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明海法師  2015/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難得」,就是我們得到這個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經上講,六道輪迴裡,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難聞」,我們能遇到珍貴的佛法,這珍貴的佛法能幫助我們從人生的貧乏裡走出來,從人生的煩惱和痛苦中走出來,非常珍貴,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識難遇」,我們學習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師,要有同修伴侶,要有人護法,這些因緣非常難得。

第四是要知道「時光迅速,人命無常」,時間過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間,要知道生命的珍貴。

這一些正知、正念,我覺得你不管修什麼法,都不應該忘記,念念不忘,這樣保持正知正念,我們就容易與道相應。

身體是我們生命中的怪客

換一個角度來觀察,身體是我們總要安排的一個東西。比如說,你家裡來了一個很麻煩的客人,一進門他要水喝得趕緊給他倒水,要吃飯得趕緊給他做飯,想坐下來得趕緊給他找椅子……總而言之,身體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怪客,你老要安排他。

在佛教裡,這叫做苦。也就是說,他對我們形成逼迫,這個逼迫就是苦。什麼時候等把客人送出門了,客走主安,主人就放鬆了。

修行,一定要向自己開刀

不管是禪修,還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開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要打破。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說別的,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說:「反正我就是這個脾氣,就是這個毛病」,意思是說,我這個毛病,這個脾氣是不能變的。這是世間法的觀念,在禪修裡不可以有,禪修就是要改變你的脾氣,改變你的毛病。就是要把你這個人來—個顛覆,來一個革命!禪修是這樣,佛法的修行也是這樣。

打開心靈的結

如果討厭的人,在你心裡出現的時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這個影像去發感恩的念頭;你非常貪著的一個東西,在你心裡出現的時候,你能看到它的無常、它的苦、它的可厭相,你的心結就能慢慢打開。

因為我執是抽像的,在不同的人心裡表現出來的就是這些心結的不同,就是這些分別心,就是這些讓你心動,讓你在意的事情。當這個心結出現的時候,其實正是我們解決這個心結的時候。修行,其實就是一次次打開心結的過程。

培養精進的力量

在修行的路上,我們要學會自我激勵,要有探法源底的意願。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師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這種意願它會推動我們,使我們有精進的力量。而精進的力量最根本的體現就在於心念不空過,心念如果能不空過,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荒廢。

沒有一個實存的我

實際上沒有實存的一個我,實存的一個我的命運,實存的—個我遇到—件什麼事。整個我們的生活都是由分別心——不同層面的分別心,以及互相之間的複雜的關聯,內外的感召,時間空間上的緣起所組成。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的修行,不要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而是要透過禪修,透過對自己內心的透視,真正的看到緣起。

無所求恰恰是一個無限的求

如果你的心是無所求、無所住的話,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議、無量無邊的,就像無邊無際的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沒有相狀,所以經文裡用虛空來描述這個無所求心的功德。

無所求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恰恰它是一個無限的有,無限的有就是—個空。無邊際,無相狀,無來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們本有的佛性!在這裡所有的對立都超越了。

我覺得一個學佛的人用這種心態去工作和生活,會有很多奇妙的體驗。首先你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麼,我能佔什麼便宜,這個都是愚癡的心在動——癡心妄動。而先想別人、想集體、想大家,這個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說:「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獻的心,有奉獻的心就不會計較收穫,不會計較結果。將奉獻當成自己的本性,當成自己的習慣,這其實就是克服我執的一個狀態。我執在這種心態下會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夠換位思考,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意圖出發點放下、捨棄,接受別人的意圖,那樣你的心也會大起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多退初心

人有時最初發心要學佛法,或者最初發心想要出家,但出...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行

《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

聖嚴法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心中無事,不受干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

避免跟人對立的竅訣

我們現在還很難達到真正的無我,但要盡可能地弱化我執...

依四聖諦來發心

首先來看 依苦諦發心 。這是要用圓教的智慧來觀照三界...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眾多比丘弟子...

聖嚴法師《生活就是修行》

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

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問: 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教徒快樂的秘訣

大乘菩薩行的安樂行,不但要自己求安樂,還要所有的眾...

多吃紅薯有6個好處

甘薯(紅薯)的營養價值超乎想像。根據美國農業部國家營...

因果報應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報,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個修行...

初學者如何選擇入門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內容瀚如煙海,對一個初學者來說,...

當今社會人們的嗔心毒火

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仗著自身的心智優勢,成了這個星...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

遠離殺生,能令你惡的果報消失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施捨的樹

一棵樹很喜歡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在樹下玩,有時爬...

善惡以什麼為標準

佛說戒律就是世出世間善惡的基本準則。因果是規律,戒...

勸父母念佛書

爸媽: 願二老展信歡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謂是老...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

小孩患有自閉症,該怎麼辦

問: 我的小孩五歲,患有自閉症,智力低下,不與人溝...

對治自己的缺點毛病

我們大家都熟悉奔貢甲的修行,他是強盜出身,但他醒悟...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那什麼是養分呢?就是法義的學習。...

不要被六根騙進了六道

眼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

【佛教詞典】六論

(名數)外道六種之論也。婆藪盤豆法師傳曰:四皮陀六...

【佛教詞典】欲愛

指欲界之煩惱。即對五欲之妄執。菩薩喜樂正法,稱為法...

【視頻】德首法師《認知死亡 勿失正見》MP3

德首法師《認知死亡 勿失正見》MP3

【視頻】明賢法師:冶開上人傳略

明賢法師:冶開上人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