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淨界法師  2015/07/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前面我們講邪、正,這是大的區分。偽、真就更細了。這個「偽」什麼意思呢?

「偽」就是說,這個人不是沒有發菩提心,有發,但是不純。就像黃金,它有黃金的成分,但是它也有礦石的雜質在裡面。就是這個人他發菩提心,但是隱隱約約又貪求世間的果報,但是到佛堂用功時,他又發了菩提心,所以這個人心中是染淨夾雜。

我們看說明,「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他有過失不懺悔,也不對治,所以這個人的目標不明確,就是有時候精進,有時候懈怠。「內濁外清,始勤終怠」,剛開始精進,最後終於懈怠。你說這個人不好,他也有一點好心。到了佛堂時,他用功起來,也有一念的道心,但是離開了佛堂,多為名利之所夾雜。所以這個人名利心帶有道心,道心中帶有名利心。「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我們一般人剛開始都是這樣子,叫「真妄交攻」。

我看到這段論文,想到以前有一位常住的居士。大概在將近二十年前,這位是台灣中部的居士,他很年輕就學佛了,是男眾居士,非常發心。不但在家裡面做功課,拜佛念佛非常精進。來到道場,二話不說,一定到廚房去幫忙,什麼事都做,默默地做。大家吃完飯都走了,他一定留到最後一個,把碗盤洗乾淨再離開。師父跟他講話,他一定合掌恭敬。這個人非常有道心,他精進用功,真的是有用心在修福報,所以他的福報變得很快。他本來很窮,後來沒有多久,我記得好像三五年而已,他整個人的相貌都改變了。

另外一個居士就看上他了,找他合夥做生意,開餐廳。兩個人合夥,他也跟朋友借一點錢,把這個生意做得非常好。一個高檔的素食餐廳,走日本式路線的高檔餐廳,在當時的台灣很少,所以生意非常好。但這個人福報現前時就糟了,放逸了,他後來結婚了,結婚以後跟一個女眾發生了婚外情。諸位要知道,破戒是最傷福報,最傷福德力的。婚外情以後,他又玩股票,後來輸了好幾千萬,不但把這幾年賺的錢虧掉,還負債累累。最後身敗名裂,後來到哪裡去了不知道。

我們看這個緣起,這個人「雖有好心,終為名利之所夾雜」。就是說他這個發心,蕅益大師說,雖然說是中途變節,但是他剛開始因地一定有問題。我認為他出了什麼毛病呢?其實他剛開始在因地就夾雜,認為這個是合理的。對一個初學者,你不能過度地要求他一開始的發心又純又正,是吧!我認為他最後沒有學教理是可惜了!我個人的判斷,他都在事修上用功。你想想看,我們是個有煩惱的眾生,誰禁得起福報的誘惑呢?他沒有好好地學習教理,就不知道怎麼調伏自己,引導自己往好的方向走。

其實一個人在貧困中,反而最安全。諸位!你們都想要富貴,對不對?一個人栽跟斗都是在富貴時,真的!你看中國的命盤,命相學,一個人走大運時,大吉之氣,必有大凶。他的命盤一定有個大凶出來,雙氣夾殺一定有的。人生的邏輯就是這樣:在貧窮當中,反而不可能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一個人一生當中會造重大的罪業,都是在福報現前時,因為你有自在力。

怎麼辦呢?你要不斷地增上,不斷地研究教理,加強你心中的光明、調伏跟引導。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偽」,這個人發心道心中夾雜名利,剛開始不要過度地訶責,初學者都是這樣,帶有妄想來修行。所以這個居士的發心,我認為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沒有好好地在心地上用功,只知修福,後來被福報迷惑了。所以說我們剛開始發心帶有妄想,帶有雜染,這個沒關係,因為你可以不斷地調整。人只要保持進步就有希望,要不斷地一再產生觀照力。

我們看「真」,這種人不簡單,「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這種人一定經過長時間佛法教理的學習,跟觀照調伏,才有這個結果。他的內心非常的堅定,心中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的志向非常的堅固,雖然佛道是三大阿僧祇劫,他也不退怯。雖然眾生的煩惱粗重,他也不厭倦。

就好像登高山萬仞,這個仞就是七尺,登這個高山,他總有一天一定要達到目的。」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這個是我們的目標,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也就是說,我們可貴的是不斷地了解自己,然後只要保持進步,就是趨向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競爭與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競爭,就是要把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東...

學佛切勿執理廢事

佛在《阿彌陀經》中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

功到自然就成

不說一般的人,就說菩薩的願力,我講個故事。印度的無...

把每一念照顧好了,你臨終就不用擔心了

我們一開始在安住真如的時候,第一個先離一切相,先找...

修道人要經得起考驗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滅殆盡。不...

三種修行中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力量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有三種力量是特別殊勝廣大...

「空、假、中」三觀的具體操作

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

坐禪時如何調身

在坐禪的過程中,懂得調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禪定的功夫...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

淨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勢力

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

現生讀誦楞嚴咒,永受好命安樂福

現生讀誦楞嚴咒,永受好命安樂福。我們所要改造的命運...

在家菩薩的不偷盜與不妄語戒

第四有盜心,即內心作種種籌量,意圖非理侵損他人財物...

古代高僧令人感動的德行典範

《緇門崇行錄》這一部書專門記載古時候修行人品德的風...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們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謂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盲目放生的常見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減少眾生殺業,二是培養自己...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優曇花 梵文優曇波羅(Ud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

極樂世界的四種國土

(一)凡聖同居土: 娑婆世界雖屬穢土,亦有佛菩薩二乘...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受果報的時候,會因造業的人多而減輕嗎

問: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這是...

佛門的教學藝術(圖)

如果我們懂得佛門的表法意義,你在寺院裡面走一圈,整...

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多為別人想時,業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過來。世間人認為,我一直為自己努力,我就可...

【佛教詞典】癡心

(術語)六蔽心之一。愚癡之煩惱蔽心性也。...

【佛教詞典】六道四聖

(名數)十界中由第一地獄界至第六天界為六道。第七聲...

【視頻】《心經》解放唱誦

《心經》解放唱誦

【視頻】慧律法師《修學佛道四種莫》

慧律法師《修學佛道四種莫》