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智圓法師  2019/06/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段問答:

了凡對業果的道理還不甚明瞭。他進一步請問:「孟子說‘求則得之’,求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上。我能理解道德仁義,力行就能求到,可是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他的錯誤是把內、外分開,認為內可求,外不可求,他不知道:總的異熟果報,功名、財富等的差別果報,外而器界、內而根身,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業而顯現的。他對業果沒有完整、系統的認識,因此才有見解和行為上的偏差。

學過業果,我們知道,凡是增上生的圓滿、決定勝的解脫,上至佛陀三身、四智、無量相好、淨土莊嚴,統統可以由修習正道而求得,何止是道德仁義可求呢?可見,了凡對深廣的緣起缺乏足夠的認識。

下面禪師為他遣除疑惑:

禪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自己誤解了。」

意思是,你認為:以心只能成就道德仁義,其他則不能創造。你把內心和外境分成兩截,認為功名富貴是心外的法,豈不知這些法也是以心自現的。所以,了凡認為心可以求道德仁義,不能造功名富貴,他對萬法唯心有愚癡。

以下禪師直示唯心立命的妙理:

禪師說:「你不見六祖在《壇經》上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方寸」是指心地。說「一切福田」,則無一遺漏,不論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福田,抑或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佛陀的福田,一切都統歸心地。最妙的是心,一心可造十法界,所以不必在外面找福田,只這心就是福田。能在心田上種植,任何福都可以現前,故說「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注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唯一是內求法,外求等於緣木求魚。實際上,只要一分分消除內在的障礙,所有增上生和決定勝的圓滿都會逐漸顯現。因此,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不應怨天尤人,在心外找出路也不會解決問題,能在心上遣除障礙,一切都會轉變的。

「求在我」,就是在自心上尋求,能在心上積聚因緣,不但內的道德仁義可得,外的功名富貴同樣可得,這叫內外雙得。這種求對於「獲得」是有利益的,叫做「有求必應」。

成功之道,就是順應緣起的規律而努力求證。萬法由心造,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向內成就道德仁義,因上善妙,果上自然顯現功名富貴。我們的心如鏡子,鏡子能擦拭乾淨,淨相自然會顯現的,這叫內外雙得,也就是「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相比之下,外求法的效果如何呢?下面說:

如果不在自身上反省,設法消除苦因、成辦樂因,只是徒然向外追求,本來「求」有它的正道、「得」有它的命數,外求積聚的並非正因,結果只會內外雙失。因此,這種「求」對於「獲得」毫無利益。

現在有許多創富學、成功學,介紹各種方法、技巧,如果是以矇騙、損害他人的方式追求,則內心增上貪瞋癡,失壞道德仁義,以內心失壞,外在必然加深身心環境的痛苦,決定內外雙失。

這個時代鼓吹向外追求,人們都棄捨了反躬內省,因此內心無安樂,外界也失去吉祥,器世界災難頻繁,風不調雨不順,這是內外雙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賺錢很快

如果你是以正當的方式取得財物,你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

像死人一樣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

【推薦】開發內心快樂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樂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

不要在外在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

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

慧律法師: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

心靈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輪...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

心能與佛合,則娑婆轉為極樂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

吃水果也有大學問

入秋後,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絕地推上市面,而且...

非份之財不能要

佛法不離世間法,就生產事業而言,佛法講正業與淨業。...

大安法師:念佛人正確的目標定位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每天繫念佛號這很好,...

營養密度最高的10種蔬菜

營養密度是近年來備受營養學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單位...

虛雲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

修淨土後不讀其他經律這樣對嗎

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

【推薦】在生活中積累福報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會吸引十隻蝴蝶...

聞過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愛面子的動物。就算一個癡癡呆...

信力不夠,心就容易散亂

問: 請教法師,現在念經持咒持名號,均是散亂心,心口...

財富從佈施福業得來

說到財富,簡單地說,一切都從佈施福德而來,從佈施業...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施污垢布 得最勝福

當時舍衛國有一個長者,妻子生一女兒,美秀無雙。她剛...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見別人殺生無法救護,該怎麼辦

問: 見別人殺生,雖想救護,但力不從心,該怎麼辦?...

【佛教詞典】嘉集

(雜語)嘉吉之集會。注維摩經一曰:肇曰:一時,法王...

【佛教詞典】三達

天眼、宿命、漏盡。天眼能知未來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

【視頻】妙境法師《盲者的懇切求法之心》

妙境法師《盲者的懇切求法之心》

【視頻】妙境法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妙境法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