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智圓法師  2019/06/12  大字體  護眼色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段問答:

了凡對業果的道理還不甚明瞭。他進一步請問:「孟子說‘求則得之’,求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上。我能理解道德仁義,力行就能求到,可是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他的錯誤是把內、外分開,認為內可求,外不可求,他不知道:總的異熟果報,功名、財富等的差別果報,外而器界、內而根身,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業而顯現的。他對業果沒有完整、系統的認識,因此才有見解和行為上的偏差。

學過業果,我們知道,凡是增上生的圓滿、決定勝的解脫,上至佛陀三身、四智、無量相好、淨土莊嚴,統統可以由修習正道而求得,何止是道德仁義可求呢?可見,了凡對深廣的緣起缺乏足夠的認識。

下面禪師為他遣除疑惑:

禪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自己誤解了。」

意思是,你認為:以心只能成就道德仁義,其他則不能創造。你把內心和外境分成兩截,認為功名富貴是心外的法,豈不知這些法也是以心自現的。所以,了凡認為心可以求道德仁義,不能造功名富貴,他對萬法唯心有愚癡。

以下禪師直示唯心立命的妙理:

禪師說:「你不見六祖在《壇經》上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方寸」是指心地。說「一切福田」,則無一遺漏,不論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福田,抑或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佛陀的福田,一切都統歸心地。最妙的是心,一心可造十法界,所以不必在外面找福田,只這心就是福田。能在心田上種植,任何福都可以現前,故說「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注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唯一是內求法,外求等於緣木求魚。實際上,只要一分分消除內在的障礙,所有增上生和決定勝的圓滿都會逐漸顯現。因此,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不應怨天尤人,在心外找出路也不會解決問題,能在心上遣除障礙,一切都會轉變的。

「求在我」,就是在自心上尋求,能在心上積聚因緣,不但內的道德仁義可得,外的功名富貴同樣可得,這叫內外雙得。這種求對於「獲得」是有利益的,叫做「有求必應」。

成功之道,就是順應緣起的規律而努力求證。萬法由心造,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向內成就道德仁義,因上善妙,果上自然顯現功名富貴。我們的心如鏡子,鏡子能擦拭乾淨,淨相自然會顯現的,這叫內外雙得,也就是「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相比之下,外求法的效果如何呢?下面說:

如果不在自身上反省,設法消除苦因、成辦樂因,只是徒然向外追求,本來「求」有它的正道、「得」有它的命數,外求積聚的並非正因,結果只會內外雙失。因此,這種「求」對於「獲得」毫無利益。

現在有許多創富學、成功學,介紹各種方法、技巧,如果是以矇騙、損害他人的方式追求,則內心增上貪瞋癡,失壞道德仁義,以內心失壞,外在必然加深身心環境的痛苦,決定內外雙失。

這個時代鼓吹向外追求,人們都棄舍了反躬內省,因此內心無安樂,外界也失去吉祥,器世界災難頻繁,風不調雨不順,這是內外雙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學會用這五種心讓生活充滿禪意

生活中要有一點禪意,才會幽默,才會開朗。禪,不是佛...

如何從內心尋找幸福

一、如何面對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體不健康...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財之道

中國人每逢過年,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一般的...

療心的藥方

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 溫柔半兩、道理三分、 信行...

善良不僅是美德,而且是護身符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中...

星雲大師《求財富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獲得人間的財富。 因為在...

聖嚴法師: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當我們觀察週遭的人時,常常可以發現,性情暴躁、容易...

與同行們一起賺錢

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曾接到一筆大訂單,就在集團上下摩拳...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惟賢法師《信解行證》

佛教講修行的道路,離不開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呢...

我們為什麼不能虐待動物

一,惻隱之心,是道德的底線,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對...

時時刻刻勿令暫忘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在我們遇到...

福德淺薄之人供養財產,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

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準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

持咒必須有正知正見,若為求神通便是魔見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說,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來破除妄...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當然也包括色界天,這些天人他在...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

佛說吃肉的果報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第八》: 大慧。菩薩摩訶薩。...

大安法師:水火二河白道喻詳解

善導大師舉出了一個水火二河白道喻,這個白道喻非常重...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四種養生補血的乾果

桑葚幹 四種乾果讓你養生補血,桑葚幹是目前水果及其...

死後的去向與臨終處理的關係極大

實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去助念。我進門之後...

二十六刀的故事

在《觀音靈感錄》中有一個公案,也挺有意思。 清代有一...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

佛門素宴悟心境

我獨自在外打拼,經歷不少坎坷,心高氣傲的我,看到周...

【佛教詞典】在世

(雜語)謂佛之存生中也。行事鈔上之一曰:自大師在世...

【佛教詞典】意識界

【意識界】 p1207 大毗婆沙論七十二卷一頁云:問:意識...

【視頻】《心經》演甫居士

《心經》演甫居士

【視頻】容通法師《妙法蓮華經玄義》

容通法師《妙法蓮華經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