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印光大師  2014/01/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家對頭所現之影。以佛菩薩既現,必明瞭能見其面目等。怨家,當現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緣之孤魂,冀其仗念佛誦經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當為伊于課誦迴向後,又專為迴向,令其消除惡業,增長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則於彼有益,庶不負現影一番苦衷。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能如是,則所見境界,皆作助道之緣,否則,皆作障道之緣。又凡修行人,俱宜「以至誠恭敬為本,以慈悲謙遜為懷」。心之所存,身之所行,雖不能完全與佛相應,必須努力勉勖,以期其不違佛心佛行,則可謂真修行人,真佛弟子矣。 (文鈔續編·復楊佛典居士書)

修淨土不求境界

汝之清磬搖空,乃靜極所現。後知齒舌相擊,並非外境所現。有此一知,方不至或生一種希奇玄妙之想。由茲起自矜心,則便非得益之處矣。所言耳根發音,諸淨典不甚提倡者。以淨土法門,其要在於信願行等。此等境界,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別境界。善知識何可預先發表。若發表則得益者少,受損者多。如《自知錄》然,專門表示境界。實則此之境界,尚是理想。彼蓋欲借此以張大門庭,故特做出此不思議境界。使光不阻止,則不知印幾多萬,以引人入魔乎?(文鈔三編·復何慧昭居士書一)

希見勝境最易著魔

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汝最初禮佛所見之大士像不的確,以若果實是,不至因念與《觀經》不合而隱。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緣,但不宜常欲見像,但志誠禮拜而已,庶無他慮。

臨睡目前白光,及禮佛見佛像懸立虛空,雖屬善境,不可貪著,以後不以為冀望,當可不現。窺汝根性,似是宿生曾習禪定者,故致屢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關靜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預道天之陰晴、人之禍福。彼歸依蓮池大師,大師聞之,寄書力斥,謂彼入於魔羂,後遂不知矣。須知學道人,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若一貪著,即難上進,或至退墮,不可不知。(增廣文鈔·復何慧昭居士書)

欲得實益,當按佛菩薩祖師所說而修,決得真實利益。古德教人,只為人說用功法。誰將自己所見境界,搬出來示人。遠公大師為蓮宗初祖,至臨終時見佛,方與門人言:「我已三睹聖相,今得再見,吾其往生矣。」若論遠公身份,高於胡女士,何止天淵之隔。豈惟三睹聖相,別無一點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時,又何境界之有。所云心佛相應,心佛雙亡。

四相不存,三心叵得。無念而常念,即念而了無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此處有何境界。倘念至此,不妨西方淨境,徹底全彰。然由念寂情亡,故於此更能得益。決不至生大歡喜,誤認消息,以致著魔發狂。倘未到一心時,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現,決定受禍。《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此尚非燥妄心所感之魔境,而一生歡喜,謂為證聖,便成魔子。況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為聖乎。(文鈔三編·復李少垣居士書二)

魔境勝境勘驗法

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教合不合上分。果是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淨,了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淨,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夜見白光,及虛空清白等境,乃心淨所現,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擬?以此自擬,則成以凡濫聖矣,其過殊非淺淺。二句經文,未見所出,蓋亦宿生記憶之文,未必即經中文也。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增廣文鈔·復何慧昭居士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推薦】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

貪圖享樂為障道根本

一日,目連尊者因弟子生病,於是上忉利天詢問神醫耆婆...

星雲大師《云何應住》

無殼蝸牛,沒有房子安住,成群結隊的向政府抗爭,要求...

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

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

問: 請法師開示,我們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是...

星雲大師《如何安心立命》

處在當前這個充滿聲色誘惑的世界裡,我們如何安心立命...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四種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報恩者,謂父母於子,宿世有恩...

印光大師《復鄭伯誠居士書》

見面以來,已經滿六年了,不僅年齡巳更改,連國家的歷...

富貴人多病的原因

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當哲學研究

觀汝書言學生話,不禁令人好笑。今說一喻,譬如太醫院...

【推薦】本煥老和尚談修行

今天晚上,我想講一個字。講一個什麼字呢?釋迦牟尼佛...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

東林寺出家需具備什麼資格條件

問: 來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東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備什...

如何契入佛經和祖師的著作

問: 由於弟子根機陋劣,且語文程度也不好,對於義理深...

貪慾之心永遠也裝不滿

佛教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遇到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氣無力,念念念呢,覺得是不是真有阿...

【佛學漫畫】我有明珠一顆

我有明珠一顆...

大安法師:水火二河白道喻詳解

善導大師舉出了一個水火二河白道喻,這個白道喻非常重...

點亮心靈之光

我們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樹木花草、山河大...

因果報應不虛假

漢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國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順聞名...

南亭法師《一切唯心造》

這個題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謂一切指的是什麼呢2你張...

【佛教詞典】持律者五利

亦名:篤信善男子五利、篤信持律者五利 行事鈔·標宗顯...

【佛教詞典】九品潤生

(名數)三界九地俱生之煩惱(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

【視頻】何來阿姜查(導讀全集)

何來阿姜查(導讀全集)

【視頻】沒有福德的話,這個道是載不動的(大安法師)

沒有福德的話,這個道是載不動的(大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