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2019/07/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眼,能見色者是;耳,能聞聲者是;鼻,能嗅香者是;舌,能嘗味者是;身,能感觸者是;意,能知法者是。

4、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5、五蘊:色、受、想、行、識。

6、四緣: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

7、三藏:經藏、論藏、律藏。

8、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9、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

10、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不睡臥高大床褥,不非時食八法。

11、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12、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13、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14、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15、七菩提分:擇法菩提分、精進菩提分、喜菩提分、輕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捨菩提分。

16、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17、四聖諦:苦,即世間是苦果;集,即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滅,即解脫與證果;道,即離苦的道路。

18、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19、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20、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21、三學:戒即戒律,定即禪定,慧即佛教教義。

22、二諦:真諦、俗諦,此為佛教基本原則。

23、四攝: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24、四無量心:慈無量心,即願人得樂;悲無量心,即同情他人;喜無量心,即看別人離苦得樂,心生歡喜;捨無量心,即捨去執著。

25、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26、六度:施度、戒度、忍度、精進度、禪度、慧度。

27、三資糧:信、願、行。

28、四大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

29、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30、佛教八宗:律宗、三論宗、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真言宗、禪宗、淨土宗。

31、十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法界、人法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

32、三壇大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

33、六家七宗:道安的本無宗;竺法琛、竺法汰的本無異宗;支道林的即色宗;於法開的識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慜度、竺法蘊、道恆的心無宗;於道邃的緣會宗。

34、佛三身:法身、報身和應身,以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為應身,因佛據此三種德性,三身即成一佛,一佛具此三身。

35、四大金剛: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36、八部眾:天、龍、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阿修羅、摩呼羅迦。

37、八不中道: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三自性: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

38、五教:小乘教、權教、終教、頓教、圓教。

39、十宗:我法俱有宗、法有我無宗、法無去來宗、現通假實宗、俗妄真實宗、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絕宗、圓明具德宗。

40、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問: 西方極樂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現在。雖然遇...

為何念佛人要到臨終時,才能見佛來迎呢

問: 佛是無處不在的,那為什麼念佛人要到臨終往生之時...

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問: 怎麼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麼? 大...

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

問: 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十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

略談學佛大要

學佛法宜慎始要終。古人云:打頭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佛門敲鐘的含義

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

為什麼學佛的人不算命呢

為什麼學佛的人不算命呢?算命已經低級了,你讀三年級...

朱斐:與大學生談如何學佛

今天,欣逢貴社(指普覺學社)第二屆第二次社員大會,...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

佛學常見辭彙(五畫)

【去執】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

六因、四緣、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

佛法僧為什麼稱為「三寶」

佛法僧三種為什麼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說:能統領百萬大軍的人,沒有什麼偉大;一個人能...

北宋宰相張商英的學佛奇緣

張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經歷有點奇特。他原來對佛...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

【佛學漫畫】八閑暇+十圓滿

珍惜暇滿,不要去做無意義的事情...

尸婆羅尊者本緣

過去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城中有一位月...

【推薦】把快樂的果報迴向淨土

我們講到實相的義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

肉食讓我們把健康拱手相送

所謂肉食,病菌尸毒寄生蟲。 不論是什麼樣的肉類,在...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毘舍離國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向諸比丘...

真能念佛,即是現前修行六度萬行

漢傳大乘法門裡面所講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

東林高賢記——佛馱跋陀羅尊者

佛馱跋陀羅尊者,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其塔現存廬山東...

要讓孩子吃苦,不要溺愛小孩

現在的小孩都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

【佛教詞典】能緣斷

(術語)斷惑四因之一。滅能緣之惑,而所緣之惑,自然...

【佛教詞典】無關普門

(1212~1291)日本臨濟宗僧。信濃(長野縣)保科人。...

【視頻】世紀本煥

世紀本煥

【視頻】《禪行法想經》楮訾念誦

《禪行法想經》楮訾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