆幻住,能自調伏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是以凡夫盲無慧目,妄取前塵男女等相。如幻化法,但誑心眼都無實事。皆業識心動,起見現相,意識分別,強立我人自他差別。若能識幻,方悟前非,終不於空而興造作。又此幻法,人多錯解,執一切法如幻如化,便作空無之見。如方廣外道,立空無為宗,不知實義。

故《華嚴論》云:「了如幻法,是堅固義。」 言堅固者,即是常住義,豈可作空無之解?故知此幻即真,幻不可得。無幻之幻,名為幻法。絕見之見,方名見幻。

問:諸法不真,各無自性,剎那變異,故稱為幻。佛身常住,豈稱幻耶?

答:諸佛略有二身:一真實身,二方便身。以眾生有不見如來真實身故,示方便身,令入真實。若悟入時,即方便身是常住體,了幻不可得故。

所以《鴦崛魔羅經》偈云:「如來所變化,眾生悉不知。如來所作幻,眾幻中之王。大身方便身,是則為如來。

問:一切法如幻,云何有垢淨能所對治?

答:只為如幻,故垢淨不定,由心回轉,凡聖法生故。《思益經》云:「垢法說淨,見垢實性故。淨法說垢,貪著淨相故。」又《莊嚴經論》云:「問:‘若諸法同如幻,以何義故,一為能治,一為所治?’偈答云:‘譬如強幻王,令餘幻王退,如是清淨法,能令染法盡。’」

所以《圓覺經》云:「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諸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

釋曰:珠中無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無五趣之身,隨業而現,迷珠者執珠中實色,昧性者認性內虛身。法喻皎然,真偽可驗。

問:入此宗門,云何了一切法如化?

答:以萬法無體,名相本空,無而忽有,名之曰化。

《大智度論》問云:若一切法皆空如化,何以故,有種種說法別異?答曰:如佛所化,及餘人所化,雖不實,而有種種形像別異,夢中所見種種亦如是。人見夢中好惡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如鏡中像,雖無實事,而隨本形,像有好丑,諸法亦如是,雖空而各各有因緣。

如佛經中說,於是化法中,有聲聞變化,有辟支佛變化,有菩薩變化,有佛變化,有煩惱變化,有業變化。又云:如化者,化主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無有實。人身亦如是。本無所因,但從先世心,生今世身,皆無有實。以是故諸法如化。

故知一切法,皆從心生,悉如幻化。雖幻化不實,亦可作善惡之因緣,受升沉之報應。不可生於斷見。但了體虛,莫生取捨。

以眾生無性即空,故在凡不凡;以法身隨緣,故處聖非聖;又以眾生緣成似有,故聖不是凡;以法身常住不變,故凡不是聖;則真俗一際,染淨恆分,凡聖兩途,生佛無異。如是鎔融,方明一心佛性。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佛者是覺,人有靈知之覺。今第一義空,與之為性,故名佛性。非情無覺,但持自體,得稱為法。今真性與之為性,故名法性。故云假說能所,而實無差。云何無差?同一性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

摩尼寶珠其實就在你內心當中

這個直下承當在禪宗裡面是很強調的。因為我們習慣跟妄...

只偷一次

石屋禪師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暢談之下,不覺天色已...

傳喜法師:方便開顯識佛性

請問真實的佛法在哪裡,是在你那裡還是在我這裡,在哪...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大安法師:「諸法實相」如何理解

問: 諸法實相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諸法實相是從...

這個就是斷除淫機的方法

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天然排毒的六種水果

不少女性朋友們都喜歡吃水果,因為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

有這樣的姿態才叫學佛

到佛門裡來,第一個破的就是這個我,就是為破這個我來...

秋季最佳的5種潤肺止咳食物

1、柿子 中醫認為,柿子性寒味甘微澀,歸肺、脾、胃、...

兒女「五不怨」與父母「七不責」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請您試...

既需面對時,就勇敢承擔吧

修行者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浪費在閑扯淡上

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僅僅是閱讀而已...

修福與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

素食之妙

當今素食話題越來越熱門。或為健康,或為環保,或為保...

妙蓮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說命第一,我說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長苦痛多。...

佛度眾生喻

過去有一位名叫須彌羅的比丘,言談詼諧幽默。有一次,...

【圖】虛雲老和尚120年的傳奇人生

虛雲老和尚誕於1840年,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

【推薦】疾病與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屬人之所遭,...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慧律法師:摧毀「自我意識」的空間

如果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世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我們...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

【佛教詞典】有望生為三種緣

【有望生為三種緣】 p0554   瑜伽十卷十頁云:問:雲...

【佛教詞典】五辛

五種帶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

【視頻】觀音禮讚(佛光山)

觀音禮讚(佛光山)

【視頻】八大宗派是哪八宗

八大宗派是哪八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