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2014/01/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可作佛。」是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作佛。西方淨土,乃要捷門庭,無人不可以修,故為普勸修持。

普勸修持一(惜吾身之實修淨土)

或人問孔子曰:「人有遷家而忘其妻者,有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紂則忘其身。」若以道眼觀之,今人皆忘其身矣。何則?自早晨開目離寢,至夜間就寢閉目,無非塵勞,未嘗暫省吾身,是皆忘其身也。且人之於身,以日言之,莫大於飢渴,必為食飲之備;以歲言之,莫大於寒暑,必為裘葛之備;以終身言之,莫大於死生,而不為淨土之備,何哉?

且若人有百斤之金,猝有大難,不能負挈以行,必捨之而去;若抱金而與之俱死,世必謂之大愚。是皆知此身重於百斤之金也。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捨,而不自愛其身,何哉?

或責以盜竊,或呵以禽畜,則怫然而怒,有至於終身怨憾而不可解者,有至於毆擊而成獄訟者。彼盜竊、禽畜之名,無損於吾身,乃惡之如是,是徒惜吾身之名,而不知惜吾身之實,何哉?且吾身之實者非他,強名曰死,而實未嘗死者是也。人徒見其舍此敗軀而去,乃謂之死,不知捨此則往彼矣。然其所往之處,豈可不預備哉?故西方之說,誠不可廢。

普勸修持二(捨幻修真生淨土)

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以至檯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不問大小,或祖父以傳於己,或自己營造而得,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積累而得,色色無非己物。且如窗紙雖微,被人扯破,猶有怒心;一針雖微,被人將去,猶有吝心。倉庫既盈,心猶未足;金帛已多,營猶未止。舉眼動步,無非愛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僕未歸,已憂其失。種種事務,無非掛懷。一旦大限到來,盡皆拋去。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者乎?靜心思之,恍如一夢,故莊子云:「且有大覺,然後知此其大夢也。」

古人有言:「一日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妙哉此言也!予故用此後兩句添以兩句,而成一偈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但念阿彌陀,定生極樂國。」

蓋業者,謂善業惡業,此皆將得去者,豈可不以淨土為業乎?有了明長老為眾普說,指此身而言曰:「此為死物,其內潑潑地者為活物。莫於死物上作活計,宜於活物上作活計。」餘深愛此語,故常為人言之,凡貪種種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世人雖未能免此,當於營生奉身之中,挪頃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於淨土,乃活物上作活計也。且如汲汲營生,雖致富如石崇,貴極一品,終有數盡之期,豈若淨土之無盡也?

普勸修持三(直脫輪迴修淨土)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以神之來而托於此,其形由是而長,故謂之生;以神之去而離於此,其形由是而壞,故謂之死。是神者,我也。形者,我所捨也。我有去來,故捨有成壞。然則生者非生也。以神之來而形成耳;死者非死也,以神之去而形壞耳。世之人不識其神,徒見其形,乃悅生而惡死,可不為悲乎!且神之來也,何自而來哉?蓋隨業緣而來。神之去也,何自而去哉?蓋隨業緣而去。

業緣者,何哉?其所作者,人間之業,神則隨之而生於人間;所作者,天上之業,神則隨之而生於天上;若作阿修羅之業,神則隨之生於阿修羅;若作三惡道之業,神則隨之生於三惡道。是輪迴六趣,無有出期。

然則神者自無始以來投胎易殼,不得久留於一所。所以然者,何哉?以吾所造之業非久而不盡者,故神之捨於業也,業盡則形壞,形壞則神無所捨,又隨吾今世所造之業而往矣。譬如人造屋宇,必居其中,人造飲食,必享其味,故造如是業,必受如是之報,蓋自然之理也。然則吾今世所為,豈可以不慎哉?欲直脫輪迴,永離苦惱者,無如西方淨土,故不可以不修也。

普勸修持四(觀苦空無常修淨土)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五十亦難矣。雖有至七十者,古來猶稀。人只見眼前老者,不思不待老而去者多矣。況世間無非是苦,但不思省,故不覺知。不稱意時,固為苦矣;如或稱意,亦無多時。父母、妻兒、姻親、眷屬,或疾病死亡,或殺傷離散,或自己大限忽然而至,平生罪惡豈得全無?

