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頂果欽哲仁波切  2015/03/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只和少數眾生有所關係。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我們總是喜愛一些人,厭惡一些人,不在乎其餘的人。這種對其他眾生存有的偏頗和有限的見解,持續使我們生起執著和嗔恨,因而積聚了身陷輪迴的業。

如果我們能一瞥過去無盡的生生世世,我們將了解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不曾是我們的母親或父親,而且不只是一次,他們曾是我們許多生世的父母。為了回報他們的愛與大慈,我們應該像證悟者一般,對所有眾生生起愛與慈悲。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生起帶領一切眾生證悟成佛的願望,不遺棄任何一個眾生。發起這個誓願所累積的功德,和這個誓願所涵蓋的眾生數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無數眾生的願望,將能產生無量功德。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達成這個願望的基礎。如同佛陀對波斯匿王所說的:「喔,偉大的國王,你的事業是如此的廣大無量。無論你是在行、住、坐、臥,願你所有的行為、法規和判斷都受到善心的啟發。如此一來,你將為你的臣民帶來無限的利益,並為自己累積無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麼?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證明。然而,父母只不過是無量眾生裡面的兩個眾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眾生---不只是我們的朋友,也包括敵人和陌生人---當做我們的父母,並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個你最敵視的人,並視他為你心中最親愛的人。如果你對某一個親近的人生起貪愛之心,那麼把他視為一個夢中遇到的人,一個缺乏任何真實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地利益他人來展現。然而,什麼是利益他人?毫無疑問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現,但這種仁慈仍然有限。我們應該努力用一種無限的方法來利益眾生,而佛法則是唯一的途徑。

我們應該用各種方式來幫助眾生,用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用行動和祈願來幫助眾生。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蟻塚、養魚塘或鳥禽養殖場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心中生起慈悲,並祈願:「願這些動物不再投生輪迴惡趣之中。」諸如此類能夠真正利益眾生的行為有很多很多。當你持續受到利益眾生的動機的激勵,菩提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獲得證悟的願望---將在你心中漸漸開展。 我們不能用表象來評判行為。行為的價值取決於內在的態度。驚人的利他行為可能出自於自我本位的動機---例如期望被人感謝,在來世享受業果---完全和心地善良無關,如此的動機貶損了行為的功德。記住,誓願帶領一切眾生解脫的愛與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兩個層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對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將隨著時間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對菩提心則是根植於愛與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為。深刻地修持相對菩提心一段長時間之後,這種修持將自然而然地轉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顯現。

徹底了悟空性的菩薩成佛之後,他展現的悲心不會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頭。他不會想:「這個眾生向我祈求,我必須幫助他。」或「這個眾生沒有祈願。」他的慈悲和空性是無所不在且含攝一切的,如此這般的慈悲是離於偏愛分別、執著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陽,平等地映照在每一個水面之上,無論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濁。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光輝,離於概念,超越形述。

這是佛陀利益眾生的事業能夠如此無邊無際的原因。如果你了解這一點,你將明白,即便是吹拂一個發燒病人臉龐的涼爽微風,也都是諸佛的加持和慈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的重點和方式有哪些

問: 您認為修行的重點是什麼?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師...

內心牢獄的煎熬

有的人犯法坐牢,獄中的鐵窗關閉了他們的行動自由;有...

現代人的心靈荒蕪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一直為追尋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開的

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

讓心靈創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對逆境。 逆境帶來的痛苦包括兩方面,...

星雲大師:小,不能忽視

一般人皆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世人...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問: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大安法師答:...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不要惱亂修行者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

幾位高僧大德對「念佛數量」的開示

善導祖師: 欲生淨土,唯須持戒、念佛、誦《彌陀經》...

百萬佛號閉關體會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諸法門中,唯淨土為最。生而為...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惡口的過患

一天,佛陀為大眾開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緣。佛陀說:無...

大安法師:寺院辦超度,是否捐錢多功德就大

問: 有些寺院辦超度大法會,分內堂外堂,裡面收費千...

修淨土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問: 修淨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

善擇住處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告訴比丘們:在大...

在世間上要完成四個緣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攝律儀戒...

印光大師初出家的風波

印光法師來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滿三個月,大哥就找來,一...

【佛學漫畫】藥王孫思邈

他被尊為藥王,把慈悲心發揮到了極致...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古人有云: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就是說祭祀無論多麼...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

棒喝透出華嚴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

向閻羅王獻財

佛陀曾對弟子說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無道的國王...

【佛教詞典】何處能入所應知相

【何處能入所應知相】 p0706   攝論二卷十七頁云:何...

【佛教詞典】述可句

述可句者,謂於所問順爾而答,以如是言述可所問。如有...

【視頻】夢參老和尚《不要把煩惱布施給別人》

夢參老和尚《不要把煩惱布施給別人》

【視頻】淨界法師《還有一個沒傳的法》

淨界法師《還有一個沒傳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