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星雲大師  2015/08/07  大字體  護眼色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求行」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

參禪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慾、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

第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在世間做人處事,不要害怕困難挫折,有時太容易、太順遂,容易驕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從艱難困苦裡完成目標,反而不會遭致嫉妒、障礙。所以,「處世不求無難」。

第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發心學道,不要要求沒有障礙;沒有一點障礙、干擾、困難,容易輕忽所學,做人就會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艱難,越懂得謹慎從事。所以,「究心不求無障」。

第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不堅。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要怕魔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難有時候也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所以,「立行不求無魔」。

第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我們無論是讀書、創業,或是從事任何工作,不要急於成就,太容易成就,則志願不堅,很容易遭致失敗,所以,「謀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與人交朋友,不要處處想到要別人幫忙我、有利於我,這種自私的心態,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與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樣給別人快樂、給人歡喜、給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損道義。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與人相處,不要要求別人凡事聽命於我、順從我,事情太過順心如意,則容易剛愎自用。所以,「於人不求順適」。

第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幫助別人,不要企望人家報答我。望人報答,那不是布施,是貪慾;既然布施,就要無所求,無所求的無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見利不求爭分,利爭分則此心妄動。

見到人家有了好處、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隨喜心,為人家歡喜、祝福,這樣就不會癡心妄動。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壓抑,不要急於辨白、申訴,否則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夠吃得虧、看得破、放得下,有時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業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

【推薦】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

問: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絕法、絕交? 濟群法師答:...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

如何自我充實

有人說,時間是最公平的,不管賢與不肖,每個人的一天...

讓外境成為自身成長的力量

我們一個人出生在這世間,生活週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星雲大師《旅行出遊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經常聽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星雲大師《向阿彌陀佛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每天來到您的座前,以極為恭敬虔...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吃粥有十種好處

粥有十利,這十種好處是: 一、資色,吃粥有益於身體...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

星雲大師《義工與志工》

時代進步了,人類的心靈文明也跟著提升了!有的人化私...

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

問: 1.對於家裡患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2.對...

隨順世緣看煩惱

我們的人生不過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來真的只有閃電...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

【佛教詞典】時眾

(雜名)總指僧俗之五眾曰時眾。觀經玄義分曰:道俗時...

【佛教詞典】貪病

(術語)三病之一。貪愛之心,病惱有情之身心者。見涅...

【視頻】佛說療痔病咒(海濤法師108遍念誦)

佛說療痔病咒(海濤法師108遍念誦)

【視頻】石家莊在中國禪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

石家莊在中國禪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