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寬見法師  2013/11/22  大字體  護眼色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

要感恩、習莫牽、為意主、普賢行。

一、別不平:

「別不平」,指於內,心中不平。當我們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絕面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則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壞事也可能變好。要知道十指尚有不齊,一碗水哪能端平?孟子曰:「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看來,老天是要降大任於我們身上,我們注定要不平凡啦!

二、莫抱怨:

「莫抱怨」,指向外,抱怨他人。當您遇到逆境、被他人傷害,或看到社會的黑暗面時,不必抱怨他人,也不必抱怨社會。因為抱怨無有絲毫利益,只會損自損他而已。與其抱怨他人,不如感謝他人消我業障;與其抱怨社會,不如引以為鑒,檢束自身,當下從我做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會欣賞:

「會欣賞」,不論何時何地,總能發現人的優點和事物好的一面,從而積極樂觀,而不沮喪沉淪。君不見:即使遭遇同樣的境況,不同人的感受也是天壤之別,有人鬱悶發愁,有人雀躍開懷。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擺正位置,換一個角度來欣賞,我們就會發現:人人皆是菩薩,處處不異淨土,時時都是好時,事事化為神奇。

四、勿強求:

「勿強求」,勿簡單粗暴地單方面把自己意願強加於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一廂情願,只考慮自己的訴求。若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即使是好心,也必遭人反感;哪怕是自己的兒女,也必逆反難以接受。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你討厭的別人也未必討厭。若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你就會發現一個廣闊的嶄新世界。只要不違背天地良心,何不人欲施予人,人厭勿施人?

五、要感恩:

「要感恩」,指常懷念恩感恩、知恩報恩之心。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應思:父母養育我,國家保護我、眾生成就我,三寶覺悟我,如是等一切,皆有如海恩,佛典曾明示,億劫難酬恩。順逆增上緣,處處要感恩,知恩而報恩,瞬間福慧增,欲離苦得樂,當念眾生恩,欲消業增福,勸您常感恩。

六、習莫牽:

「習莫牽」,勿總是被自己的壞習氣毛病牽著鼻子走。唯識宗以習氣為種子之異名。習氣又分名言習氣、我執習氣、有支習氣三種。此處所言習氣主要指有支習氣中的惡習氣,即我們自身所作惡業熏於阿賴耶識而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即是後世遭受惡報之原因。

我等從無始以來,以執我故,由貪瞋癡為因,形成無量煩惱惡習毛病。因惡習煩惱慣性之力,驅使我們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過失,不能自拔。眾生好比笨牛,習氣好比牛鼻上的繩索,若無空慧覺照定力,懈怠昏昧,習氣現前時,無法辨別,不由自主,一牽就跑,遂致輪迴無休。若真修行人,欲脫三界火宅,必修三學戒定慧,一旦習氣來牽,則用慧眼明察秋毫,手疾眼快,即揮智劍,運大禪定力斬而斷之,遂脫束縛。

七、為意主:

「為意主」,指不為外物所動,做自己意志的主人。比較而言,「習莫牽」所說習氣發乎自身,主要指向內的對治力;此處「為意主」主要指向外的對治力。即:不僅平時我們能從容不迫,一旦當突發的外境現前時,我們也保持正念,作自己意念的主人,不為外物所役。外境無非順逆二境,「為意主」,則處順不喜,處逆不驚,成不驕敗不餒,並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去作正確的事,不去做錯誤的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蘇洵也在《心術》中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即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面不改色;即使麋鹿(四不像)在身邊起舞,也不看它一眼。。這裡所謂的「泰山崩」,指的是意外發生的危難;所謂的「麋鹿興」,指的是美好事物的誘惑。蘇軾又評價張良,「猝而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都是指的面對外境,不為所動。

《孟子·公孫丑上》:「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孔子說過最大的勇氣是這樣的:自我反省之後,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正時,即使對方是一個身份低下的人我也會畏懼;但反省之後確知自己的行為正確時,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阻攔我也能勇往直前。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八、普賢行

最後「普賢行」,以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統攝一切:「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以三殊勝(加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攝持一切法,傚彷菩薩大願大行,發菩提心勇猛精進,四攝六度無有窮盡,種下殊勝解脫正因,直至最終成就無上佛陀果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病有五大種類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心裡不舒服,就是當我們的內心...

大安法師:一函遍復講記

第一部分 背景資料的介紹 應劫而生的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禪與美容,人們大都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說起...

幸福煩惱都緣於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實也就是我們調節自己的身心,給自...

【推薦】面對改變不了的外境,有三種方法來解決

諸位!反正我們一個三界凡夫,這一輩子是離不開污泥了...

濟群法師《論自力與他力的融合》

學佛修行有兩大途徑: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視自...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

定時定點去放生,這樣如法嗎

問: 現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團隊會定時定點去放生,但...

心律法師:不要自尋煩惱

週一,孩子賴著不願意上幼兒園,蕭蕭好不容易才哄著送...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 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

見別人殺生無法救護,該怎麼辦

問: 見別人殺生,雖想救護,但力不從心,該怎麼辦?...

不氣歌

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

成功的兩步

有一位禪師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願。 寺廟,距離...

三乘

佛教所說的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

【推薦】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我們如何轉苦為樂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天性都是渴望快樂的,誰都不希望...

尊者降龍記

佛滅度後的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此乃往生之要關,誠念佛之妙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願將娑婆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師一肩雲水,行腳於東...

逆風的香

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難獨自在花園...

【佛教詞典】黃龍念讚

(故事)黃龍和尚,住黃檗時,於室中常舉曰:鐘樓上念...

【佛教詞典】止觀四本

(名數)一圓頓止觀,大師在荊州玉泉寺說者,章安記為...

【視頻】昌義法師《2005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05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視頻】惠空法師《從心體結構明運心下手處》

惠空法師《從心體結構明運心下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