且以目前言之,起一不正念,說一不正語,視一不正色,聽一不正聲,為一不正事,無非過惡。況所食者眾生之肉;所衣者亦殺眾生而得。又況所有過惡不止於食肉衣絲,不思則已,思之誠可畏也。自少至老,自生至死,積累既多,纏綿堅固,無由解脫,閉眼之後,不免隨業緣去,杳杳冥冥,知在何處?或墜地獄,受諸極苦;或為畜生,受人宰殺;或生餓鬼,飢火燒身;或入修羅,瞋恨所迫。雖有善業,得生天上人間,受盡福報,依舊輪迴,漂流汩沒,無有出期。唯有西方淨土,最為超脫輪迴之捷徑。色身難得,趁康健時辦此大事,當常作念云:「吾曾自無始以來輪迴六道,不曾知此法門,故不得出離,今日知之,豈可不即時下手?」年高者固當勉力,年少者亦不可因循,命終徑生極樂世界,回視死入陰府見閻王受恐怖者,不可同年而語矣。

普勸修持五(二喻勸修淨土)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狼狽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覓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途。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予一相識,平生多殺魚之罪,晚年得疾,有似中風。予憐其罪惡疾苦,乃往見之,勸念阿彌陀佛,堅不肯念,但與予說雜話,豈非為惡業所障?疾病所昏,已不能迴心念善,閉眼之後將奈之何!故修此者,宜急早迴首也。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太蔽也!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唯業緣盡而去耳,故不可不修淨土,以求蓮華中生,而受清虛之身,無極之壽,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

普勸修持六(仗佛力無不往生)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念南謨阿彌陀佛,則變地獄形相為蓮華,亦生淨土。此佛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故能如此。是所謂十念者,乃生前自十聲念阿彌陀佛,非謂身後請人念也。生前自念者,臨命終時,佛與菩薩自來迎接,故必生淨土。身後請人念者,未可知也。經云:身後人為作功果,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報。人何苦不於生前每日十聲念佛,必待死而請人念乎?

又云:譬如鐵石雖重,賴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針雖輕,不賴舟船,江不可渡。蓋謂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淨土;罪惡雖輕,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平生為惡,一日招安,遂為良民,仗佛力而消罪惡者亦復如是。又如蟣蟲萬死萬生,不能一里,若附人身,千里可至。仗佛力而生淨土者亦復如是。切勿疑己有罪惡念佛,而不可以往生;但起見佛得道,還度一切冤親之心,則無不生也。

或云:人平生為惡,殺害眾生,苦虐人民,臨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殺所苦之眾生懷冤枉之心,何時而可解乎?

答云:生淨土得道之後,皆度脫一切冤親,豈不勝冤冤相報,彼此無出期者乎?

普勸修持七(勸進行者功德大)

予為此淨土說,欲勸一切見者聞者廣大其心,以佛之心為心,使人人知之而盡生淨土,當起念云:此法門人若知之,如己知之,豈不快哉!人若不知,如己不知,豈不痛哉!若止於自修,則是聲聞之徒,名為小乘。蓋如車乘之小者,僅能自濟而已,此佛所謂斷佛種者也。能廣勸人者,名為大乘菩薩。蓋如車乘之大者,人我兼濟之。謂此獲無量福報,所以能至佛地也。十方恆河沙數諸佛皆共讚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謂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也。其功德如此,可謂至矣,何所施而不可?故能勸一人修淨土,以此善緣,消釋罪惡可也,增崇福壽可也,莊嚴往生功德亦可也,追薦亡者亦可也。然必至誠發心,無不獲其功果,觀房翥傳可見,其略矣。

況勸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又況使其受勸者,轉以相勸,遞相繼續而不已乎?如是則西方之說可遍天下?苦海眾生可盡生淨土矣。

勸人善道,名為法施,此淨土法門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輪迴,非其他法施之比,故其福報不可窮盡。故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豈可不廣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積無量福報乎?

