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如瑞法師  2015/08/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講,真正的出家,出家無家,處處為家,走到哪裡,安在哪裡。

如果一個修行者時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在一起,就不利於我們的道業。混,就是不談論道業了。昨天有人說:很奇怪,有一個出家人,在我們寺裡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離寺廟不遠的俗人家住了七天。當然,不是說完全不能到俗家去。但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還不夠的時候,和世俗人混雜在一起,會對道業有影響的。就像清涼國師,他發願脅不著白衣之床的。

不與僧相雜呢?就是出家以後,要舉眼向上,向聖賢之人看齊。所以,老法師在世時常說,「爭當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說,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進於道業,那才與他相處。如果在一起,談論國論、男論、女論、賊論,這是出家人不應該作的。出家無慾。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確實要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

看到人命無常,真正的心裡很著急。一個出家人,捨棄父母,世間的種種事業,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脫死,要能夠成佛度眾生。我們已經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間的一切,在道業上是很難增進的。

真正的出家了,我們就要做一個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緣於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過來的,煩惱必須都要斷,先粗後細。大德曾告訴我們,解其佛覺,行以次第,我們學的時候,可以生起來,佛的覺悟,但是行時,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勵小眾,你不要看每天這樣忙啊,忙啊,無形當中消了我們很多的業。有位小同學說,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夠,今年生起信心來了。我說,這個原因很簡單,你為大眾服務中,讓自己的業障消了,這就是得到了加持,所以,你覺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來了。不管比丘尼師父也好,小眾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實際訓練的人,以後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所以說,每天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讓我們反省,都是可以讓我們覺悟的。

我們無論在學、修、做,都應該有一顆歡喜的心。當你用一顆歡喜的心來接受一切時,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們修道的資糧。我覺得,真正的能夠從點點滴滴當中去反省,覺悟,那我們終究一定會得到像佛一樣的大徹大悟,我個人也是這樣一點一點走過來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學會忘記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誣陷的朋友,吃飯時,朋友...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間做馬駒

把眼睛收起來!眼睛像老鼠一樣骨碌骨碌轉地,只管跑到...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

八風的考驗

俗語說:動則生風,這即是風的來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

人生的十個好習慣

1.說了就要做(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素食是對兒童的最好投資

尼爾伯納德博士,美國臨床醫學專家,美國責任醫藥內科...

8種習慣影響夫妻間的溝通

習慣一:充當審判官 夫妻間出現問題時,一方總是將自己...

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應知道,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我為...

吃肉的六大危害

吃肉無論是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

明朝高僧紫柏大師

紫柏大師是明朝四大師之一,名真可,字達現,晚年自號...

面對被傷害時的態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 曾經,佛陀也遇到迫...

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

莫將敬神與信佛混一為談

學佛者首須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肥胖多病的原因

舍衛城有一位富翁,因為過分肥胖,導致通身是病。有一...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此二句,名莊嚴心業功德成就...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往生到極樂後還會迷嗎

問: 《妙法蓮華經》說我們原來是佛,現在迷了,那我...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以悲心現九法界身

原文: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現九法界身...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佛教詞典】求那跋陀羅(394—468)

求那跋陀羅(意譯功德賢),中天竺人,本是婆羅門,因讀...

【佛教詞典】三身(二)

金光明經玄義雲三身:身即聚積之義,謂聚積諸法而成身...

【視頻】消災吉祥神咒(齊豫演唱)

消災吉祥神咒(齊豫演唱)

【視頻】地藏菩薩的故事《婆羅門女》

地藏菩薩的故事《婆羅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