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一誠長老  2019/07/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們積極地去面對它。

苦並不能代表佛教,苦、集、滅、道四諦才是佛教,佛教告訴眾生人生之苦的目的,是要人擺脫生、老、病、死之苦,讓人超越生命,坦然面對生死。

佛陀在靈山會上,出示手中的一顆隨色摩尼珠,問四方天王:「你們說說看,這顆摩尼珠是什麼顏色?」四方天王看後,各說是青、黃、紅、白等不同的色澤。

佛陀將摩尼珠收回,張開空空的手掌,又問:「那我現在手中的這顆摩尼珠又是什麼顏色?」四方天王異口同聲說:「世尊,您現在手中一無所有,哪有什麼摩尼珠呢?」

佛陀於是說:「我拿世俗的珠子給你們看,你們都會分別它的顏色,但真正的寶珠在你們面前,你們卻視而不見,這是多麼顛倒啊!」

佛陀的手中雖然空無一物,但這正是「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無」中蘊藏了「有」,正因為「空無」,所以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佛陀感嘆世人「顛倒」,因為世人只執著於「有」,而不知道「空」的無窮妙用,總是被外在的、有形的東西所迷惑,而看不見內在的,無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最寶貴的明珠。

同樣的道理,人之所以陷於痛苦之中,是因為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也就是說,人們只看到了外在的環境和境遇之苦,認為它是真實的存在,而沒有看到這些苦終會消失,終會變成「無」的事實。

或者換個說法來講,人們只看到了現實存在的苦,卻沒看到苦的背後所隱藏的「樂」。

人生是苦,不可否認,但人可以超越苦。

和尚給大家提供幾個方法。第一個就是要看淡身外的遭際。當從一種遭際中出來,學會將過往的一切都放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放,直到最後不再為遭遇所苦。

然後還要放空心。把「我」的得失、「我」的成敗都撇開,「無我」就能無苦。

接著,還要學著關注內心的需求。

我們總是把太多的精力用於認識外界、向外佔有和追求,絕少關注自已的內心狀態。和尚希望大家還是多花點心思看自己,不僅要滿足自已的物質所需,也要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精神獲得了滿足,自然不會有多餘的欲求,那大家也就不會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苦。

第三點,要擴大自我。

很多時候,所以心苦,是因為心中有太多計較,過度的佔有,導致生存的空間太過狹隘。人生這條路呢,總是走得越寬越好,大家不妨試著放大心量,把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容納進去,一併消化了,不要讓它在心中堵著掖著,時時令人難受。

還有,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之時,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做事一定要有回頭的心態,一心只知道往前衝,很有可能逾越規範,誤入歧途,最後掉進苦海,賠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頭,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止步。

另外,遇到困境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要將苦難當成生命中理所當然的遭遇,時刻懷著「自作自受」的心態,安然接受,學會不糾結於福禍,學會安樂。求福避禍是人的天性,可是古人早說過,「福禍相倚」,只想求福而不願遇禍是不現實的,刻意避禍的心態正是痛苦的一種來源。

所以,不必將禍福分得那麼清楚,因為禍福總是在不斷轉化之中的,這種轉化,你不可能左右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就不去糾結,安心以對。

對痛苦的解脫不是逃避,而是換一種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大千世界,百態叢生,人生、善惡、苦樂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可是它們投射在人的內心時,卻如水中之花影,空無一物。

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臨到你身上,不要怨嘆、悲泣,只要明瞭自己所執著的一切不過是臨水照花影,就能拋開心中苦苦的糾結,獲取更廣闊的心靈空間,盡情享受生命之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是苦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無論...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義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遠完美的東西,就像你認為自己已經...

誦此八事,進趣菩提,速登正覺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國設首婆羅山的鹿野深林時,有位一百二十歲...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

人都在為什麼而奔忙

有一次,我到繁華的首都北京出差,晚上路過一座天橋,...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念佛的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

感應道交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

這些殺生的場所都不會有吉祥的事情

我們看現在世間的眾生,殘酷無情地殺害生靈,引取無厭...

如何獲得佛法正見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見作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寄於殘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

他頭頂智慧光,行走撼寰宇,攝念佛人行歸淨土

他曾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第二王子,與父共同發願建立淨...

佛教的生命觀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佛教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最值得懷念的近現代高僧們

他們致力於振興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艱險。他們曾經...

慧律法師《業與無明》

芸芸眾生,一念無明,遮掩自性,困惑造業,由業受苦,...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生起厭離心,淨業才容易成功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三資糧,其中願即厭離娑婆、欣求...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唐朝法順和尚,是長安萬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順,乃社...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

聖嚴法師:從有變成沒有

無常的意思就是,沒有的能夠變成有,可是相對來說,有...

【推薦】魚的真相:不是用來吃的

與我們所認為的恰恰相反,魚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保...

智慧和勇氣戰勝污點

讀初中時,美術老師請來市里的一位老畫家,在課堂上為...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

【佛教詞典】智炫

隋代僧。益州(四川)人,俗姓徐。生卒年不詳。年少出...

【佛教詞典】念聲是一

(術語)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導之觀念...

【視頻】慧律法師《神識妄動受業力因緣牽引轉變》

慧律法師《神識妄動受業力因緣牽引轉變》

【視頻】淨界法師《佛陀為何要剃度醉酒的婆羅門》

淨界法師《佛陀為何要剃度醉酒的婆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