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2015/07/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四種兵隊,乘坐寶羽裝飾的馬車,來到給孤獨園。大王恭敬地向佛陀頂禮後,便坐在一旁。佛陀問波斯匿王說:「大王!您從那裡來?為什麼率領四種兵隊,全身也沾滿塵土,聲勢如此浩大,發生什麼事了嗎?」

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最近在國界有一群惡賊作亂擾民,就在昨天半夜,我親自率領兵隊,一舉成擒,抓到了這群惡賊!作戰後身體非常疲倦,本想返迴皇宮休息,但是,我覺得應該先來拜見世尊,最近這些事情,使我日夜都不得安寧,現在終於抓到惡賊,心中感到非常歡喜,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所以特地來拜見並稟告世尊,假使我昨天半夜沒有立即出兵,就不能擒獲惡賊,也就沒有現在這種歡喜的感受。」

世尊說:「是的,大王!就如您所說,世間人有四件事,是先苦而後樂。哪四件事呢?

一、清晨早起。

二、服用油酥。

三、有病服藥。

四、家業娉娶。

大王!世間這四件事,都是先苦而後樂。」

波斯匿王聽世尊開示後,讚歎道:「世尊說的真好!這四件事我都經歷過,所以現在觀察這四件事的始末,如同觀看掌中的珠子一樣的清楚,的確都要先受苦而後才能有樂。」

波斯匿王聽完開示,法喜充滿,但是因為國家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辦,所以就先行向世尊告辭,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繞佛三匝,退而離去。

波斯匿王離去不久,世尊對比丘們說:「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是哪四件事呢?

一、修清淨行。

二、誦習經文。

三、坐禪念定。

四、數出入息。

比丘行持這四件事,勤苦在前,法樂在後;若有比丘依此先苦後樂的方法精進,必然可以獲得沙門果報之樂。」

「有哪四種果報之樂呢?若有比丘勤於修持如上所說四件事,遠離欲界惡法,憶念受持於喜、輕安之樂,心游於初禪,得第一種沙門之樂。其次,從有覺、有觀,內有喜心,專精於一意,轉至無覺、無觀,憶念受持於喜、輕安之樂,心游於二禪,便得第二種沙門之樂。若能捨離二禪喜樂,無住於喜念,泯然入定,恆常自知身受禪定之樂,為諸賢聖者所樂見盼望,住於妙樂,心游於三禪,得第三種沙門之樂。最後,捨離苦、樂覺受,沒有憂戚之患,不苦不樂,住於清淨,心游於四禪,這是第四種沙門之樂。」

「其次,比丘們!若有比丘奉行此先苦,而後獲得沙門四種樂之果報,斷除三結網──見結、戒取結、疑結,可成就須陀洹果位,得不退轉,將來必定證得涅槃。再者,比丘們!若能斷盡三結,並使貪、瞋、癡煩惱微薄,可成就斯陀含果位,此二果聖者,將來再投生人間或天上一世,必能斷盡一切生死苦,證得涅槃。

再者,比丘們!若有比丘能斷盡欲界五種煩惱—──身見、戒取見、疑、貪慾、瞋恚,便可成就阿那含果,此三果聖者,命終投生色界淨居天,將於其處,證得涅槃,不會返至欲界受生。比丘們!若有比丘斷盡一切煩惱,成就無漏心自在解脫、智慧解脫,於現世中,以身作證,而自在遊戲世間,並且自說:‘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比丘行持此四事,勤苦在前,而後得樂。」

「所以,比丘們!當求方便,先勤苦在前,而後得樂。應當如此學習!」眾比丘聞佛所說,心生歡喜,依法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二十(聲聞品第二十八)》

省思:

離苦得樂,是一切眾生所追求的目標,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所得的結果也迥然不同,是究竟解脫之樂?抑或只是不自覺知的苦中作樂?與我們的知見有密切的關係。

《大智度論》云:「世間樂著因緣故,久後必生憂惱,不名為樂;涅槃樂始終無變故,說離憂苦為樂。」世間五欲之樂,如夢如幻,稍縱即逝,了不可得;唯有正信因果、肯定佛性、了達緣起性空之理,在正確的知見中落實斷惡修善,在善法、善念的薰修中,放下所有執著,回歸自性的清淨無為,體證涅槃寂靜之樂,能了生死輪迴苦患,方為真實大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就算痛苦,也要快樂去承擔

有一位居士跟我講,他特別希望他這個地方的人生意興隆...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多數不知道在做什麼,糊裡糊塗...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那麼這個地方的因緣觀強調對治,對治我們的愛取跟我見...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

五欲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

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佛學漫畫】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

改變一生命運的微笑

小李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青年,從小繼承了數目龐大的家產...

生命尺

有一個女孩自殺,被一個老人撞見了,未遂。女孩哭訴了...

幸與不幸是取決於自己的看法

幸福與不幸、痛苦和快樂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不幸與痛苦...

殺盜淫三惡果在人道裡的體現

首先殺業,你有殺業的話,直接就是多病、短命,這是殺...

三聖都指歸淨土

淨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他有一個奇特的經歷,就是...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

1.生平 遠公大師(公元334年---416年),東晉時代人,俗姓...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開

大家學佛,不可以將生活跟修行分兩部分,其實不是的。...

印光大師:誠與敬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

其實,你謗法的次數不少

凡是不怕後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個惡趣車,就落到惡趣...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作一個比較

這一段是說明以願導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當中...

龍樹菩薩: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平靜樂觀的處理困難與挫折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

怎樣念佛才算真正修淨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口雖念佛,心...

【佛教詞典】嫉心所

【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嫉者妒...

【佛教詞典】菩薩

【菩薩】 p1126 無性釋一卷二頁云:言菩薩者:菩提薩埵...

【視頻】本源法師開示龍抬頭

本源法師開示龍抬頭

【視頻】佛像可以拍照嗎

佛像可以拍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