普勸修持八(勸人修淨土即成就人成佛)

且若人苦饑者與之一食,苦寒者與之一衣,已為大惠。況彼沉淪六道,無有出期。我指示以此法門,使直脫輪迴,受無窮無極之壽樂,其惠豈可窮盡哉?《金剛經》云:「若人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不如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蓋以身佈施者,不免受世間福報,有時而盡。若信此經典,則有悟真性之漸,其為福則無時而盡,所以勝於彼也。以予觀之,豈唯信《金剛經》者如此。若勸人以淨土,其福報亦然。何則?淨土更無輪迴,已不退轉,直至成佛而後已。生於彼者,雖未成佛,乃成佛之階梯。是勸一人修淨土,乃成就一眾生作佛也。凡作佛者,必度無量之眾生,彼所度之眾生皆由我而始。則其福報豈不勝於以恆河沙等身佈施無量百千萬億劫乎?

普勸修持九(化導一切眾生修淨土)

凡受師友之訓誨,恩地之提挈,交遊之禮遇,悉皆告以淨土而為之報。以至與一切人,或有一飯一茶之恩,或一言一坐之接;下至僕隸有事我之勞,凡吾受用處,一切致力者,皆以此告之,使脫離苦海。非唯此耳,凡一切知與不知,識與不識,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淨土。又非唯此耳,釋迦佛在世時,有一國難化。佛言:「與目連有緣。」使往化之,其國人皆從化。人問佛云:「與目連有何因緣?」佛言:「往昔世目連嘗為樵人,於山間驚起一群蜂子,目連乃發善言,云:‘我得道後,盡度此蜂子。’今此一城人者,乃當時蜂子也。」目連發此善言,故為有緣。

由此觀之,非徒於一切人當勸修淨土。一切飛禽走獸,下至蜎飛蠕動之類,凡有形相可見者,吾因見之,皆當為念阿彌陀佛數聲。發善願云:「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盡度汝等。」非徒於有形相可見者如是,其形相不可見者,吾亦當作是念,作是言。如此則吾善念甚熟,於一切眾生皆為有緣,吾上品上生必矣。他時化度,無不樂從者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

心律法師:莫以善小而不為

古人曰: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環顧身邊,...

真信不具,法難入心

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

一門心思先看淨土經典

一般的人,特別是對於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觸佛教,就...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星雲大師:小,不能忽視

一般人皆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世人...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常吃五類食物易傷大腦

一。過咸食物 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成人每天7克...

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問: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方海權...

讀誦《法華經》的24個理由

1. 看看《妙法蓮華經》到底妙在哪裡?智者大師光講這個...

韋馱菩薩的十大願

第一願:修菩薩道願 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義道德的仁。仁字是一個會意字,許慎《...

沒有定的不淨觀是沒有力的

我們不要得少為足。有的人得了一點點修行的好處,就以...

念佛修行會使人消極嗎

現在很多人對淨土法門並不是太了解,看到淨業行人,念...

勇於對抗自己的煩惱習氣

真正的修行並不容易,多數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對...

心中的石頭

雪齋禪師去拜訪藏門禪師。要告辭時,藏門送他到門外。...

應該該如何看待「情」

問: 中國人常常會用血濃於水來表示親情的重要性,親...

現生髮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

不吃肉就很難應酬,該怎麼做呢

問: 請問我從出生到現在已28歲,吃過不少肉,也殺過...

淨界法師:何謂「一心不亂」

問: 《阿彌陀經》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亂,...

對淨土法門要具足這十種信心

《莫道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的第九,修持...

什麼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

沒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以我觀物,萬...

【佛教詞典】說戒散華偈

亦名:散華偈 行事鈔·說戒正儀篇:「彼三五年少比丘持...

【佛教詞典】蒺藜園

(雜語)寺中如法,三寶清淨,則供養於此者,可得無量...

【視頻】淨界法師《乞丐本具的家產》

淨界法師《乞丐本具的家產》

【視頻】妙境法師《學習佛法也是各式各樣的因緣》

妙境法師《學習佛法也是各式各樣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