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修行文章(第6頁)  【隨機推薦】

一切時一切處,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拜了...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

從龍樹菩薩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印度到中國,對弘揚大乘佛教貢獻最大的...

四個次第引導你離苦得樂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是安樂的,但是如何能夠安樂而住呢...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後悔」

某天,有一位學僧前去請教雲居道膺禪師,他問道:弟子每做...

修行之秘訣--一向專志

一向專志是有成就的菩薩之修行秘訣。大乘經典講阿鞞跋致不...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要很...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

隨時隨地防護心念

怎麼樣防護呢?佛告訴我們防護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們受三...

《一函遍復》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

如何與佛願相應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具...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約同...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求行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不了...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還...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深深...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四種...

修行很簡單,大道至簡

人修道,壞在一個要自己好上。什麼都想要最好。比如問求子...

如何快速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

問: 如何快速地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固的信心,內心深處...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

如何判斷發心的大與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不證...

世間四種可貴之人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有四種修...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實多半是魔境

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逼迫...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覺到...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

修行人應斷除淫慾

一、龍樹菩薩開示修不淨觀: 《中觀寶幔論頌》雜說品第二...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

戒定慧在一念間

居士到寺院是為了學習佛法而來,為了修行而來。修行就是修...

一門深入,不要貪大貪多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者,...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生命...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有名...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我們眾生的煩惱,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貪煩惱重,有些人...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這一條同樣是告訴我們:面...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身體...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問: 禪宗在佛教歷史上,有其激進的一面,不喜歡一級...

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

一切業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們談到了禪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

修行就要斷欲去愛嗎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正知...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第一...

二十四種入魔之因

魔分四種: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第一種魔稱為煩惱...

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是布...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

得到臨終正念的三個重點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門可以來修學,古德把整個大乘佛...

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我們可以把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見山是山,...

佛法中的「勤儉寬和」

我書房牆壁上掛著一副勤儉寬和,是一位出家法師的墨寶,這...

修行是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

修行人要遠離六種顛倒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 縱發善心...

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師那...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問: 《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

要想修行,必須先清淨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剛經》,你體會到佛怎麼樣來善護念、善付囑...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去...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問: 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自...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只和...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知身...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離世間證菩提,怎見如來...

六根門頭無人用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現現...

正智正念隨緣住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游化至跋只國,淨住鞞捨離的庵羅園中。 ...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

如何鍛煉我們的心

今天講的題目是「鍛煉心」,也就是討論怎麼來鍛煉我們的心...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也不是修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只...

虛雲老和尚除夕普茶開示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常住...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人已...

佛法的修學要先修心再修相

詐跟誑的共同點─都是創造一個假相來欺騙別人。我們一般的...

降伏自心的秘決

當今時代,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時地接觸到...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裡頭...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

攀緣心要如何消滅它呢

(一)【楞嚴經】所要對治的就是攀緣心:這個攀緣心怎麼要...

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是無...

學佛之人所作所為,必須高出平人之上

若欲化人,必須自己實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實行,尚不專指...

漫談日常修行

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視妄...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但...

戒為無上菩提本,修行應一門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故,...

如此修行毫無意義

拜佛燒香 不斷惡因 求佛改命毫無意義 賺錢積蓄 不行善...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

修行人不可耽樂睡眠

若菩薩,懶惰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名為犯眾...

略釋《四料簡》要義

佛教的大綱,不外乎五宗。這五宗是:律,教,禪,密,淨。...

學佛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蕅益大師開示曰: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

要做老實人,勿學口頭三昧

東林寺每逢法會繁忙時,會有許多開車的師傅在寺門外候著,...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陰騭文》,印光大師非常重視這篇文章,它講到文昌帝君生...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緣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一位...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種。現在講一個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國時...

有障礙才能考驗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時,坐了三年的監獄,在監獄裡每天受持...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發上...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境...

海山長老談淨土法門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長老安詳示寂,世壽86歲。長...

八因三緣,修一個圓滿的福德身

如果我們的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這一生修...

怎樣修六波羅蜜

問: 末學學佛知識淺薄,以六波羅蜜布施、忍辱開始,...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弟子...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話:...

衣食之中無道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法愛法執是修行的障礙

法愛,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

修空觀的三種觀法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去用...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而今...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如...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謂...

惟賢長老《實修問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與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

修行從點滴開始

一切眾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輪迴,連豬貓狗都包括在內...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床...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就...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願...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

修白骨觀的三個階段

白骨觀即觀想人的身體成為白骨的修法。貪慾熾盛的眾生...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個叢...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件事...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候,...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有早...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處理...

當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無明生死的根源就是當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遊十方,盡了...

修行人著魔的主要現象

一、共修時的魔事 修行人發生魔事時會有那些現象出現呢?...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專注做事少成見

在修行中我們的智慧是因為我們的成見給障礙了。要想開發我...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應該...

修行時要先「調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環境作保證,如安定的社會和清淨的道場,...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單...

多學習在逆境中念佛

人說世間的境緣,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緣。以這個痛來說,不論...

勇於對抗自己的煩惱習氣

真正的修行並不容易,多數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對抗習...

修行人沒有障礙

在東林寺念佛堂外,聽過一位師父和大家講他出家的感想,修...

話多心散亂

還記得剛學佛時,一位居士說了一句讓我印像極為深刻的話,...

時時修正我們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會有後來...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 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是...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頭,...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讓大...

不要跟著感受走

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麼感...

佛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

以下引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作為學人發願的目標。閱後應生...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一千...

學佛是為了修心

進佛門是為了修行,不是旅遊,例如,以前有人辦禪定營,帶...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我們修行也很痛苦,要減少休閑的時間來聽課,減少休閑的時...

不入心的「修行」

當我們朝著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態,更別忘記內在的重心...

一邊掙扎,一邊念佛

我每天功課不缺,禮佛,誦經,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

淨土者的「夾雜」

有自以為學淨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謂淨土之讀經只能讀一部...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不可...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經和...

蓮池大師的自規自警

提起蓮池大師,大概在佛門弟子中沒有幾個不知道他的鼎鼎大...

每日積陰德的方法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

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

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

學佛先克己慎獨

慎獨出於《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

生活中的修行

一、 從國王的三個問題說起 俄國的托爾斯泰有一篇很有名...

居士怎樣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親閑聊。當談到居士時,這位父親氣哼...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

五種修行心態錯不得

佛教是個重實踐,重自力的宗教。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

修悟的六原則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

擁有「正見」,也就擁有快樂

佛法的修習違逆我們的習氣,真理違反我們的慾望。因此...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換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人生的三條主線和一個目標

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不過靠三寶...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為佛教的居士,我們應該怎麼起床呢?起床的時...

復有七法,令法增長

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樂於少事。不好多為。...

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

檢視自我,清楚專注地活在當下

午後的陽光穿透深色窗簾,投射在雲來寺的會客桌上,照映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

一切修行人必讀——印光大師悲心慈語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

積極主動的去行善積德

大家留心世間,常可以發現有的人,福報來臨的時候,擋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