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正慈法師  2015/01/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為我們理解得不夠。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覺得形式不重要。燒香、拜佛就信佛了,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受在家菩薩戒。甚至不需要燒香拜佛,哪裡有困難佈施些錢財就夠了。這樣的理解是不夠的。從一個方面來說這樣比較超脫,學佛就是要超脫、解脫。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們在沒有超脫、解脫之前,是需要這種形式的。

拜佛,「頭面接足歸命禮」,頭是身體中尊貴的部位,匍匐在佛的腳下,觀想佛的腳在我們的手上。布袋和尚有首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越拜越覺得心裡踏實。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們,給我們福報智慧。不要總覺得自己吃虧了,吃虧是福。吃小虧,得到的是大福報。當然也應該保護自己,不能一味地隱忍,就像寺廟中有菩薩,還有威嚴的四大天王,他們就像是公檢法司,護持菩薩,護持寺廟的清淨。

把身體當客人

我們把身體當作自己的客人一樣,平時把它招呼好,疾病就減少了。武漢有個居士打電話說生病了,我說平時你不把自己身體當回事,生病了才知道要照顧它。所以,修行也是這樣,你經常去照看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你就會健康,心態就好。改變平時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思考問題的方式,這就是修行。

修行修什麼呢,行什麼呢?好比一瓶酒,酒喝光了之後,沒有酒了,氣味還在。我們的習氣也是這樣,雖然看不見,可是還是存在。修行就是要把習氣、毛病改正過來。

修行好多人入不了門,只是在跑廟,在燒香,在禮佛,但是為了什麼,卻不是很清楚。大多數人是求平安,求財,求全家幸福。我們在拜佛、求佛的同時,還應該照顧好自己。把自己照顧好,才會有平安,才會有幸福,才會有財。

凡夫就是迷而不覺,我們有許多習氣毛病自己不知道。有些人為什麼會做不好的事情呢,如果他懂因果就不會去做。為什麼有佛珠呀,為什麼要上香呀,為什麼要有佛像呀。其實這些都像是一面鏡子,在提醒自己。大家共修也是這樣,一個人容易忘記,大家在一起互相激勵,互相提高。

發心容易,發長遠心很難

你們的念佛小組才1歲,要好好呵護。堅持下來不容易。我們的文藝隊一歲的時候我去了,兩歲的時候就沒去了,因為已經解散了。發心容易,發長遠心很難。你們一歲的時候我來了,希望到5歲、10歲還能再過來,那是我們最高興的。

建設困難,管理更困難。整個佛教界都缺人才,修行、管理、弘法的人才。而且安排也要合理,一時興起24小時都在念,念一段時間大家都念不下去了。要結合實際,哪怕一天念一個小時,只要堅持就好了。

還有就是把唱念學會,在唱念的時候會感動自己,是在與諸佛菩薩交流。唱念是龍天的耳目,諸佛菩薩路過這裡都會駐足。你在念經,會恭敬你,諸佛菩薩會加持你。

敲法器敲不好,護法龍天都不開心。以前我們不會敲,老和尚都不讓我們敲。80年代剛出家師父是不讓我們摸法器的,我們就在桌子上拍,使勁地拍,拍疼了才會記得。引罄、木魚他都一個人敲。後來我第一次敲,錯了一個地方,至今還記得。法器要如法,如法的功德最大。有這樣的敬畏之心,才不會敲錯,你的心就很靜。一千個人、一萬個人,是一個聲音。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信仰的生起需要有人來引導,你們的念佛小組就像是星星之火。佛教的存在有兩千多年,現在有這麼多人來信仰它。佛教講的都是真實不虛的。佛教是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皇帝派人到印度取經,一直延續到今天。第一個寺廟是白馬寺,傳過來的第一部經是《四十二章經》。還有《八大人覺經》、《佛說吉祥經》,大家都可以來組織學習。在念佛之前或之後都可以讀經,這些佛經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盞燈,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學佛要從讀經學起。不讀佛經,很難堅固自己的信念。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如子憶母,都攝六根」。就像自己是在外地的小孩,想念家中的父母,歸心似箭。為什麼心很亂,無心念佛?我們吵起嘴來,什麼都忘記了,什麼都聽不進去,如果把這個勁頭來學佛,就有大成。

家裡那個蓬頭垢面、鞋子倒穿的那個人就是你的菩薩

有位居士到五台山拜訪一位師父,他在家不是很孝順父母,卻很虔誠地拜菩薩。這位師父說其實菩薩就在你家裡,你回家看到一個蓬頭垢面、鞋子倒穿的那個人就是菩薩。居士回到了家裡,他的媽媽在睡覺,著急給兒子開門。這位居士一看自己的母親,蓬頭垢面、倒穿鞋子,恍然大悟。原來父母就是菩薩呀。

我們學佛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母就是活菩薩,要孝敬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

永遠不要怨天尤人,種好因,就會有好的結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懂因果。因果就像自己的影子,因果報應,如影隨形。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命運不好,很倒霉。永遠不要怨天尤人,種好因,就會有好的結果。

有一個打鐵的人,他每天叮叮噹噹地打鐵,每打一下,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在他走的時候,念了四句話:「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給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有位朋友,他的老師是知名的學者,他說他的老師開始是研究佛教,現在怎麼開始信仰佛教了呢?他不理解。我說中國有句老話,「英雄老來都歸佛」。人都要給自己的心找一個歸宿,給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找一個安頓的地方。

燒香拜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越來越年輕,信眾的文化層次也越來越高。我接觸的很多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士,學佛都學得非常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命的原理:依報與正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的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

聖嚴法師《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散漫可以分為頭腦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頭腦的散漫就...

《地藏經》傳授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地藏經》上所傳授給我們的修行的法門:當我們出生了...

除虎記

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

慧律法師《去貪則清涼》

學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從何下手呢?第一,要從去...

聖嚴法師《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誠哉在我,不關業障事

參禪人,第一要守清規,方能參禪。 清規者,公正清嚴為...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處

古諺:飽暖思淫慾。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中國聖賢文化卻...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 ~...

學佛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問: 學佛以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剛法師答: 我...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

如何對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問題,感到很苦惱。有些...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談談在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一、...

致命的誤會

有一個男人總是猜疑身邊的親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北大研究生出家記——我一無所有,但非常快樂

在跟我結婚前,她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念這句佛號就夠了嗎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尋回專注力呢

問: 現在常見的工作環境是,電腦螢幕同時開了好幾個...

誰看得出你是女眾

有一位比丘尼請教龍潭禪師:要如何修持,下一輩子才能...

宏海法師:清明節放生開示

憨山大師-放生功德偈 人既愛其壽 生物愛其命 放生合天...

本煥老和尚戒期開示

各位新戒: 恭喜你們步步高陞,為什麼這麼講? 你們剛...

【佛教詞典】捉寶戒知事人亦制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僧祇中,乃至知佛僧事人,有寶...

【佛教詞典】奈良大佛

指日本奈良東大寺金堂之毗盧遮那大佛像。又稱東大寺大...

【視頻】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

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女聲)

南無地藏王菩薩(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