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寬見法師  2013/11/22  大字體  護眼色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

要感恩、習莫牽、為意主、普賢行。

一、別不平:

「別不平」,指於內,心中不平。當我們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絕面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則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壞事也可能變好。要知道十指尚有不齊,一碗水哪能端平?孟子曰:「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看來,老天是要降大任於我們身上,我們注定要不平凡啦!

二、莫抱怨:

「莫抱怨」,指向外,抱怨他人。當您遇到逆境、被他人傷害,或看到社會的黑暗面時,不必抱怨他人,也不必抱怨社會。因為抱怨無有絲毫利益,只會損自損他而已。與其抱怨他人,不如感謝他人消我業障;與其抱怨社會,不如引以為鑒,檢束自身,當下從我做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會欣賞:

「會欣賞」,不論何時何地,總能發現人的優點和事物好的一面,從而積極樂觀,而不沮喪沉淪。君不見:即使遭遇同樣的境況,不同人的感受也是天壤之別,有人鬱悶發愁,有人雀躍開懷。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擺正位置,換一個角度來欣賞,我們就會發現:人人皆是菩薩,處處不異淨土,時時都是好時,事事化為神奇。

四、勿強求:

「勿強求」,勿簡單粗暴地單方面把自己意願強加於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一廂情願,只考慮自己的訴求。若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即使是好心,也必遭人反感;哪怕是自己的兒女,也必逆反難以接受。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你討厭的別人也未必討厭。若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你就會發現一個廣闊的嶄新世界。只要不違背天地良心,何不人欲施予人,人厭勿施人?

五、要感恩:

「要感恩」,指常懷念恩感恩、知恩報恩之心。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應思:父母養育我,國家保護我、眾生成就我,三寶覺悟我,如是等一切,皆有如海恩,佛典曾明示,億劫難酬恩。順逆增上緣,處處要感恩,知恩而報恩,瞬間福慧增,欲離苦得樂,當念眾生恩,欲消業增福,勸您常感恩。

六、習莫牽:

「習莫牽」,勿總是被自己的壞習氣毛病牽著鼻子走。唯識宗以習氣為種子之異名。習氣又分名言習氣、我執習氣、有支習氣三種。此處所言習氣主要指有支習氣中的惡習氣,即我們自身所作惡業熏於阿賴耶識而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即是後世遭受惡報之原因。

我等從無始以來,以執我故,由貪瞋癡為因,形成無量煩惱惡習毛病。因惡習煩惱慣性之力,驅使我們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過失,不能自拔。眾生好比笨牛,習氣好比牛鼻上的繩索,若無空慧覺照定力,懈怠昏昧,習氣現前時,無法辨別,不由自主,一牽就跑,遂致輪迴無休。若真修行人,欲脫三界火宅,必修三學戒定慧,一旦習氣來牽,則用慧眼明察秋毫,手疾眼快,即揮智劍,運大禪定力斬而斷之,遂脫束縛。

七、為意主:

「為意主」,指不為外物所動,做自己意志的主人。比較而言,「習莫牽」所說習氣發乎自身,主要指向內的對治力;此處「為意主」主要指向外的對治力。即:不僅平時我們能從容不迫,一旦當突發的外境現前時,我們也保持正念,作自己意念的主人,不為外物所役。外境無非順逆二境,「為意主」,則處順不喜,處逆不驚,成不驕敗不餒,並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去作正確的事,不去做錯誤的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蘇洵也在《心術》中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即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面不改色;即使麋鹿(四不像)在身邊起舞,也不看它一眼。。這裡所謂的「泰山崩」,指的是意外發生的危難;所謂的「麋鹿興」,指的是美好事物的誘惑。蘇軾又評價張良,「猝而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都是指的面對外境,不為所動。

《孟子·公孫丑上》:「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孔子說過最大的勇氣是這樣的:自我反省之後,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正時,即使對方是一個身份低下的人我也會畏懼;但反省之後確知自己的行為正確時,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阻攔我也能勇往直前。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八、普賢行

最後「普賢行」,以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統攝一切:「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以三殊勝(加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攝持一切法,傚彷菩薩大願大行,發菩提心勇猛精進,四攝六度無有窮盡,種下殊勝解脫正因,直至最終成就無上佛陀果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

聖嚴法師《在家信徒的處世原則》

作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對於子女,應當善盡...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

慧律法師: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煩惱。比如很多人有抽煙的習慣,想戒...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多數不知道在做什麼,糊裡糊塗...

有十種行人多墮在邪僻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一)實相、觀相與持名 實相念: 念佛並不是專指口念...

禪宗的觀心方法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

凡在三界裡打滾的,這些都是障

但凡在三界圈裡面打滾,所有的家人呀,親人呀,好友呀...

永遠佈施歡喜心

現在我講施心,能舍,舍什麼呢?屬於我自己擁有的、屬...

思慕淨土,莫再彷徨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輪轉。生而為人,...

如何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

1.一心稱名 要獲觀世音菩薩的感應,經中說的一心稱名最...

懺雲法師:不淨觀圖片該如何運用在修持上呢

問: 請示師父:不淨觀圖片該如何運用在修持上呢? 懺...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惜福種福,才能福澤綿長

現實世界的人,對於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獨享的心態,...

母親的一生為你做了什麼你知道嗎?

當你1歲的時候,她餵你吃奶並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

禪坐時身體應該如何放鬆

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

觸目驚心的「百億元殺生」

面對死不瞑目的尸體,怎能依舊大口的吞啖? 佛學院放...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判教

道綽大師繼承龍樹、曇鸞的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判教,根據...

男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清信士即對佛法有清淨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

身在公門好修行,走進寶山不空回

吳興縣(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撫),他的先父曾經當...

【佛教詞典】一心不亂

梵語 aviksipta-citta。(一)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動...

【佛教詞典】意根

謂意於法。已正當知。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又意增上發...

【視頻】妙境法師《為了成就,要忍耐一點》

妙境法師《為了成就,要忍耐一點》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韋馱菩薩》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韋馱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