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一誠長老  2019/07/21  大字體  護眼色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們積極地去面對它。

苦並不能代表佛教,苦、集、滅、道四諦才是佛教,佛教告訴眾生人生之苦的目的,是要人擺脫生、老、病、死之苦,讓人超越生命,坦然面對生死。

佛陀在靈山會上,出示手中的一顆隨色摩尼珠,問四方天王:「你們說說看,這顆摩尼珠是什麼顏色?」四方天王看後,各說是青、黃、紅、白等不同的色澤。

佛陀將摩尼珠收回,張開空空的手掌,又問:「那我現在手中的這顆摩尼珠又是什麼顏色?」四方天王異口同聲說:「世尊,您現在手中一無所有,哪有什麼摩尼珠呢?」

佛陀於是說:「我拿世俗的珠子給你們看,你們都會分別它的顏色,但真正的寶珠在你們面前,你們卻視而不見,這是多麼顛倒啊!」

佛陀的手中雖然空無一物,但這正是「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無」中蘊藏了「有」,正因為「空無」,所以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佛陀感嘆世人「顛倒」,因為世人只執著於「有」,而不知道「空」的無窮妙用,總是被外在的、有形的東西所迷惑,而看不見內在的,無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最寶貴的明珠。

同樣的道理,人之所以陷於痛苦之中,是因為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也就是說,人們只看到了外在的環境和境遇之苦,認為它是真實的存在,而沒有看到這些苦終會消失,終會變成「無」的事實。

或者換個說法來講,人們只看到了現實存在的苦,卻沒看到苦的背後所隱藏的「樂」。

人生是苦,不可否認,但人可以超越苦。

和尚給大家提供幾個方法。第一個就是要看淡身外的遭際。當從一種遭際中出來,學會將過往的一切都放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放,直到最後不再為遭遇所苦。

然後還要放空心。把「我」的得失、「我」的成敗都撇開,「無我」就能無苦。

接著,還要學著關注內心的需求。

我們總是把太多的精力用於認識外界、向外佔有和追求,絕少關注自已的內心狀態。和尚希望大家還是多花點心思看自己,不僅要滿足自已的物質所需,也要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精神獲得了滿足,自然不會有多餘的欲求,那大家也就不會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苦。

第三點,要擴大自我。

很多時候,所以心苦,是因為心中有太多計較,過度的佔有,導致生存的空間太過狹隘。人生這條路呢,總是走得越寬越好,大家不妨試著放大心量,把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容納進去,一併消化了,不要讓它在心中堵著掖著,時時令人難受。

還有,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之時,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做事一定要有回頭的心態,一心只知道往前衝,很有可能逾越規範,誤入歧途,最後掉進苦海,賠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頭,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止步。

另外,遇到困境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要將苦難當成生命中理所當然的遭遇,時刻懷著「自作自受」的心態,安然接受,學會不糾結於福禍,學會安樂。求福避禍是人的天性,可是古人早說過,「福禍相倚」,只想求福而不願遇禍是不現實的,刻意避禍的心態正是痛苦的一種來源。

所以,不必將禍福分得那麼清楚,因為禍福總是在不斷轉化之中的,這種轉化,你不可能左右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就不去糾結,安心以對。

對痛苦的解脫不是逃避,而是換一種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大千世界,百態叢生,人生、善惡、苦樂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可是它們投射在人的內心時,卻如水中之花影,空無一物。

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臨到你身上,不要怨嘆、悲泣,只要明瞭自己所執著的一切不過是臨水照花影,就能拋開心中苦苦的糾結,獲取更廣闊的心靈空間,盡情享受生命之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

如何對治出離心時有時無

學佛要有智慧的觀照。首先對於我們心理的狀態,凡夫眾...

苦難到來時,這時候該怎麼辦

無論什麼人,只要造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報就是...

從施食中學到解脫的方法

佛菩薩慈悲,所以才有施食法門。宋代的時候,不動上師...

同樣的心裡,你為何要充滿煩惱呢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 同樣的心裡,你為什...

獼猴喻

過去有個好賭之人養了一隻獼猴,主人贏錢的時候,回家...

藐視淨土臨終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

人生是苦,化苦為樂

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問: 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

法佈施能得三十二種功德

首先講講什麼是法佈施,所謂法佈施就是佈施佛法,比如...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

親人是「冤家」還是「眷屬」

小的時候在老家,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土地是枷鎖,兒...

念佛與參禪

念佛可往生西方,參禪能明心見性,一般以為這兩種法門...

喝臘八粥的因緣

今日諸位啜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

別傷害自己

如果你的敵人,在他的勢力領域中傷害你;你又何必心中...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

守金不舍墮蛇身

久遠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個很喜愛黃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一、《圓覺經》: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

錢要放在哪裡才保險

很多人都知道,把錢放在自己家裡並不保險,因為可能會...

拋棄阻礙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種累贅,總是會在不適當的時刻讓你感到無奈和...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

學佛之人所作所為,必須高出平人之上

若欲化人,必須自己實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實行,尚不...

阿彌陀佛這個願發得太及時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很重要啊,這個願發得是太及...

【佛教詞典】於一切種不作惡

【於一切種不作惡】 p0749   瑜伽十七卷五頁云:云何...

【佛教詞典】法號

(一)又作戒名、法諱、法名。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

【視頻】大安法師《善辯的提婆》

大安法師《善辯的提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