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如瑞法師  2015/06/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們特別聰明,可以幫他幹一些活。但遇上饑荒年了,沒那麼多東西給猴子吃。養猴子的人就對猴子們說:現在鬧饑荒,只有榛子給你們吃,每天七顆,早晨四粒,晚上三粒,這樣就可以度過饑謹年了。於是來給猴子們分配食物,但猴子們躁動不安,表示抗拒。這個人就想:這樣交代不了,但也沒更多的東西給它們吃啊。他特別聰明,想了一個辦法,說:「這樣吧。早晨四粒,晚上三粒滿足不了你們,那就早上三粒,晚上四粒。」他這樣去分,猴子們就都滿意了。

這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由來。

從這個寓言當中,我們能體會到:眾生都是喜歡加法的,今天有了還不夠,明天還希望再增加,一天要比一天增加。但修行人,恰恰相反,我們都是希望減少的。東西越少越好,煩惱越少越好……我們剛出家的時候,老法師就諄諄教誨我們說:「我們修行人,就是要學減法。天天要減少習氣毛病的。」所以說到修行,說難也不難,因為我們無非是要去除自己不合理的習氣毛病,學會不要被物所轉,被境所惑。我們比較鈍根一點的,最好立個目標:今年一年,要改掉幾條毛病,這一個月要試著對治哪些習氣。

佛在《法句經》裡說:

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

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

在《四分比丘尼戒本》七佛略教誡中,拘留孫佛的教誡偈也有說,雖說法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譬如蜂採花,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

不違逆他事,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所以,我經常鼓勵那些初學者說:當你勇敢的剃髮染衣,搭上袈裟,準備要走這條修道之路的時候,就要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我一定要做一個好佛子,做一個好出家人。不斷的糾正自己的習氣毛病,讓我的身行,要安住於佛法的正道上。讓這顆心慢慢得到淨化。

我們翻開佛的經典,看看每尊佛的教誡,無非都是告訴我們,修行一定要落實在實處,用佛的法,不斷地改變自己。如果只是知道了,不認真的去修是沒用的。

就如拘留孫佛的這兩首偈,如果我們去認真地思惟,認真地修。慢慢就能讓自己的行為和心地純真。得到修道的利益。

希望各位,好好地檢點一番自己,看看我是不是把所學所聞的佛法都落實在修行當中了。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夢參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禮拜時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

宣化上人:不要為「我」著想

我因為沒有自私心,沒有一個自己,不願意有自己,所以...

【推薦】因地發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報

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這個是講到我...

佛陀開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許多學佛修行的居士們,在思維上犯著一個毛病,那就是...

專修、圓修、雜修、正行、助行

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

定時定量定課堅持不斷

從現象上來講,從緣起上來講,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沒有修...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

心念雖難控制,但並非不能控制

寺廟裡常有專門組織的茶湯會,用來招待施主和香客,這...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殺生罪過也同樣十足

在欲界眾生的煩惱中,表現的最熾盛的就是殺生和淫慾,...

【推薦】弘一大師:改過十訓

1、虛心: 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

地藏菩薩為何不能讓眾生永取解脫

地藏王菩薩有這種神力,反過來說,應當使一切眾生永取...

把仇恨寫在沙上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

保護好自己,才有資格善待別人

一個禪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

開悟的十個標準

人人動輒談開悟,所謂的開悟,究竟如何?標準是什麼?...

信願稱名退病魔,皈命彌陀獲新生

病苦纏身尋出路,親近彌陀獲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們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惡果報,相信了善惡...

恭敬供養能得五種功德福報

古印度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世...

心開意解(法語短語)

親近善士 學佛依止考察善知識,要有證德像恵能大師這樣...

四種出世的思想

所謂出世就是超過和勝出般世間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無事最可貴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說: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說:...

改形易道,這個是生命的真相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認知到...

【佛教詞典】所作事障

【所作事障】 p0738   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頁云:所作事...

【佛教詞典】受具戒人安置眼見耳不聞處

亦名:受具戒安置立處、安受具戒者所在、受具戒人不得...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四月初一在線答疑》

大安法師《2017年四月初一在線答疑》

【視頻】理悟大和尚《因果報應的定律》

理悟大和尚《因果報應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